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六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大举措。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抓住关键,选准切入点,实行重点突破,才能切实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就中必须着重把握的有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是中国城乡统筹的重要方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时期,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城乡统筹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需要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突破口,需要创新制度、破解资金难题、统一管理体系和健全法律,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努力,最后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将农村社区建设成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历史必然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农村社区建设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城乡融合、组织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探索、资源渠道扩展、社区和谐民主文化建设是解决农村社区建设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和促进社会有机整合与融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关系网络、信任结构、制度规范为内容的社会资本,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来源和理论支撑,同时现代法治又为社会资本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阶段,其社会资本也因此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存的现实形态。农村传统社会资本中诸多不良因素的延续,无疑会给农村社会法治秩序的构建带来诸多障碍。因此,当下农村社会法治建设的关键,乃是要创建有助于法治秩序实现的现代性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带来了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生产力由实体形态占主体向知识形态占主体转变,生产关系由实体性生产资料所有制占主体向以知识性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转变,社会政治生活关系由封闭性、等级化转向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社会生活由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庭养老保障是基础,农村社区养老保险是过渡,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是方向"的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最后论述了农村社区养老保险向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相关理论的回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长株潭城乡统筹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株洲的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水平要高于长沙和湘潭两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株洲地区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该地区农业发展上了新的台阶,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质量较高,与城市差距较小,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弱化;长沙和湘潭两地尽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但是却忽略了对农村的投入,因此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较大.基于分析结果,长株潭城乡统筹发展应注意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发展;加快城乡分治管理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寓于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之中。新中国建立后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乡村社会还是处于向现代社会的慢速转型时期,乡村秩序的基础仍然有传统社会的印记,社会结构的变化并没有使人们产生法治意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转型时期,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趋于解体,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建立法治基础上的新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东部Q市的个案分析,指出近年来农村稳定形势的变化主要是刑事案件特别是暴力性案件上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发展与保障农民权益之间的矛盾日愈显性化,困难群体增多社会动荡面在逐步扩张.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社会保障"空心化"、失业群体的蔓延、乡村债务的加重、三峡移民的"融合"、传统利益格局与现代化的冲突等社会矛盾加剧,将会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只有转变治理理念、保障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以小规模农户经济为特征,很难摆脱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破解“三农问题的文件,最根本的目的是深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使中国的农业社会走向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因此,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各具特色的资源、生态、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为基础,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为发展方向,耦合各种农村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资源要素,形成融一、二、三产业,持续健康综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村新型产业体系——一农村创意经济,并阐述了农村创意经济的概念与内涵、发展的思路与原则、路径与对策等。  相似文献   

11.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主要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现行城乡体制机制;组织上落实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视角,将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历程分为清末民初的乡村自治、20世纪20~40年代的乡村建设、1953—1978年“乡村社会主义改造”、以家庭承包制为核心的乡村建设、2005年至今的新农村建设五个阶段进行梳理。清末民初的乡村建设,中央权力日益式微,“乡村自治”成为主要路径,并延续了传统的士绅治理模式,但军阀混战和社会动荡,使传统的以地方精英为中心的社会整合秩序遭到破坏。20世纪20~40年代,国家和社会均弱,主要靠外部资源输入进行乡村建设,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等知识分子领导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农村复兴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乡村建设运动,则被整合进各自的政权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强势推进“乡村社会主义改造”,传统的国家、士绅和农民三角关系变成国家和农民的双边关系,由于资源输入城市,乡村建设基本停滞。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社会自由发展空间增大。为破解“三农”困境,国家在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政府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导力量,乡村建设获得大量政府资源。未来乡村建设应正确摆正政府角色和职能,充分发育“乡村社会”以制衡政府扩张;应与文化建设相为表里,进行包括制度改革、人力与物力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效果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通过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黑龙江省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在经济发展、传统思想和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政府应采取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政府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立法步伐等措施,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问题,成都市创造性提出了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核心理念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本综述对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有相关性的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等理论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相关理论在世界田园城市建设中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也应以人口、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五大要素为核心,应综合考虑自然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在社会活动中存在的差异提出科学的规划理念,关注城乡空间、功能、经济的平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项目下乡”的发生与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进程、宏观政治生态与社会基础中加以考察,研究认为:服务型国家建设、城乡差距和治道变革是客观理解“项目下乡”的宏观背景。“项目下乡”发生的基本逻辑是农村公共产品陷入自我供给困境,国家通过外源性输入,借助行政吸纳服务机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构国家与农民有机联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现实选择。从现代国家的理想体制来看,“项目下乡”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变革传统乡村,促进村庄公共精神成长,增强内生性供给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农民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16.
论重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结合重庆实际,探讨了建设重庆农村小康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目标及思路和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应有议题,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统筹城乡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其转移也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通过推动城市的规模发展与农村和农业自身的发展,以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才是合符国情的、实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在现实中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气候环境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构成双重掣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此,中国要牢牢把握统筹协调各种利益矛盾这个抓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通过持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通过开展绿色工业革命推动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市民文化和市民文学是在不断蜕变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重构中获得发展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融汇构成一百年的艰难,一百年的尴尬,一百年的阵痛,一百年的壮烈.中国古代市民文学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如"本末冲突"、"城乡冲突"、"义利冲突"、"情礼冲突"等依旧是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基本的文化母题,只是它们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上展现出来的,它们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