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其广泛推广的主要障碍。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挖掘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这些动力要素都可归入经济、技术和制度这三大动力源,而挖掘这三大动力源,需要综合考虑各动力要素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通过激发各动力要素,优化传导路径、畅通反馈渠道以及实现各动力要素的耦合与协调来促进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有效运行,并最终实现企业循环经济行为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发展模式。其发展需要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然而,不同的利益诉求引起多元化利益冲突和矛盾,地方政府与中央决策间“讨价还价”,企业和企业闻“智猪博弈”,企业和公众间“企业强势、公众靠边站”,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间“多重制约、难以调和”等已成为目前影响循环经济利益实现的严重障碍。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中央为主导、地方为主体”的理念,实施产业倾斜政策,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等。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创新型企业培育系统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措施要素构成,人才、技术、资金、创新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环境支撑是基于政府视角的创新型企业培育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要素。分析发现,人才、技术、资金、创新环境与创新型企业成长均存在正反馈循环,政府应协调不同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效配置关键资源,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4.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应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了科学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这里依据《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5~2020)所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值,分别从经济发展、资源减量投入、循环利用、污染减量排放等四个方面,评价了1986~2003年间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循环经济综合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1986~1990年发展较缓慢,1991~1996年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有一定波动性,1997~2003年则有明显的进步且增长稳定。资源投入和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较快,且趋于一致;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略低于前两者。此外,研究还进行了预测评价,如果江苏省延续1986~2003年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则所提出的2020年发展目标要到2022年才能实现。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江苏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管理、运行体制;以点带面,建立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产业体系;加强循环经济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重化工业园区的建设离不开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的构建。在研究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的具体内容和重化工业园区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重化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重化工业园区构建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的具体方策。  相似文献   

6.
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行政区经济的封闭性致使经济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区域政府的构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独立的区域管理委员会、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鼓励建立各类跨地区的民间组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立法、建立区域政府间的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环境善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到林业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易出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不一致性,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天然林保护与保护地经济发展的矛盾,因而呈现出无效化特征。改变现存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构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环境权益的管理制度,让第三方参与天然林管理的环境善治模式,从而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但其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天然林保护涉及到林业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易出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不一致性,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天然林保护与保护地经济发展的矛盾,因而呈现出无效化特征。本研究提出改变现存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构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环境权益的管理制度,让第三方参与天然林管理的多级治理模式,从而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权益     
环境权益是公众对环境享有的包括日照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优美景观权等法益。环境侵权行为不侵害环境权益,侵害环境权行为才侵害环境权益。环境权益不能通过侵权法来救济,只能通过环境法及其他公法得以救济。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手段,不仅优化循环经济的资源配置,而且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科学技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循环经济,更使数字化循环经济成为可能;科学技术有助于培育社会的循环经济理念,使公众能有效地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可能诱发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给人类、自然和社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的情况看,《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会极大地促进各地、各级政府将"循环发展"的决策意识统一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来"如果说,以前的循环经济是个‘筐’,装的多漏的也多,最后承载不了太多东西。那么现在循环经济终于成为一只有边有沿的‘箱’、一个边界渐渐清晰、且有可操作性的环保之箱。"被誉为中国版"绿巨人"的环保专家董金狮这样比喻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试述环境弱势群体——农民的环境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农民在身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弱势群体的同时,也成为了环境弱势群体。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农民成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原因,同时,指出针对现状必须加强农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这不仅是维护环境公平和正义的要求,也是保护生态安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后笔者就如何保障农民的环境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海洋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指出加快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建立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框架、发展目标、产业重点和区域布局等,并提出加强对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推进海洋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海洋循环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海洋循环经济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推进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阐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回顾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循环经济已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的战略方针。日本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政府、区域、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许多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政府循环经济政策张思锋 周 华(西安交通大学)  始于 20世纪 80年代的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启动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它是针对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而提出的。我们把循环经济理解为在生产起点投入资源,在生产末端产出产品,并把排放的废弃物再投入生产过程,如此循环直至达到生产过程废弃物的零排放。我们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起步阶段;废弃物排放量逐步减少———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废弃物零排放———循环经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问题多,社会管理难.为了加强政府在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运行,对影响其协同运行的关键要素进行识别.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得出影响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中政府协同运行的18个要素,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8个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划分、经济发展水平、组织目标、组织职能、人才保障、制度保障和信息技术保障等8个要素为影响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中政府协同运行的关键要素,从而提出推进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中政府协同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平衡与社会发展博弈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危机已向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以生态建设和管理促使社会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履行环境教育、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环保管理体制等责任,以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宝艳园  徐荣盘 《南都学坛》2006,26(1):112-114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从本质上是诱导和驱使相关的利益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公众为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投入足够努力的机制。它的构建,是促进循环经济从先进理念发展成现实经济运行模式的需要。但是,从主体的视阈审视,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实际中并不处于同等地位,因此,循环经济实际的应用环境要求,必须使强制性激励和诱导性激励的方式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完整的、相互补充的综合性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满足被激励主体的需求,使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世界各国发展的总趋势。本文就可再生资源蔗糖的特点和优点,来进一步研究如何推进广西糖业循环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