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汉字是我国古代人创造的记录语言、表情达意的视觉符号,是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的反映,也是古人心灵的写照。所以,在研究古汉字时,要了解古汉字不仅是古人传情达意的工具,同时,古汉字的字形结构还富含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透过古汉字的字形结构,我们可以窥探远古时期的社会生活及丰富的古代文化,汉民族原始宗教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及远古历史的发展过程均可以在古汉字的形体结构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何丹众所周知,自公元前四千年中期至前二千年中期,人类有三种文字先后发展到了能“按顺序无遗漏地记录语言”的成熟水平,它们是: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古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华夏古汉字。这是人类文字的第一度成熟,因而,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人类文字的...  相似文献   

3.
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古汉字是不能单解的。不少古文献的注释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和混乱现象,令后辈读者无所适从。若用“对立统一”观念去解,似乎找到了训诂学中的一把“钥匙”,一切玄谜皆可冰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甲骨文字形实际,在前人“六书”说、“三书”说的基础上,提出用象意、形声“两书”说分析甲骨文形体结构。在确定具体字的归类时,对异形同字应区别对待,对未识之字可暂付阙如  相似文献   

5.
一、导言“六书”中的转注、假借,在“许学”里是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于百年来,小学家们围绕着许慎的八字定义和两个例字,推求探究,各抒己见;但纷如聚讼,迄今难以定论。究其争讼之点,那就是;转注,假借“二书”是否造字之法?如果不是,何以在“六书”之内?如果是,那是怎样的两种造字之法?如何依据《说文》析字的体例,以解释、阐发许慎对转注、假借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要数“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了。小学生正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说话能力,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呢?实践证明:让学生从乐说会说到善说,是一年级说话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必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形、音、义是比较复杂的,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别的不说,单就一些三字重迭的字来说,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在原单字的意义上都有“很”、“大”、“盛”、“多”的意思。正象《说文》中说的:“凡言物云盛,皆三其文。”我们了解了这一特点,解释这些字时就比较容易些了。例如: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一个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不是禁止说土话。在老乡面前, 用方音词语说话,亲切自然,准确形象。本文举一些绥德方言词,以飨读者,领略古汉字遗风,了解陕北传统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9.
一、上古漢語沒有句尾疑問助詞,春秋以後始有“乎”“歟”“哉”等句尾疑問助詞。竊疑上古汉語本無句尾疑問助詞,全賴提高句末字音以見問意。(如俄語然)現代汉語口語中猶有可資證驗者。例如:“我說的湖南話,你聽得懂?”句尾疑問助詞“嗎”字,即不必說出。但“懂”字必重讀。句尾疑問助詞“乎”“哉”“耶”“歟”等字,蓋起於春秋之世。嘗考殷契甲骨文字,其疑問句,往往在动詞前,有“其”“隹”等字,或在句尾奠以“不”字,沒有用“乎”“哉”“耶”“歟”等字的。兩周金文亦然。(石鼓文為秦先世遺物,亦無句尾疑問助詞。)  相似文献   

10.
一个毫不重要的问题,往往能够改变历史进程和方向“文革”时期,就有这样的事发生。“四人帮”说,毛主席说要“按既定方针办”。华国锋说,毛主席说的是“照过去方针办”。其中有三个字不同。正是这不同的三个字,摧毁“四人帮”有了一个恰当的理由:伪造毛主席临终嘱咐。自此终结了“四人帮”的十年嚣张,使中国历史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一) 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加以阐释,下了定义,举了例子。然而,恰恰是这个“六书”之末很是重要。许慎说,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大意是语言里有的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或音近)字代替。现在,在许慎写作《说文解字》后的一千八百多年来回顾假借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2.
《诗经·豳风·东山》一诗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行文通俗流畅,不甚艰涩;但是,其中也有难懂的字。比如,第一章中说:“(?)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其中有一个“烝”字。第三章中说:“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其中也有一个“烝”字。这两个“烝”字的词性和词义就不大容易认识。现代各注本对这两个“烝”字的解释分岐较大,就是某一个注本,也往往罗列几种  相似文献   

13.
假借质疑     
“假借”是“六书”之一,向来被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所重视。可是它的定义是什么,学者们却没有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时期,就是如此。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郑玄说:“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这两家的说法就有些不同。直到今天,仍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不一一列举,只提出  相似文献   

14.
首先,根据散佚于古籍的《字说》字例,归纳出王安石说解字义的五个特点,认为这些特点都是以他自己所发挥的“会意”之法为中心,并将“六书”的会意与王安石的“会意”之法作了简单比较。其次,认为王安石《字说》采用“会意”之法说解字义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源于他的字义“出于自然”的文字观,二是他反传统注疏之风的实践,三是学术和政治的双重需要。这三方面的原因实际上体现出他提倡的经学必须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 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二者本不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古汉字更具尚形的特点,于是,人们常用“形训”之法,即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的结构去掌握字义,古汉语中单音词居多,掌握了字义往往就等于掌握了词义。《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注释中的“通”表示某字与某字通用。教材中把通假字和古今字都归入了“通”这个范围。它的读音规律是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通“悦”就读yue。“说文”中只收了“说”字,没有收“悦”字,说明“说”与“悦”是古今字(王力先生  相似文献   

17.
假借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借”是“六书”之一,向来被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所重视。可是它的定义是什么,学者们却没有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时期,就是如此。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①郑玄说:“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②这两家的说法就有些不同。直到今天,仍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不一一列举,只提出几个问题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他在推行经济和军事改革的同时,为了在文化学术方面与变法运动相配合,树立革新派在文化学术上的统治地位,设置了“经义局”,以他自己的政治思想观点去训释《诗经》《尚书》《周礼》,号为《三经新义》;又撰写以说解文字为内容的《字说》廿四卷。这就是当时所谓“荆公新学”的基本内容。《字说》写作始于治平年间(1064—1067),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元丰五年(1082)进呈朝廷。《字说》问世之后,风行一时,曾作为教材颁于学官,有司用来科学取士。在《字说》的介绍、研究方面,当时“有唐博士耜、韩博士兼,皆作《字说解》数十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十卷,又有刘全美者作《字说偏旁音释》一卷,  相似文献   

19.
一这里要讨论的“自”,只限于在语义上与“自己”有关者,介词“自”,连词“自”不在讨论之列。《马氏文通》有三处谈到我们这里要讨论的“自”。卷二代字章“重指代字”一节说:“‘身’‘亲’‘自’‘己’四字,皆重指代字,人己通称,而‘身’‘亲’二字必居主次。”“‘自’字可主可宾,而其居宾次者,必先于宾之者,宾于介字者亦先焉。”“互指代字”一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有”字连动式,具有独特的性质,很有研究的必要。这里有三个包含“有”字的句子“他有权提出申诉”;“大家有事做”;“我有工作到宁波去”。本文认为,前两类都是“有”字连动式,句子的谓语是“有”字连动词组,第三类不是“有”字连动式,句子的谓语不是“有”字连动词组。都是“有”字形式,为什么说前两类句子的谓语是“有”字连动词组,第三类句子的谓语不是“有”字连动词组呢?或者说,“有”字连动词组的秘密在哪里呢?它们的秘密就在“有”字的宾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