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中古汉语的基本特点,结合现有语料库的建设经验,阐述中古汉语语料库选取语料的若干原则:语料样本的代表性、文本类型的平衡性、语料之间的关联性与区别度、入库文献的特色性;讨论建立中古汉语语料库分词规范、分词词表的可行性,初步构建"信息处理用中古汉语分词规范"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料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料问题与汉语史研究息息相关。本文从语料的特殊性、语料的版本、语料的断代等方面进行分析,指 出:准确地审定语料,是对汉语史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3.
语料问题与汉语史研究息息相关.洪诚先生在语料的选择、鉴别及利用等方面均有独到而精辟的论述,其语料观对汉语史尤其是中古汉语研究至今仍具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修辞史与修辞学史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如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等研究的比较以及从修辞史自身的"史学"价值角度看,研究修辞史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切可以接触、辨认的汉语修辞文本--包括所有汉语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献的语料,也包括现代互联网上的各种汉语语料资源.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历史中探询、揭示、描述各种修辞现象的生灭规律,寻找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和演变轨迹,建构完整的修辞史理论体系.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阐释论等现代理论方法.要努力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富的修辞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来研究汉语修辞史.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大词典》仍然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文章以五代墓志文献为研究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部分条目的始见例的不足进行商补,希望有助于加强汉语词汇史研究和《汉语大词典》修订。  相似文献   

6.
敦煌历书是敦煌出土的社会经济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寺院、官衙、社邑三类,是研究我国唐代社会经济的宝贵资料。同时敦煌历书口语性强,方俗语词夹杂其中,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通过考释霸匠、槽头、忏子、持、床厅(床梯)、当头等词,可以说明其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成书于南朝梁代的最早的佛教类书《经律异相》,其收录的佛经故事性强,语言也较为通俗,较全面地反映东汉至梁代丰富的语言事实,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之一。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对《经律异相》进行校理,汇集其异文类语料,考察分析异文材料的语言价值,是中古汉语语料建设和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是指收藏于国内的黑水城汉文文献。因为此类文献所收多为社会经济类文献,所以其口语色彩较浓,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语料,对于辞书编纂和修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以《汉语大词典》为例,通过对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词语进行考释,探讨《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编纂和修订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9.
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书于北魏时期,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语料,书中出现了很多中古时期的新词和新义。书中异文突出反映了一些常用词在中古时期的更替现象。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看,《水经注》一书中的词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一些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而编撰的教科书,由于其编者力求用地道的汉语口语来写,而且是用当时通行的、而不是已经过时的口语来写,因此这些教科书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独特而不可取代的语料价值。成书于19世纪初的朝鲜汉语教科书《骑着一匹》,就颇具浓烈的口语色彩,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实际口语,同时,这部文献还具有明显的东北方言色彩,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直接来源的研究,而且对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都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壅塞的清除--南朝至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一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文人诗兴起以后 ,由于对诗歌特质的理解的偏差 ,出现一种语意繁复的壅塞现象 ,妨害纯净的诗境的形成。从南朝至唐对此现象的清除过程 ,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为高度自觉的艺术创造的过程。以语言浅显、意境明净、韵味悠长为特色的盛唐诗歌便以此为前提而产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旧体诗得益于晚唐诗处颇多,二者在许多地方也十分相象。本文探讨了这种相象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成因,着重论述了二者在"深情绵邈"、"绮艳丽"与"俊爽劲拔"等三方面的深层联系,认为郁达夫的旧体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另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朝鲜古典汉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高丽五百年文坛的汉诗创作一派繁盛。究其外在原因,与中国文化、文学交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高丽效仿唐代而施行的科举制激发了高丽士子学习汉诗的热情,由之而兴起的私学制度又为他们学习汉诗提供了最佳学习平台;高丽时期汉诗的兴隆还得益于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吸收与融通,形成了儒家思想影响占据主导、释道思想影响为辅的三位一体的汉诗主题意蕴格局;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对高丽汉诗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高丽、中国两国间文人和文学交流对高丽汉诗的兴盛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然而,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汉语与英语在发音、结构、用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如何英译古诗一直是一个难题。在总结古诗英译的重要性及其难点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了一些古诗词英译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结合唐代诗歌及其名家译文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名词的并置复叠,是盛唐山水诗派在山水诗创作实践中新建立起来的一种语言秩序,也是他们的语言意识觉醒的一个显著标志。这种独创的语言策略和语言范式,强化了名词的独立状态和汉语言的画质效果,适应了盛唐山水诗人"物象原样兴现"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的自然通脱、简约丰韵的美学理想密切相关。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盛唐山水诗群运用这种语言策略,增大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从而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魔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动静相生法状清寂之景,物态生动,意境幽玄。寺院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警策,字锻句炼,隽语频出,普遍形成以精切之语状绝胜之景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唐代以来,干谒便成为中国传统交情世态中的常见行为。继唐代的盛行之后,诗词干谒在宋代逐渐衰落。及至南宋中后期,江湖游士的干谒活动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唐人相比,江湖游士的诗词干谒行为呈现出新的面貌:干谒目的从科举仕途转变为钱财谋生;干谒对象不再局限于权贵名流,而是覆盖到整个士大夫阶层;干谒者的心态逐渐由原来的骄傲自信变得谦卑压抑,世人对于干谒行为也给予了不少批评指责。受到科举制度的变化、政治高压与朋党之恶、诗歌地位的变化、礼遇士人的传统等因素影响,南宋中后期的干谒之风兴起,彰显了底层士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当时独特的权力制约与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唐代文言小说的流传传播手段比较单一,因此,唐人常常借助诗歌进行小说的流传传播,将小说故事用作诗歌典故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一方面,它既向广大诗歌读者传达了小说的中心信息,同时又巧妙地打破了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对小说的所谓的"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扬雄所不观","宣尼所不语"的接受壁垒,标志着唐代诗人对小说文体的关注,这对于提高小说地位,加速小说文体特征的形成和小说文体的独立,促使小说由士大夫文人阶层走向广大平民百姓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另一方面,它也能丰富诗歌内容,增添诗歌情趣,活跃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19.
论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初诗坛为何崇尚晚唐,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宋初诗人对晚唐这一概念的认定跟后人有所不同;二是对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没有从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上说明宋初与晚唐诗坛既相互承接又共同转折、完成唐诗向宋诗过渡的意义;四是忽视了宋初的社会政治现状和文化思想对宋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岚《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第一次依据两个重要文化现象———《神州集》的出版与美国唐学会成立将唐诗西传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并对文本误读与唐诗还原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论述在多种文化比较的背景下展开,作者在深刻理解英美诗歌情韵的基础上对唐诗西传史作了周详的描述。著作融贯中西文化,体现出深思明辨与学术首创性,是全面系统研究唐代诗歌传播的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