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武周时期曾出现过不少酷吏。关于武周酷吏的定位 ,不仅影响到对武则天的评价 ,而且关系到如何认识武周社会。武则天是个铁腕人物 ,为了打击政敌 ,巩固地位 ,不惜重用酷吏 ,制造冤狱 ,但不能就此认定其生性残忍 ,“阴鸷好杀”。同时 ,酷吏是上层统治者之间矛盾和斗争的产物 ,他们只是制造了统治阶级内部一系列混乱 ,并没有影响到武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从酷吏政治,经二张专权,到五王政变,是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今试作为一条线索,对武则天后期的政治活动作一些分析。关于滥刑——酷吏政治武则天在临朝称制和称帝的一个时期里,曾大规模地施用滥刑,她“委政狱吏”,“以刑法理天下”。由于“刑法滥酷”,被时人詈为“淫刑之主”。滥刑或称酷吏政治,是武则天为维护自己的专制权力而使用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恐怖政策。这一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恐怖  相似文献   

3.
西汉景帝以后的历代皇帝,任命了一批以执法严酷著称的官吏,对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进行严厉的打击。封建史家将这些官吏称之为“酷吏”,司马迁和班固,还专门列了《酷吏传》,曾用恶贬之词来形容他们的残忍和严酷。现代的一些文学家,也称他们为“酷吏”,仍持批判和否定态度,如说他们“都是吃农民的母老虎”,“本身多为非作歹,嗜杀成性,妄杀无辜”等等。 笔者认为上述沦断,过份强调了严酷的一面。对西汉时的“酷吏”,应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对当时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影响和后果进行考察,对他们的是非、功过应作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具体人物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这样才能作出正确,公正而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四年八月,梁效在某学报抛出的《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简称《武则天》),是江青准备“登基”的一个罪证,又是她的女皇梦彻底破产的纪录。这篇黑文一开头就说:“在我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出现过一个女皇帝,这就是:唐朝的武则天。对于这样一个蔑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登上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座位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毁誉纷纷,儒法两家的评语迥然对立,或斥之为‘牝鸡司晨’,‘千古忍人’;或赞之为‘忧劳天下’,‘明王’、‘圣后’。”现在,该是  相似文献   

5.
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女性象武则天那样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内,受到过如此众多的褒贬扬抑,评析议论。对她大施刑杀的千秋功罪,历来更是毁誉交加,众说纷纭。旧史说她“诡险”“专恣”,“阴忍鸷害,肆斩杀怖天下“。翻开《新唐书·则天皇后》纪,只见“杀”字连篇,贯穿全文(约出现五十多次)。她的统治,也被贬为“武氏之乱“或“武氏乱政”。今人则较全面地评价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对她的杀人功过,较多地肯定了其打击门阀士族旧势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亦指出其杀人之多滥残酷。但对其消极的社会历史影响似尚评析不多。本文试就武则天诛杀政策的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6.
张易之、张昌宗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易之、张昌宗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郭绍林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旧唐书》卷78《二张传》解释为“俱承辟阳之宠”,是“内宠”。这一说法被现代史学家承袭。岑仲勉《隋唐史》上册第161页说是“面首之流。”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册第160页...  相似文献   

7.
陈剑锋同志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发表了《陈子昂诗文编年考辨点滴》(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几点新见,读后获益良多,颇受启发。然而,似有一些可商榷之处。一、由于对原诗文理解的错误,造成了编年的不当《陈文》说,《感遇》第十八、二十两诗,“当作于刑狱既盛而酷吏又未除之际”。其主要根据是:此二诗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奸党酷吏横行的世态。为此,陈同志作了这样的解释: 《感遇》十八曰:“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慨忠直之士寥寥无几,公正之道丧失殆尽;看透昏虐之道者大有人在,然而又慑于奸党酷吏之势只好缄口沉默。这种“道弊”之风,连绵已久。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表面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酷吏"词义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主张的“以民为本”有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的因素,所以宽大为怀;法家“以法为本”,难免冷酷无情。这是两种文化的分歧。我们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酷吏”之“酷”,认为:1.视酷吏为“残酷的官吏”是一个误解。按《史记》本传,酷吏的本质特征是“刻深少恩”,即“冷酷”,而非“残酷”。“残酷”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群体;2.他们的“刻深少恩”与法律的准确性、客观性有必然联系,并非个人阴暗人格的表现。但由于传统社会提倡“仁治”,致使人们对《史记》中的酷吏存在误解和偏见。  相似文献   

