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制胜法宝是人才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在于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一些探讨 ,强调了教育改革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导作用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改革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模式为主,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为辅,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建设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仪器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规划科学学科方向,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校企产学研基地为基础,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开展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实际,介绍了试验区建设和运行的现状,提出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构建模块化的知识结构和体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等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两大主要内容。中国经管人才的培养已经从模式趋同向模式创新转变。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文化内核建设从学生文化内核建设的角度,探讨管理人才培养中能力和素质提升模式,来说明人才文化内核的塑造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体系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创新教育的保障机制两大部分,其中,培养方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机制是创新教育体系实施的保证。制定符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应确立"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倡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两渠道、三结合、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创新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时,应注重管理保障机制创新,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大教学观"指导下,引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认知学期和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实行九学期制,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3+X"(X>1.5)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相对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前提,以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加快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创新;同时强化企业工程实践、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模具卓越工程师岗位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提高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追赶型战略发展模式转入追踪与自主发展并重的新阶段,但高等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观仍存在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规格单一、方式陈旧、主体被动问题。要提高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应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注重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云南高等教育当前存在的十大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激活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云南高等教育新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等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2.
徐哲俊  刘子健 《延边大学学报》2023,(5):95-102+143-144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样态,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和梳理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其他高校经验,探索民族地区高校经济管理类“三三一三”人才培养模式,详细剖析该模式的内涵、培养目标和培养类型,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民族地区高校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可以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理念,着力科学确定“三能”培养目标和“三型”培养类型,构建“三时段一贯通”人才培养路径,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有效支撑,完善科学、规范、开放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论述了“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应试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联系 ,提出了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向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第一工作任务,其中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演绎规律是根本性问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因素众多,对其进行构建、评估、修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分析Topsis法的基础上,给出其优化改进方法,基于此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标体系,在此过程中使用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改进Topsis法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评估,给出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方法,结果与定性分析相一致,且更为具体,并可根据实际因素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为改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各学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在就专业兴趣、应用能力、创新实践、团队协作等方面分析结构设计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研学能力的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起依托结构设计竞赛的创新研学能力培养模式,并从基础实践、创新研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三个阶段对此模式进行实践,旨在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摇篮,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与冲击。如何培养具有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竟争,是研究型大学作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线。世界各国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取向也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与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规范和引领作用,构建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模式,对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产生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个性特长发展“三体系”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意在立足高职特性,进一步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影响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明确办学定位,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深化教学改革,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服务于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活动,必须坚持“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着眼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创新”四个原则,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积极构建以“一二课堂无缝对接的实践育人体系、以学术创新就业创业为重点的学生成长助推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品牌化国际化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交流平台”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才能真正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到具体环节,真正做到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发布和医学创新型人才建设目标的提出,高等医学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讨论构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重要问题,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