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抗战词与南渡词同以外族入侵为背景,其主旋律却存在着高亢与低抑的不同。这种差异应当归之于特定的时代所采取的不同对敌政策,以及作者所选取的不同的抒情角度。总体上说,始终如一的抗日路线是现代抗战词激扬奔放的根本原因,而南宋朝廷的屈辱苟安带给词人的则是抑郁悲凉之痛。  相似文献   

2.
康与之为北宋末年、南渡初期著名词人,才思敏捷,性情滑稽,擅长宫廷应制乐章,词风近于柳永,故世人并称康、柳。然康与之为人却较为复杂,渡江之初以上《中兴十策》而名噪一时,后因投靠秦桧,有秦府狎客之号,且多贪滥腐化、陷害忠良等恶行,以致声名扫地,遗臭千年。  相似文献   

3.
试论南渡前后词风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南渡前后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产生于这三个阶段的词的总体风貌进行了阐述,从而描述了南渡前后词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北宋经济繁荣 ,词“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山河破碎 ,南渡诗人在国破家亡之时 ,于诗中屡写国难 ,词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至姜夔 ,既固守“缘情”传统 ,又融“志”入词 ,因而诗词之思想多有相通。其主要表现 :忧国之嗟、羁旅之愁、不遇之叹等。其相通之因主要是 :文学自身的特征、整合融会的思想及诗词同源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朱敦儒笔下的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南北宋之交有名的词人,其词集《樵歌》中多处提及"梅"这一物象。由于词人南渡前后的生活环境、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他多变的心态,面对一样的梅花,写下了面貌各异的词作。朱敦儒词作中关于"梅"的描写,揭示了时代在词人心中烙下的印痕以及时代巨变对文人的影响,其借物抒情、寓情于物的创作手法对此后咏物词的兴盛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可从中看到咏物词自南渡以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室南渡初30年,政坛一波三折,词风亦随之迭宕起伏。绍兴和议以前,在进元而退政宣的政治背景下,词坛通过对政宣风流的清算来完成崇雅黜浮的词学使命,借助于再续元学术来完成苏轼词风的重振。与此同时,在北宋党争余波的冲击下,南渡词人实现了合理重组。绍兴和议以后,随着秦桧的上台与专政,在文化高压政策的影响下,南渡词坛的风气又转向了谀颂与委靡。  相似文献   

7.
南宋中后期的文化环境与词派的衍变刘扬忠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促使词的创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南渡词人群体,后是以辛弃疾为主帅的稼轩豪放词派,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吐纳时代风云之气,所谓“稼轩风”一度畅行江南,成为词坛的审美主潮。但是南...  相似文献   

8.
论李清照词与苏东坡影响──兼论“易安体”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之宗”,她主张词“别是一家”,应抒写个人的离愁别恨和身世之感;但南渡后,在现实中备受国破家亡、夫死遭诬和颠沛流离的生活磨难,而在词中自然接受了苏轼豪放词家国精神的影响,创制了她独特的“易安体”,形成其既婉约哀怨又豪放沉郁的统一格调。  相似文献   

9.
张元干作为南渡词人群体中极少数直接亲身经历了汴京保卫战,并且自身的命运与宋室南渡结合非常紧密的士人,其思想和词风在南渡前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从张元干的经历,追寻其心路历程,重点探讨南渡这一特殊经历对其人生和创作造成的影响,揭示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李清照的存词共四十六首,南渡后写的大约二十二首,近乎全部存词的一半。她后期的词,大部分是抒写怆怀家国的愁怨、愤慨情感。表达黍离之悲;少部分是抒写悼怀明诚的深情笃意,表达亡夫之痛。这两方面内容的词作都贯穿离乱飘零之苦和身世凄凉之悲,是她全部存词中最有价值的精华所在。这些词章中有不少作品笔力横放纵恣、感情悲愤沉郁,是易安体中独树一帜的豪放词风的表现。《渔家傲》(天接云涛),乃词人后期的抒愤之作。这首词,  相似文献   