9.
《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章:“为长者折枝”中的“折枝”历来众说纷纭,纵观古今,以下三解较有代表性:①按摩肢体,使之舒适(以下简称“按摩”说);②屈折腰肢,如今之鞠躬(以下简称“折腰”说);③攀折草木之枝(以下简称“折枝”说)。考其源流,“按摩”说出自后汉赵岐《孟子》注,赵注曰:“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罢通疲)枝也。少者耻是役,故不为耳,非不能也。”(《十三经注疏》)这是至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折枝”的最早注释,宋孙奭《孟子注疏》首从其说,孙疏曰:“如为长者按摩手节而语人曰:‘我不能为长者按摩手节,是耻见役使,但不为之耳,非不能  相似文献   

10.
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真假问题,大致可归纳为“战士说”“狂人说”“寄寓说”.但三说似乎都失之偏颇.事实上,小说本身可提供的“象”(疯子);“象外之象”(战士);“象外之意”(历史吃人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三者不仅不相互排斥,且紧密联系,互为依托.中国传统的美学讲求“象外之象”,“象外之旨”而这些美学原则,都是建立在艺术  相似文献   

11.
释“之”     
“之”是个多义词,但究竟有几个意义,几种用法,各家说法却不一致。刘淇的《助字辨略》提出十二种,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列出二十九种,杨树达的《词诠》举出十二种,吕叔湘的《文言虚字》指出七种。对于文句中“之”的解释,各家也有不同,甚至同一研究者对同一情况下的“之”,也会作出前后矛盾的解释。例如“华则荣矣,实之不知”中的“之”,有的说是连词,相当于“则”(见《经传释词》),有的说是句中助词,“宾语倒置于外动词之前时用之”(见《词诠》)。又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有的释“之”为“到”(见王力《古代汉语》),有的释为“是,这样”(见《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一、秦丞相制的确立秦朝在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组织中,一个重大的措施就是在中央政府内确立了丞相制度。虽然秦以前就有辅佐君主的官;但是,丞相这个名称,及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特殊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却是秦朝确立的。先从名称说起。《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相国、丞相,皆秦官。”这就引起了古往今来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相国、丞相皆六国时官”(《汉官仪》);有的又说“始皇始置相国”(《通典》);有的还断定,丞相和相国为两个官名,并且“相国在丞相之上”(《历代职官表》)。究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丞相,是正式的官名,而且是从秦国开始,在秦朝确立的;相国,是人们对丞相、也是对其它名称的宰辅(如楚之令尹)的尊称(有如后世之称国老、阁老);相,既  相似文献   

13.
萧涤非同志在《文史哲》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发表了《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此文前后,其他学术刊物上也发表了几篇批评郭沫若同志所著《李白与杜甫》(以下简称郭著)的文章。萧涤非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萧文)对郭著作了尖锐的反批评和批评,说郭著对杜诗作了“难以置信的”、“有意的曲解”,说它“抑扬随意,借比较之名,行打击之实”,简直“前所未有”。有的文章甚至说郭著认为“杜甫是一个非常反  相似文献   

14.
郦道元(?——527),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优秀的散文家.其巨著《水经注》不但在地理学、文学、史学以及考古学、水利学等方面具有很高价值,而且还表现了许多积极的思想倾向和进步的哲学观点.这些思想观点长期不为人们所注意,有的甚至被误解.因此,有必要提出来作些初步探讨. 一在魏收所著《魏书》里,郦道元被列入《酷吏传》,与于洛候、胡尼、李洪之、张赦提、羊祉等“刑罚酷滥,受讷货贿”的贪官污吏视为一类.这是对他的诬蔑. 从郦道元主要政治活动来看,并没有任何贪赃枉法行为.李延寿《北史·郦范传》附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是我国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但是,它和《孔雀东南飞》一样,也有一个产生的时代问题为历代学者所争议:有的主魏、晋,有的主齐、梁,有的主隋唐;有的主名曹植(宋人魏泰云:“世传为曹子建作”,见《临汉隐居诗话》)有的主名韦元甫(宋人黄庭坚《题乐府木兰诗后》说:“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得于民间”。);  相似文献   

