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建置与政区制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政区增滥现象、其他种类特殊政区的成立、政区制度的没落与虚妄等等,都与侨州郡县相联系。虽然如此,东晋南朝设立侨州郡县、实施侨置制度,起码在当时仍然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历代政区制度变迁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历代政区制度在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即历代政区的变迁呈现继承性与变革性的共存,设置政区的等级和密度受人口、形势、经济影响很大,县级基层政区较为稳定而一、二级政区变动较为频繁,边疆政区设置受民族因素强烈影响而出现与内地政区的差异。这些特点,是符合中国历代王朝对广大疆域和众多人口的行政治理需要的,同时也对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凝聚力,以至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辽朝是以契丹人为主的政权,其民族政策从职官制度、政区建置、法律制度、选官制度、礼仪与服制制度等方面都体现着“因俗而治”的原则。“因俗而治”的实施不仅对辽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其对于我国当今民族政策的完善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汉以来,桂北为中央王朝开发岭南的重要通道。从隋开始到唐宋,随着这一带政区建置的逐步完善,民族分布趋于稳定,各族同中央王朝的关系日渐密切。 1 六朝以来,桂北为“俚”、“僚”聚居之地。隋朝曾以极大注意,治理和稳定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5.
包山楚简所见邑、里、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土文书比历史文献更能真实地传递历史信息。本文根据包山楚简所载资料,在探求简书资料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并参照文献记载,认为楚国地域政治系统呈现出复杂纷纭的现象,如邑、里应是并存于地方政区中的两种组织形式,州则是集中于楚都周围的特殊建置。  相似文献   

6.
包山楚简所见邑、里、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文书比历史文献更能真实地传递历史信息。本文根据包山楚简所载资料,在探求简书资料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并参照文献记载,认为楚国地域政治系统呈现出复杂纷纭的现象,如邑、里应是并存于地方政区中的两种组织形式,州则是集中于楚都周围的特殊建置。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常通过设立中央监察派出机构来加强对地方一级政区的控制,但随着监察区机能的转变,这种监察区即虚设政区就会转化为新的政区实体,而监察区机能的转变又是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政区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前提的,它们一起推动着地方一级政区的不断嬗替和政区的"由虚入实"。汉末魏晋南北朝之州、唐末之道、宋之路等地方一级政区就是由这种监察、转输等派出机构转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厅”为清代创设的政区建置,在国家治理尤其是边疆法律治理中具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和意义。清代新疆军府制时期天山东路、北路均有厅级“政区”建置或厅级官员设置,在建省后的一体化进程中厅制得以规范和进一步发展。清代新疆的厅多不辖县,性质复杂多变,但均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基层审判的重要作用。作为行政及司法之重要一环的厅,新疆厅制既有清代厅制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独特方面。因新疆历经军府制向行省制的重大变革,厅之司法审判职能更有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关于此论题学界乏人研究,本文以档案资料结合清代文献及时人撰著对清代新疆的厅及其司法审判职能进行全面分析阐释,期望有俾清代基层政区研究的拓展与清代新疆法制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今浙江省上百个县级以上的政区地名,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它们出现的时间有迟有早,出现的情况各不相同,有政区始置时即命名的,有在政区变革中出现的,但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即使在“十年动乱”这种滥改地名的浪潮中,全都不为所动,充分地显示了它们的生命力。然而对这些政区地名进行历史性的考察,就不难发现它们在历史上的更替、代谢也是非常剧烈和频繁的。对绝大多数县来说,都曾经历一次或数次的县名更改。始终未改者极少,在秦汉时建置的只有余姚县(今为市)及汉末的安吉县;三国时建置的只有桐庐、建德、永康三县;唐宋之际(包括吴越)建置的也只有象山、新昌、青田、缙云、庆元等数  相似文献   

10.
今浙江省上百个县级以上的政区地名,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它们出现的时间有迟有早,出现的情况各不相同,有政区始置时即命名的,有在政区变革中出现的,但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即使在“十年动乱”这种滥改地名的浪潮中,全都不为所动,充分地显示了它们的生命力。然而对这些政区地名进行历史性的考察,就不难发现它们在历史上的更替、代谢也是非常剧烈和频繁的。对绝大多数县来说,都曾经历一次或数次的县名更改。始终未改者极少,在秦汉时建置的只有余姚县(今为市)及汉末的安吉县;三国时建置的只有桐庐、  相似文献   

