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教师集体效能感干预了有效学校的关键特征,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它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集体效能感对于学校效能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从动态的角度揭示有效学校特性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作用过程.因此,探讨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集体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学生的集体效能为解释学校学生行为提供了理论工具,为考察大学生行为水平的动机性效果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大学生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包括获得性经验、替代性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和情绪激起等。要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效能感需要帮助他们体验更多的成功性获得性经验,树立榜样,增强替代性经验,团体成员之间或上、下级之间进行有效的反馈,培养大学生团体的正性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3.
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试图揭示象征性角色作为一个直接信息源,在个体层面形成集体效能的机制。为此,本研究以企业员3-为样本进行了试点研究和主体研究两组实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四种传统信息源不变的情况下,当一个团队的角色集合中加入一个象征性角色时,个体对团队集体效能的感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象征性角色与个体水平的集体效能感知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被获得性经验、替代性经验等重要信息源所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校长领导行为与小学教师集体效能之间的关系,采用校长领导行为描述问卷与教师集体效能量表作为研究工具,随机调查了37所学校的466名小学教师。结论发现:1.关心人与教师集体效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关心任务与教师集体效能之间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2.在对教师集体效能的回归模型中,关心人进入到预测教师集体效能总分和教学任务分析的回归模型,而校长领导行为对教学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山东省4所高校1050名大学生运用应对方式问卷、集体效能问卷以及SCL-90心理症状量表施测,研究集体效能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男生与女生SCL-90总分,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 独生子女在合理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理科生与文科生在心理健康、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2)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和心理健康得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负相关。(3)多层分析表明,宿舍水平的集体效能负向预测了心理健康;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负向预测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升集体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运用应对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来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从教师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的视角出发,考察职业中专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普通高中教师的差异。随机选取普通高中和职业中专两类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教师集体效能感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论发现:普通高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总体教师教学效能感显著低于职业中专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性别与教龄分段在自我效能和心理均分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教龄分段在心理均分上主效应显著;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对比中,普通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最佳预测变量是总体集体效能,职业中专教师心理健康的最佳预测变量是总体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7.
教师集体效能量表中文版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组对Goddard等人2000年编制的教师集体效能量表进行了修订。样本的代表性较以往研究有所提高,获得了较好的测量学指标:每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52~0.856之间,18个条目高、低分组差异性检验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总量表的CronbachAlpha系数为0.95,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2;限制抽取一个因素,得到各个条目的因素负荷在0.532~0.877之间;以教师教学效能感即自我效能感为效标,与集体效能的相关为r=0.626,再以教师压力状况为效标,与集体效能感的相关系数为-0.342,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修订后的量表可以用作测量中国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师集体效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教师集体效能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教师的集体效能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的关系,在济南市、章丘市随机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中学中的651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测查工具包括教师集体效能感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学校类型因素对集体效能有显著的主效应;学校类型和学校位置对集体效能的交互作用显著;学校类型和学校级别对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显著。2.在集体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中,任务分析进入预测躯体化、焦虑和恐怖的回归模型,集体效能总分对强迫、人际敏感、忧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心理均分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组织行为学中“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行为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及其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探讨调动其行为的积极性和提高行为效能的科学。激励理论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它贯穿于个体心理行为研究、群体心理行为研究、领导心理行为研究和组织心理行为研究四个方面,是调动组织个体积极性的主要手段、提高个体成员素质的有力杠杆和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激励是指协调组织成员个人动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激发、鼓励、保持与强化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个人动机,调动组织成员工作行为积极性的过程。激励理论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Bandura将自我效能的研究扩展到集体效能的研究上。有关教师集体效能的诸多研究表明,教师集体效能信念的高低对于教师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教育教学风气以及教职员工团体凝聚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教师集体效能信念的研究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厘清教师集体效能的主要理论、研究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转化和发展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拓宽教师效能的研究途径、构建教师效能模型、提高教师效能信念和团体凝聚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团队管理组织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管理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实行团队管理的组织具有与传统组织截然不同的特点,主要呈现为:成员组成的多样性、领导角色淡化权力共享、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并集体负责、能更好地沟通合作并相互信任等等,相应的对于基于团队管理的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会有不同要求。组织应认清基于团队管理的组织特征,并适时调整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的个体与团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3个社区456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主要研究了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与个体因素(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和团体因素(社区集体效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抑郁是存在于社区老年人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负性情绪;(2)对于抑郁状况而言,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均是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因子;(3)社区水平的集体效能负向预测了老年人的抑郁状况,社区水平的集体效能对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间关系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集体"是一个社会关系概念,切实领悟"集体"一词的真实内涵是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倡导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然而许多人往往仅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把集体看成个人的对立面,将集体主义曲解为整体主义,这必将导致集权对个人合理利益的侵犯。因此,将"集体"、"个人"和"整体"三个概念进行比较,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弄清"集体"的应有之义,避免将"集体"抽象化和扭曲化,防止虚幻的集体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  相似文献   

14.
多层次视角下的角色外行为与团队创新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体层次的角色外行为是通过群体互动和群体规范的作用在团队层次上突现 ,并形成一定的结构布局 ,从而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根据多层次理论 ,团队层次的行为结构通常用反映集中趋势的均值法与反映离散程度的极值法和方差法等几种操作化方法来表示。通过对 59个研发团队的实地调研 ,发现帮助和建言这两种个体层次的角色外行为同时以组成和汇编的形式在团队层次突现 ,个体帮助行为在团队内的平均水平与团队创新绩效显著相关 ,而个体建言行为在团队内的最优水平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 ,同时 ,个体帮助行为在团队内的最低水平和个体建言行为在团队内的平均水平也与团队创新绩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二者在世界观、经济基础、价值体系和实践效果等方面有着根本区别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应划清个人、团体正当利益与极端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适度消费与享乐主义、金钱意识与拜金主义三个界限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以影响,使其形成集体主义伦理道德和价值原则的实践活动的总和。这里的集体是指工人阶级占主导地位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不断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劳动者联合体。集体主义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公私观,体现了对人与人、人与集体关系的规范要求。集体主义价值原则主要是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与不可分性。集体主义教育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又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shows that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in personal networks affect individuals’ reproductiv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through three mechanisms: social influence, social learning, and social support.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ocio-psychological model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takes these social mechanisms into account when used in modeling fertilit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We argue that by integrating all three social network mechanisms, the ability of the TPB to explain reproductive events could be enhanced in two respects. First, social influence explains why some beliefs and practices are reproduced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even in the face of macro-level changes, and social learning mechanisms are crucial to distinguish who finally adopts new behavior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at the macro level. Second, social support relationships represent a capital of services to complement institutional provision (informal child care) as well as a capital of knowledge which helps individuals navigate in a complex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providing a crucial element to explain heterogeneity in the successful realization of fertility intentions across individual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social network mechanisms into the TPB helps to addres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anges in what the theory indicates as background factors and variation in individual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We develop specific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effect of social interactions on fertility intentions and their realization and conclude wit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xisting surveys that could serve to test these hypotheses and their lim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