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征稿启事     
"新农村建设"栏目是本刊重点栏目,曾先后3次获得"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农业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栏目"以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特色栏目"的荣誉。本栏目主要刊载新农村建设中有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研究成果,尤为欢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农村土地开发与利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有着重要意义。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转移规模和速度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度和农村劳动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积极建设小城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革与创新政策制度、提升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将有利于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稳定、彻底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现代农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而新型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农民作为"人"的基础,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新型农民的培养应重视农村教育,促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尽快地转化为人力资源,不断深入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虽然近年来在困境中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受人才与分配政策、城乡二元结构、地方经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在安徽省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建设职教大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公平合理、优化配置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是实现人力资源强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破解它的瓶颈,需要采用综合的、多元的对策措施。论文运用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系统论,从贵州省农村人口现状、向城镇转移现状以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入手,探索性地构建了贵州省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思路与对策,并归纳为四点:1、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2、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在农村就地流动。3、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在农业内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4、按照"走出去"战略的要求,积极引导国际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6.
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农村学习型家庭都是为了民族兴旺、国家兴旺、人们幸福安康。农村成人教育学习型家庭教育同属于终身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农村两种教育"的"两张皮"现象影响了二者的发展与结合。正确处理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农村两种教育"的关系,使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农村两种教育"都迈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展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应充分认识到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欠缺,并优化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政策与法规制定、信息提供、服务、社会保障等职能,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建设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公共卫生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凸显。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公共卫生队伍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加强我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的对策。主要对策包括:通过顶层设计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增加财政投入;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构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体系;做好岗位管理工作;优化薪酬设计;重塑公共卫生职业发展通道。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地区农村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困状况,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通过对贵州省情况的分析,表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农村人力资源的缺乏以及农村公共产品的不足是导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因而,改变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状况的根本对策在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民经济收入,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因此,充分发挥本地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实施有特色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是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是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提高广大农民抗贫穷能力,走上增收致富之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大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运用社会分层、人力资本等相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逻辑推理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制约农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在该观点的基础上,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从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健康投资、迁移投资四个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城乡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行业间收入、同一群体中不同阶层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主要是由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保制度的城市偏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失衡、不完善的宅基地制度、财政政策支持不足引发的。为此,应彻底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农民流动保障制度;加快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动农民职业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村公共资源投资,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完善城镇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大繁荣的基本路径是:更新思想观念,确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维;加强人才培养,搞好公共文化事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加大经费投入,拓展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资金来源;深化体制改革,建构促进文化事业繁荣的长效机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实现公共文化建设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福建省农村卫生服务系统现状,分析了当前乡镇卫生院生存困难、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不足与缺陷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试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此提出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明确农村卫生事业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政策上要帮扶乡镇卫生院发展,并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人群医疗救助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发展。消极被动地采用扶贫帮困、片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针对从事农业及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已成为现实的及潜在的劳动力,提出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的不同战略定位,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更有利于入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形成人力资本;适应新型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和就业难度递增双重困境、就业结构改善与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匹配度困境、就业率及满意度下滑和执业稳定性差双重提升空间困境以及技术技能"能力品牌化"建设和"学历品牌化"持续发展双重扭转困境严重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着力推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转型,突破高职院校的发展瓶颈,需要从政策保障、人力保障、财力保障、人才培养体系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能力品牌化"建设角度取得突破,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及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湖北省秭归县"幸福村落"的现状,研究发现这一创建工程为乡村公共性的再生产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提高了公共参与、激活了公益事业、繁荣了公共文化、净化了乡村风气等。基于传统乡村公共性逐渐消解的现状,从行政举措、利益效应以及村落记忆3个方面分析乡村公共性在"幸福村落"创建中得以再生产的内在逻辑。提出乡村公共性再生产的内在根源在于:完善的制度设计与群众的切身利益诉求实现对接,再辅之以村落记忆的粘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文化,产品雷同、开发程度不深,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应该做到: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拓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升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是全面提高公共部门组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部门成员改善工作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一流的人事制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考核制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和激励功能的发挥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