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鄂西水利在全国的地位非常重要,鄂西的水利文化及其水利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鄂西旅游开发的重点应当是鄂西水利旅游,而鄂西水利旅游的开发需要重视水利文化的发掘和展示,鄂西各大水利点的水利形象应当突出文化特色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水利实践是水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来源。当代中国的水利实践,不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同时也孕育和催生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主要包括:群力治水的团结协作精神,献身、求实、负责的当代水利行业精神,人民群众主动创造历史的主人翁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精神与工程技术思想的融合,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意识和竞争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与中华水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但新时代的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3.
水利文化在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水利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地位作用进行了探讨,对水利文化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兴废与国家盛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水利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阐述,并对水利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水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水利高等教育必须加强水文化教育,水文化教育又必须以物态水文化为依托,以精神水文化为核心,以行为水文化为着眼点;在实施水文化教育中,应坚持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书媒传播和网络传播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对 1949 以来中国发行的水利邮票系统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新闻学相关知识,对邮票反映的水利形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总体来看,邮票反映的水利形象可归纳为: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灌溉与城乡供水以及大型水电站建设是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现阶段水利发展前景良好,水利人具有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水利建设和发展的环境优美。 邮票上的水利形象基本反映了中国 60 年来水利发展的实际形象,但与客观、真实的水利形象相比,还存在一定偏差,建议水利部门积极加强与国家邮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从思想认识、选题规划、科普宣传以及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对邮票中水利形象的塑造,为新时期水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河套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屯垦水利、雁行水利、地商水利、民工水利四种基本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文特征是:1、时兴时废,大起大落;2、改天换地,以人合天;3、发财致富,聚集人气;4、挖渠不止,精神永存。河套水利开发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创造农业文明的精神,河套水利文化是河套文化长廊中的一粒璀璨明珠。研究河套水利文化有利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为再振河套雄风实现工业化宏伟蓝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水文化传播与水利风景区建设问题成为一重要课题。文章研究认为:第一,水文化传播具有新的丰富内涵;第二,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文化传播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在价值认识、科学规划、水文化内涵、旅游特色、持续有效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第四,突出水文化元素、重视水文化传播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关键,应在水文化资源的挖掘、水生态水环境保护、资源整合、宣传、水利旅游、假日经济、水文化传播途径、水文化教育与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水利特色高校德育以一种独特的生产力机制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着内生动力。以河海大学为代表的水利特色高校已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实践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思想道德素质优秀的水利专业人才,对水利事业做出了重要文化贡献。人才培养体现在它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基本培养途径探索水利人思想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方法,文化贡献体现在它以海纳百川铸品格,以河风海韵育精神,以践行水利核心价值观服务生态水利梦。  相似文献   

9.
近代关中地区的水利事业呈破败之态,水利纠纷频繁发生,这在地方志、碑刻、文人笔记等史料中都有记载。但目前对这一时段的研究多集中在水利工程、水利建设、水利与经济的关系等传统水利史的研究上,而且侧重于常态下的水利研究,对非常态下的水利研究较少,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非常态下的水利纠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对"水利"的社会文化研究进行文献上的回顾,并作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水利院校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建设需要遵循高校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水利行业实践和区域特点,把廉洁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纳入到水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立足行业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之核心理念,形成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项目。为了达至水文化与廉洁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水利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区域水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内涵,并把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水利类本科院校,理应发挥自身优势,为水利行业培养更多的应用性本科人才,这是水利行业属性、当前水利事业发展的机遇和问题、水利人才队伍现状和需要差距所决定的,也是水利类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水利类本科院校为水利行业培养更多的应用性本科人才,须强化内功,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提高教育质量,解放思想,为水利事业、企业单位培训人才提升在岗人才素质,加强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水文化产生于人类的水事活动,水利实践是水事活动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水利作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使中国当代水利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当代中国近60年水利事业的新面貌,不仅体现为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水利精神的开拓、创新。这既是对优秀水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水文化精神的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所面临的水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突出。水利高等院校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后备力量和文化引领。水利高等院校把水文化作为现代水利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升水利院校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培养治水学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培育和弘扬优秀的水利精神,寻求解决当代水问题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利实践是水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来源.当代中国的水利实践,不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同时也孕育和催生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主要包括:群力治水的团结协作精神,献身、求实、负责的当代水利行业精神,人民群众主动创造历史的主人翁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精神与工程技术思想的融合,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意识和竞争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与中华水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但新时代的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16.
水利兼衔制度是清代职官制度、中国古代水利职官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清代水利发展、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产生了较大作用。本文从水利兼衔与水利职官的变革,清代水利兼衔的职官的范围与层级、时空演进,兼水利衔官员的职责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民国水利纠纷研究是民国水利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史学界开始关注民国时期的水利纠纷问题,并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理论与研究方法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到21世纪初,民国水利纠纷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并呈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具体而言,水权问题和官民关系是民国水利纠纷问题研究的重点,对水利纠纷理论和地域的对比研究将是学界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水利名人对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物质财富,也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这3种精神内涵丰富,值得今天的水利工作者深入学习、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9.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及区域层面研究新增水利投资、各类型水利设施在抗击农业旱灾、水灾中的效果。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新增水利投资能有效降低旱灾成灾率、水灾成灾率,但水利投资抗旱效果比抗击水灾效果好。水库能有效抗旱,但加重了水灾成灾率,水闸抗旱效果明显。从区域层面看,东、中、西部地区水利投资抗旱效果都较明显,而水利投资抗御水灾效果东部地区最明显。机井在中部地区对抗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东部、西部地区机井数量却与旱灾成灾率正相关。水闸抗御水灾的作用在中部地区显著。中部地区堤防长度与水灾成灾率正相关,西部地区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与旱灾成灾率正相关。东部地区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与水灾成灾率负相关,而在中部地区两者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借助区域比较的微观考察与政策变迁的宏观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湖北三市10个乡镇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国农田水利已经陷入非常危险的困局,并对造成该困局的内在机制展开细致的研究。文章将水土关系操作化为6个参数,并且提出水土关系的本质在于水利的依附性。通过考察水土关系的变迁过程,指出"土地嵌入水利之中"与"水利嵌入土地之中"使得农田水利能够正常运作,而税费改革与体制改革后的"水利与土地相分离"使得水利无法再依附于土地从而得到治理,这是导致当前水利困局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重新将水利附着在土地之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水利治理,从而突破当前中国农田水利的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