11.
梁建国 《南都学坛》2008,28(2):26-30
唐贞观九年设置的乡长、乡佐,贞观十五年就废罢了。但乡仍是县以下的一级区划,其功能即是通过"里正"来体现。从唐中后期开始,里正的职责范围不断缩小,不仅治安事务由耆长来负责,财税方面的事务虽然和唐代大体一致,但也增配了户长和乡书手来共同完成。在北宋前期里正的职责经历了一个转移的过程,由最初在乡村承担催税和圈派差役等事务,转而被派往州县承担衙前,直到至和年间被彻底废罢。  相似文献   

12.
明清鼎革之际,先朝之遗民纷纷遁逸山野,更有志同道合者结为社团,易堂文人群即是其中的典范。易堂诸子有明确的结社意识,考其形成原因,既为时局所迫,构屋于地势险要之翠微峰巅,有“结社共保”之意,然诸如明人结社与讲习之风、诗酒风流与精研时艺之风以及前代遗民生活方式之标榜等历史文化因素在易堂文人群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明乎此,可更为深刻地理解清初遗民结社繁复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3.
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征实性——以《西藏等三边赋》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清一代,边疆舆地赋的创作蔚然大观,其代表为《西藏等三边赋》,突出地体现了征实的性质和特点,与此相联系,向来被视为地理著作。其征实性,不但体现在作者的意识上,还体现在赋作的内容上。其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征实性,原因概略有四:一是与清代地理学思潮的兴起有关,二是受当时学术风气尤其是考据学的影响,三是作者本身就是地理学者,四是作者都亲历过边疆地区。而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征实性,贯穿了强烈的边疆意识和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子孙“违犯教令”罪,据载为曹魏以来旧例,其法律条文现在已经失传,真正开始见诸律文的是《唐律疏义》,之后宋元明清的法律中一直都有规定,只是在范围和量刑上略有不同而已。子孙“违犯教令”罪在明清之际有不断严格化的趋势,然而在清末法律改革的时候,子孙“违犯教令”罪被彻底废除了。法治的成长要从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依血缘的尊卑长幼而制刑是错误的,然而完全忽视亲情伦理的法制改革也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泰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私营工商业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不少拥有大量资金的私营工商业者。他们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有铸钱与盐铁、酿酒、食品加工、纺织、皮革加工、木器加工、造船、畜牧、种植、高利贷、经纪、囤积和贩运等。秦汉时期的私营工商业一方面对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因而汉武帝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政策,从而导致了私营工商业的衰落。  相似文献   

16.
清朝统一漠西蒙古经历了康雍乾三朝,此后,又相继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和张格尔之乱。清末同治朝时,新疆地区又出现了动荡,浩罕国军官阿古柏的入侵以及沙俄侵占伊犁,使得清朝在新疆的统治面临崩溃。综观整个清代,在清朝保卫甘肃、统一新疆、平定叛乱、收复领土的过程中,哈密一地始终都是清朝经略新疆的支点和依托,也是保卫中原地区的屏障,起着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对辽金历史地理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与成就,取得丰硕成果,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地理方面如疆域、行政区划、地名考证、历史军事与交通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史、移民史等问题;自然地理方面如气候变迁、地貌和植被以及水文等问题。随着学术积累日渐丰富,学界未来或将在诸如历史经济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城市地理以及历史社会与文化地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江南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它所代表的区域范围多有变化,而且还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唐代以来,有关江南的诗作颇为丰富,产生了各种意象。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但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特点。一方面,明清朝鲜文人在创作中沿袭中国文人的江南意象,歌咏江南风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他们将中国文人的江南之意与朝鲜本土的江南实景相融,赋江南以新的地理内容。江南一词的区域范围在明清朝鲜文人的作品中并不局限在中国,而往往带有朝鲜本土江南景象的关照,从而创造出朝鲜本土的地理意象。除此之外,明清交替,政治上对清朝的力屈而降及文化上的尊明攘清,使朝鲜文人笔下的中国江南更具备了感念明朝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哈达、叶赫同为明代后期扈伦四部中的著名部落,在其发展过程中,战争成为两部关系的主题.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朝"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及由此产生的争端.其中,前者是两部纷争的根源.结果,双方在战争中互相削弱,最终走向共同灭亡.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贵州卫所的置废,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贵州卫所的设置,巩固了西南边防,促进了黔省的经济发展、政区完善。然卫所作为明朝军事基层单位,到了明末仍保留有大量军队,这无疑对于新生的清王朝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威胁。为了消除这一隐患,清廷实施了"裁卫并县",完善了贵州行政区划。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探讨黔省政区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显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