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运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通过对《资本论》工场手工业的考察,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细论述了工场手工业的本质、产生方式、发展方式和被机器大工业所替代的趋势,尽管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早期的一种生产方式,但是其中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异化劳动思想,这种丰富的异化劳动的思想是不应该被人们所忽视的。当今中国也存在部分异化现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概念具有三重逐渐递进的逻辑层次:一是抽象层面上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历史形式所共有的"一般劳动",二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指挥工人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三是代表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劳动"。在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逐步推进了关于现实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暂时性。以历史辩证法清晰地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劳动"概念的逻辑演进,是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部展开政治经济学的解剖,认为自由平等的商品经济准则已经异化为资本支配劳动的关系,其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所有权规律,而拜物教则是这种物质生活关系在精神领域中的反映,从而建立起从"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跨越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4.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劳动概念进行历史改造,对劳动问题作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次探索,使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以澄明,探寻到正确解答“历史之谜”的锁钥。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劳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对劳动概念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内涵,以劳动二重性揭示了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对比两本著作来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在认识层面上出现了“断裂”,将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与成熟时期以现实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出发点的科学思路相对立。但究其根本,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一直是基于劳动解放进而扬弃劳动对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存在论的视域看,马克思正是理解到“解决人的存在问题”的基础在于经济现实,因而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科学论证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人的解...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不仅从商品、货币和资本这三种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形式及其内在关联出发,揭开了剩余价值从产生到实现的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之谜;而且还通过对"物化-幻化-异化"的拜物逻辑批判而表达出人作为"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的思想,进而揭示了财富与人的自由、社会发展关联的历史进化图式。通过探究《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的财富观,加深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对于当前我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讨现代技术异化的根源,不能只从技术层面去寻找.技术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技术形态和应用后果都是社会建构的,技术异化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通过对劳动异化和技术异化的分析,认为技术异化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机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前提的,根本的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劳动异化了.因而,技术作为资本增值的内在手段,与劳动和自然对立,技术异化是劳动异化的必然表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异化的根源及其后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质是: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基本事实,揭露了工人同资本家的对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论述了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及其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看到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关系,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新阶段,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阶段。但他当时还没有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概念,又是剩余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批判所指涉的重要问题域,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论述,重析"异化劳动"所彰显出的辩证法内蕴,对于正确理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出劳动异化导致劳动与资本对立.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对其辩证结构作深入阐释,能清楚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维度.[结论/发现]首先,"异化劳动"的批判性内涵是马克思重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依据;其次,"异化劳动"对"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历史透析是马克思建构合理生产方式的重要方法;再次,"异化劳动"作为资本的否定性辩证法,展现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的历史批判力与判断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什么在前苏联和中国会发生争论?一个原因就是研究者未能从工业化、现代化的视角进行阅读,而只是从阶级斗争的视角去阅读;另一个原因,就是研究者把它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和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四章二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阅读,所以研究者们长期以来把马克思的这一手稿看作是早期的不成熟的著作,从而贬损了手稿的科学价值和现代意义。现在看来这是完全不对的。我们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视觉来看,却能体会到另一番新意。马克思是从生产方式的变革上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把劳动、资本和土地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资本创造利润,土地创造地租,工人劳动获得工资,资本家通过资本、土地不断地使资本增值,而工人通过劳动所得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其劳动力的再生产。资本家越来越富,工人越来越贫穷,两极对立贫富悬殊扩大,出现了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带领无产阶级展开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要进行斗争必须要研究工人劳动现状,研究劳动异化;承认劳动异化就必须研究改变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要改变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就必须把工人当成社会的人;要把工人当成社会的人,而不是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不仅不能否认,而且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物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著述中,马克思对传统异化概念的批判和超越是马克思物化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马克思对“异化”“对象化”“物化”等概念进行了更为深入探讨和明确区分。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侧重以“物化”和“拜物教”概念来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中的物化现象,形成了系统的物化理论。马克思物化理论揭示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还原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被掩盖的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是以对商品的价值概念的分析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起点的。其价值概念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原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关的纯粹定量的经济范畴的价值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对李嘉图的“价值唯实论”和贝利的“价值唯名论”的双重批判中,对价值的性质和内涵进行了重新考察,实现了价值概念的“术语革命”。其次,马克思将价值概念理解为一种“历史性”的范畴,通过揭示现代商品社会劳动取得社会形式的特殊方式,从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质。第三,马克思将价值概念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对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人受资本统治的异化状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由此构成了《资本论》价值概念深刻的存在论意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从实践、从现实的生活条件进一步理解异化,发展了异化劳动的理论;《资本论》对异化劳动的产生及在生产、流通直到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异化逐一作了具体分析,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别异化理论,性别异化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新阶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将异化拓展到家务劳动、两性关系、思想意识领域,并通过由异化所导致的妇女社会地位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要消除异化实现妇女解放的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异化和异化劳动思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是想探索马克思怎样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详尽的论述,在以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反思》在2005年第3期,发表了约翰·洛克的《马克思与人本主义》这篇文章.成年马克思是否放弃了人本主义,在传统马克思研究领域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路易斯·阿尔图塞等人认为成年后的马克思摒弃了人本主义,而作者提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作者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异化和解放的概念,在《资本论》中,运用异化与解放的概念来分析拜物主义、剥削和资本积累,以区别异化劳动和自愿劳动,阐述工人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了马克思从早期到晚期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人本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站在关系的立场阐述了劳动范畴,而且从社会关系出发对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商品和资本——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物性,而是在于以物的形式承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资本也不是一种物,它也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只能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因此,从关系出发厘定劳动、商品和资本等几个重要范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立足点,也是理解《资本论》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已初见端倪.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的异化,作为联结人与人的劳动的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异化劳动理论正是从劳动视角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视出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双重生态忧虑.梳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分析异化劳动思想隐现的生态意蕴,探究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的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的逻辑表征。马克思通过指证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同一性,把被遮蔽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私有财产的特性凸显出来。异化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扬弃违背人性的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扬弃私有财产到打碎资本主义奴役制,从而获得根本解放的过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根本上是为了寻找扬弃人与劳动背离的道路和方式,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回归以及私有财产的衰亡具有了共同的路向性。正是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消灭和私有制社会的消亡,人彻底消灭了造成人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理解异化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与卢卡奇哲学思想之异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概念,论述了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及其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概念,论述了人的活动的主客观两方面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马克思与卢卡奇在对异化与劳动者的关系的理解上具有相似性,都看到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关系。但对如何消除异化的问题上,卢卡奇主张需要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成熟逐渐克服异化,马克思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消除异化。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由异化向异化劳动的转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手稿,他批判的矛头也从政治转向了经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继续运用异化概念,得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