16.
大雅、小雅中有不少针砭时政的诗,对于这些诗篇的产生,今人或归之于某些贵族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中遭受打击的经历,或归之于周代残存的原始民主制传统。应该说,这两者确实也是这些诗歌产生的原因,然而它们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主要的原因。毫无疑问,有的诗篇的作者在统治阶级内部冲突中受到了打击,如《小弁》说:“民莫不榖,我独于罹”,就讲的很分明。但是在《板》、《荡》、《抑》等诗中却看不出作者个人有什么坎坷的遭遇,显然,仅仅从这方面找原因是不恰当的。毫无疑问,周代尚有原始民主制的遗绪,先秦典籍中不乏其证。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广开言路的作用,也为人们在诗歌中批评时政提供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但是,同在民主遗风的条件下,有的人阿君之惑,有的人守志不移,同为臣,却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言论。而在君主闭目塞听,阻绝言路之时,进言者的确少了,然而仍有一些耿介之士昧死进谏,表现  相似文献   

17.
略论傅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主,山西省阳曲县即今太原市人。著有《霜红龛集》以及近年不断发现的《荀子评注》、《淮南子评注》等遗作手稿。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受到当代一些知名学者的重视。正如侯外庐先生所说,傅山“是十七世纪思想界的一支异军。”朱谦之先生也说:“傅山是一个思想极其自由解放的人。”这些重要的评价是符合傅山思想实际和历史实际的。傅山在他的《文训》篇中说:“贫道昔编《性史》,深论孝友之理,于古今常变,多所发明,取二十一史,……兼以近代所闻见者,去取轩轾之,二年而犒几完遭乱失矣。间有其说存之故纸者,友人家或有一二条,亦一斑也,然皆反常之论。不存此书者,天也。”傅山思想的意义,就在于他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理学作为哲学形态还占着统治地位,而他的哲学思想却都是“反常之论”。遗憾的是他的《性史》一著已经散失,早已无法看到。就以他现在存世的著作来看,他的哲学观点以“反常之论”概言之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8.
《老残游记》清官批判思想之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鹗自称 :历来小说“有揭清官之恶者 ,自《老残游记》始”。其实 ,《老残游记》对清宫的批判 ,一源于司马迁《史记》以及历代史书中的《酷吏传》 ,一源于李贽评点杨慎《党籍碑》之文章。李贽“君子而误国”、“清官之害大”的思想 ,以及对程朱理学的非议 ,对《老残游记》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在说到赤眉起义军的领导机构时,有这样一段话:“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吏(史),泛相称曰臣(巨)人。”中华书局标点本依《后汉书刊误》将“卒吏”改为“卒史”,又据《汉书·王莽传》将“臣人”改为“巨人”,前者改对了,后者却反将对的改错了。《后汉书集解》引刘攽曰:“案三老、从事、卒史,皆是汉小吏名,或乡官也。赤眉之起,不知自名官府,取耳目所熟者为称呼,故有此号。后人不晓,误以史为吏。卒吏绝无义理,当改为卒史”。可见“卒吏”为“卒史”之误。“臣”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赤眉起义军,都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劳动者,起义军的领导也不会有什么尊贵的称号,因此,“臣人”应当是封建制度下下层劳  相似文献   

20.
释“沃灌”     
《送东阳马主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句,对其中“沃灌”一词,许多选注本都释为“浇灌”.有的同志根据“灌”字的“饮”义,就把这句译作:“陪送上学的人拿热水给自己喝”(《中华活叶文选》);“旅舍的仆役拿热开水给我喝”(上海教育学院编《古代汉语》1980年版105—106页).这么理解似有不妥.上文说宋濂“足肤皲裂”“四支僵劲不能动”,这是局部受冻,不是全身性冻坏,只需给受冻部位加热保暖就可以了.针对四肢冻僵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喝热水.其实,“沃灌”就是“浇洗”的意思.《说文》:“浇,沃也.”段玉裁说:“自上浇下曰沃”(《说文解字注》).“灌”通“盥”.两字都是元韵见声(从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它们是同音通假.《集韵》:“盥,澡手,或作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指出:灌,“又为盥”“亦盥之转注”.“灌”、“盥”通用,在古汉语中是不乏其例的,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