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险投资治理是综合治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两重委托代理治理的总和,还应当产生风险投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传导效应”,最终实现风险资本的初始委托人(初始投资者)对风险资本最终代理人(风险企业家)间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传导效应的产生在于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订立契约时考虑了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又取决初始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签订的契约。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在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作为一种现代金融信托形式,风险投资活动中的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是一种明显的委代托理关系,但同时它又是对一般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扬弃。委托代理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契约关系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理论。由於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逐渐分离,进而产生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调节机制──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问题是指这样一类问题:如果一个业主让另一个人替他经营企业,那麽两…  相似文献   

3.
论风险投资委托代理问题与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阐述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三个主体特征,提出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由投资者到风险投资公司,再到风险企业的两层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链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具体情况,分别探讨和设计了投资者对风险资本家、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投资的融资约束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企业的投融资过程中,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委托代理问题。因此,将不对称信息引入资本市场,利用委托代理理论,能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行解释:企业的投融资方式的选择,就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等利益分配及利益冲突的博弈过程,并由此导致了融资约束条件下企业投资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的个人利益.本文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这些结论基本符合融资控制理论的预测并得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体系以多重激励和不对称信息为特征,风险投资的三方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有效控制代理风险是风险投资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原理,分析了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代理风险的成因,并从委托人的角度讨论了风险治理的原则和投资契约的构造。  相似文献   

7.
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的契约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信息不对称和目前不完全竞争的风险投资市场中,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在风险投资市场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从而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难题。这将使整个风险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下降,风险放大。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协调两者的关系对于风险投资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创新创业大潮催生了大量初创型科技企业,其中的部分企业科技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并不必然重合,从而导致科技资本成为独立于风险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之外的一支内生力量。这类企业由于自身的科技含量较高,往往受到政府引导基金的青睐,相互之间会形成一种关系型融资格局。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以长期重复博弈模型为工具,结合风险投资领域内更加富有调整弹性能力的关系型融资契约设计,模拟推导了这类科技创业企业最优稳态关系型融资契约的演化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在不同初始控制权配置情境下实现委托方和代理方双边激励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分析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对于风险企业的治理结构安排与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与团队生产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理论在风险企业治理中的局限性。我们认为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的关系既不是典型的代理关系,也不是典型的团队关系,而是一种兼而有之的“杂合关系”。这种关系下的风险企业治理既要考虑制度性安排还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公司契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同时也对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假说提出了挑战.现代公司在从以资本为核心向以人本为核心的过渡中,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已成为必然.从企业所有权角度,通过对古典企业和现代企业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公司的发展趋势并非是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应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资资本所有者一样,应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但分丰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特定契约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力。人力资本谈判力是人力资本因素、企业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的分析,阐述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与人力资本收益实现之间的逻辑关系。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的供不应求状况是决定企业家谈判力强势地位的环境因素,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专有性和风险抵押能力是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的内在基础,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是决定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的绩效标准,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决定了企业家有能力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或者说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监督.在控制权失控和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具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大股东或创始人及其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层将出现相互敲竹杠以及侵占对方利益的可能性.国美公司内部创始人股东和CEO之间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及其管理层引入的外部不可更改的投资条款方案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章通过修正Holmstrom-Milgrom模型,讨论国美集团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安排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合理的公司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委托人财产权利的结论.该结论说明,提高代理人分享的剩余利益有利于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敲竹杠的可能性;股权制度安排应该遵循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风险投资是以融资为首的投资与融资的有机组合.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契约关系是融资阶段的主要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两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随之出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设计出一种激励相容的契约机制,而有限合伙制是迄今为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契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委托代理问题中 ,最为关键的不是代理人问题 ,而是委托人问题 ,即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主体分离导致委托人自身的激励和约束不足 ,进而引发委托权空置 ,冗长的委托代理链则强化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严重的委托人问题引致严重的代理人问题 ,使得国有企业改革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此外 ,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于无法摆脱上述缺陷而犹显不足。基于此 ,我们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创新来切实保证所有权主体同一 ,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5.
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契约本身作为配置产权和分割租金的手段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理工具.从契约的角度来看,治理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和弹性治理.对于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来说,治理效率就在于契约的有效履行;对于弹性治理来说,治理效率主要在于剩余权利的有效配置.因此,公司治理效率就可以理解为基于契约的履行效率和剩余权利配置效率基础上的企业契约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由于契约条款很难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也难以充分实现对称配置,因此,合作效率的提高还需要在契约履行和剩余权利合理配置基础上充分利用关系契约治理.  相似文献   

16.
股权相对或高度集中下的股东异质性特征形成了控股股东与经营者、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财务契约是企业契约的核心内容,双重委托代理下财务契约安排的主要内容有: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理论基础,资本结构是客观基础,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权对称安排、财务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股权相对或高度集中下的股东异质性特征形成了控股股东与经营者、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财务契约是企业契约的核心内容,双重委托代理下财务契约安排的主要内容有: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理论基础,资本结构是客观基础,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权对称安排、财务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家与风险资本供给者之间、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双重代理关系导致了严重的道德风险.这种现象的存在,源于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及诚信资源的严重缺乏,并且投资期限越长,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越大.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信用立法,完善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都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外部治理机制。如果法律制度较差,则市场将成为更重要的治理机制;相反,如果市场较差,则法律制度将成为更重要的治理机制。以2000—2008年的730个劣质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了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两种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较差的时候,控制权市场对劣质并购的惩戒作用较强;当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增强后,控制权市场对劣质并购的惩戒作用减弱。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和控制权市场这两种外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20.
风险投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家与风险资本供给者之间、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双重代理关系导致了严重的道德风险。这种现象的存在,源于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及诚信资源的严重缺乏,并且投资期限越长,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越大。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信用立法,完善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