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其贷款具有"小、急、频"和"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使中小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导致融责困难.中小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应该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克服市场经济体制的微现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找出一条能够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中小企业和银行关系型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视角。关系型融资能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减少代理成本关,救助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关系型融资引致公司治理结构向“干预性治理”变化,商业银行通过干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来监控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建立需要需要制度保障,包括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进入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建立适当的退出机制;建立再担保公司和存款保险公司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银企博弈"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能力较弱,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源性融资。目前我国外源性融资路径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外源性融资的主体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将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这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博弈的结果,最终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契约约束下进行资金借贷交易,具有相互转嫁成本而提高自身获利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所采取的信贷配给对中小企业外源性贷款融资形成了硬性制约。借鉴西方国家"企业集群"的运作模式可能是中小企业发挥集群优势解决融资约束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里,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不可能通过对现行融资体制的有限调整而得到根本解决。本文应用博弈模型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信用的生成机理,揭示了信用治理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并就如何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治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型企业群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瓶颈。国内学者多从改善现有的融资环境入手,鲜见有提出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私人权益资本可以有效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困境问题,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因此,要完善我国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6.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由于授信主体较难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中小企业集群不仅给中小企业带来诸多的竞争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并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因此,中小企业集群将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上另辟蹊径,从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银行抵押贷款入手,引入抵押贷款保险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两难”困境,另一方面也丰富了银保合作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益民 《南都学坛》2006,26(5):113-114
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有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贷款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缺乏等,可通过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完善贷款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等措施克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相似文献   

9.
论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 ,但由于其资本结构的特点 ,决定了其不易于从一般融资渠道获得发展资金。因此 ,为了保护、扶持中小企业 ,有必要建立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 ,即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银行为核心 ,加上众多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贷款担保和保险机构以及二板股票市场。进而形成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融资方式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直接融资则是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筹资资金。直接融资的发展,无疑极大地挤占了银行的贷款空间。只有正视资本市场的发展,根据直接融资的发展调整策略,商业银行才有可能继续保有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1.
全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普遍存在.并日益成为阻碍和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商业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则成为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号传递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投融资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引发融资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企业信用能力不足。信用能力不足表现为中小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弱,运营风险大以及在缺乏诚信的市场上许多中小企业赖帐行为严重,而这些都导致投资者不敢对其贷款。通过构建一个信用信号传递模型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信用建设,向投资者传递良好的信用能力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柳州应努力建构融资担保模式、发展规范的多种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创新,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14.
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角度出发,对项目融资中的不对称信息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提出解决两类风险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分离高质量与低质量项目来降低逆向选择风险;通过提高项目合同的完备性、选择信誉度高的投资主体和建立项目融资信用保证制度来降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5.
西方信贷融资担保理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西方信贷融资担保理论认为作为融资中介机构的银行和借款者之间在履行信贷融资担保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直接影响贷款利率水平。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贷款利率和担保要求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款者会产生逆向选择效应,并且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担保对于借款者的品质又具有信号和传递作用,这有利于贷款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借贷双方在长期业务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信贷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担保资源,它既能够产生关系借款者品质的信息,也有利于缓解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融资环境中制度为最关键的因素,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基础,而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不一致,但都受到了制度的影响和制约。通过比较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找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存在的困境,借鉴美国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主要经验,通过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创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等方式来科学制定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以事后监督取代事前监督的根本原因,是事前监督的实施效率和立法效益低下,而不是事后监督必定更有助于根除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这意味着,改革之后仍应重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除以及股东道德风险的防范. 为此,立法在转变行政机关职能的同时,还应当对行政机关之外的其他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对配套的监督方法与机制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制度供给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前者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后者产生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立有效的信用担保制度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小企业现有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系统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补充系统缺位及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提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机构体系 ,具体包括国有大银行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挥中小商业银行融资主力军作用、建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适度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非国有金融机构 ;二是建立并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 ;三是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小企业现有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系统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补充系统缺位及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机构体系,具体包括国有大银行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挥中小商业银行融资主力军作用、建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适度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非国有金融机构;二是建立并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三是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