11.
宋室南渡以后,禅悦之风较北宋更为盛行.从达官宰执到一般朝野士人,皆对佛教持支持信仰之态度.与北宋士人相比,南渡士人的礼佛参禅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变化.如同是援佛入儒,北宋士人是"尽用其学而不自知",一方面吸收佛学的精华,一方面又公开攘斥佛老;而南渡士人不仅援佛入儒,以佛学作为儒学的参照系,而且还身体力行,佛教对其浸染甚深.禅悦之风在士林的盛行,不仅对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有所影响,而且也因此影响了士林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以禅喻诗"是南渡士人对文学作出的新诠释,而"援禅入诗"、"援禅入词",则是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的一大特色.就佛教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来说,尽管参诗之说始自北宋,但真正将参禅与作诗结合起来并提出重要的诗学概念与范畴的,则是南渡诗人.并且就时间来说,禅诗相通,至南渡以后,方为诗人所共识,这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禅悦之风在南宋初期的盛行,有历史、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就士人来说,他们信奉佛教,除去学术与个人遭际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南渡政府安置南渡士人的特殊政策增加了士人与佛教接触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士人对佛教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宋孝宗前期,曾觌、张抡等人的应制、颂谀词,多歌颂高宗与孝宗"父尧子舜"、"两宫交欢".此期法曲、大曲较兴盛,史浩的大曲,有歌词、乐语,载歌演之状,为此前的摘遍形式所未及.洪适以联章成"转踏",一诗一词,用作演唱.此期诗人为词者不少,范成大既善写田园生活,又因曾使金,其词也能跳出"令人心平气和"之外.杨万里的诗被称为"诚斋体",其词有近似之处.南渡时,因家国之变,留下了较多表现自身不幸的女性词.高、孝相交时期,女性词的创作持续兴盛,虽作品不多,却各有特色,其中最杰出的女词人是朱淑真.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南宋和北宋之交的著名女作家,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人们在研求其词时多是偏重后期创作,往往忽略了前期,本文则对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格调予以详尽探讨,指出其前期词描摹自然风物是是鲜明生动的,抒写闺情相思是缱绻缠绵的、风格情调是轻巧清新的,并充分肯定了它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4.
宋代南渡时期唱和词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兴盛起来,被词人们广泛运用于交际应酬,充分发挥了表达友情、交流思想、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交游娱乐、宴饮酬赠等重要功用;它向世人昭示:词亦"可以群".南渡唱和词风的盛行,发扬了"诗可以群"的创作传统,增强了词人的群体意识,深化了"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推动了词体文学的更大发展,促进了南宋词创作的高度繁荣,其价值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5.
梳理宋代词学批评中“雅与俗”问题可以看出 ,所谓“雅”实质上是士大夫文人社会思想意识的反映 ,是他们价值观念的体现。南渡前主要体现为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识 ,是思想意识层面上对日益兴盛的市民文化的对抗。南渡后还进一步涉及到词的功用问题。而艺术风格层面上的“雅俗”问题则一直贯穿两宋词学批评  相似文献   

16.
求诸两宋词坛,咏物一体至南宋始盛.清蒋敦复云:“唐、五代、北宋人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在李清照之前,张先、晏几道、王安石、苏轼、周邦彦等人都有咏物之作,且不乏佳构,但他们缺乏自觉的咏物意识,在他们的作品中咏物之作数量也不多。而在李清照的《漱玉词》中,咏物词占了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宋词的发展以宋室南渡为界,由口头传播的"歌者""应歌"向以书面传播为主、抒发个人情感和文人之间的酬唱应和转化,传播媒介除了歌者,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纸质媒体的书面传播,词学理论的成熟和系统化均成为南宋文人之词时代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1、厚积薄发,后出转精--<田园诗宗派--陶渊明探新>述评/钟优民 李慧明//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 2、崇陶与尊谢--论宋南渡词人叶梦得词风之变/刘衍军//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  相似文献   

19.
朱敦儒以词著称,其词风对南宋及后世作家有较大影响,被誉为"樵歌体"或"希真体"。其中"希真体"的内涵既相对确定,又经后人效体中逐步选择、逐步确认。宋室南渡的国家剧变与麋鹿之性的生命本色是构成"希真体"内涵的两大支点;家国之悲、身世之慨及晚年隐居时期的旷达闲适是"希真体"的构成内容;清隽谐婉,以口语、俗语入词是"希真体"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0.
李煜、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李煜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他的词一任真情的流露,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前期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悟;后期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前期主要写略带苦涩和忧虑的望夫词和对大自然、禽鸟花草的热爱的抒情词;后期主要写的是亡国亡夫的血泪词,这既是词人情感历程的写照,又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