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作家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教育作用,将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文学教育的策略选择上,他们提出了坚持阅读主体性和综合性感受的主张,并告诫我们要处理好欣赏能力与文学知识、文学教育与语言文字、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关系。现代作家的文学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语文观念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关语文概念内涵的理解出现过三层次的区别:语文学研究的语文,主要指的是语文工具性构成的三要素--言语、文学和文章;语文学科着眼于语文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工具性知识个性;语文教育层次重视语文施于教育的课堂操作性,努力地协调语文文化(文学)教育的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3.
居于语文教育观念体系核心的语文教育性质观 ,指挥语文教育的全局 ,决定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影响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梁实秋先生从大陆到台湾 ,作为多年从事师范语文教育的优秀语文教育家 ,具有明确的语文 (语言、文字 )观念 ,曾对语文学科的教育性质提出过有名的“三阶层”说 :即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言语教育 ,从社会到学校具有粗俗的、标准的、文学的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 ,而“所谓语文教育的目的 ,大部分在于标准语文的使用之训练。”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梁先生的观点不但内涵丰富、深刻 ,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哲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脑科学和人才学理论 ,论述了文学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驱动效应及其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揭示出语文教改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文章首先论述语文教学个性特征与文学教育的必然联系 ,提出了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论 ;接着运用认知论、认知心理学、思维科学理论 ,论述感性认识的基础地位与文学教育和素质的内在关系 ;文章还从脑科学、人才学角度论述了文学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语文观念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关语文概念内涵的理解出现过三层次的区别:语文学研究的语文,主要指的是语文工具性构成的三要素——言语、文学和文章;语文学科着眼于语文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工具性知识个性;语文教育层次重视语文施于教育的课堂操作性.努力地协调语文文化(文学)教育的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由于其本身的诸多阅读特点,在文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引起教育界的充分重视.本文从文学的宏观角度与儿童文学本身的特点分析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认为儿童文学作为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作为具有教育性的文学、作为特别重视语言艺术的文学和作为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学生阅读心理、学语文的根本任务、语言文字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教育应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文学教育要克服“坐实”理解等积弊 ,须认识到文学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和文学言语模糊性多义性特点 ,重视感悟和涵泳等方法 ,从而有效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8.
以烟台市语文教师培养情况为例进行的调查发现:社会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达到了临界饱和状态;现有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原有的语文教师教育模式和培养质量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要求.我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今后的改革方向是:适当控制招生数量;进一步深化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的改革;走多层次、多规格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师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9.
“不学诗,无以言”,这是诗歌大国的优秀传统。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最大的积弊之一便是忽视文学教育,而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是语文教育将融入文学教育,开始向人文方向同归。因此,在忽视文学(诗歌)写作教育的今天尤应拨乱反正。诗歌是一种最精炼、最有韵味、最适于抒发强烈感情的文学形式。诗歌写作则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文学教育的最佳途径。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审美教育的最佳载体.而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又具备了写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的文学教育思想是其文学思想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教育则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根本上遵循教育的一般原则与规律;在教材方面叶圣陶强调要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兼顾思想内容与文法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要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分析与体会作品,但不必创作。叶圣陶的文学教育思想具有自身特色,对于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质审美教育实质是情感教育,即陶冶性情。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中的文学教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即教师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美的事物)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在审美愉悦中达到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目的。陶冶性情、塑造心灵,这就是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质性的问题,也是它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公先生认为,忽视文学教育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四大弊端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现当代的语文教育,使文学教育一直没有落到实处。文学素质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文学教育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受到普遍重视。我国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深化,不能再忽视文学教育,在普通教育中应开设专门的文学课,作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师范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师范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吴广平主编的《文学教育新视野》一书鲜明地体现了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在文学教育中蕴含着教师道德素养教育,将文学素养作为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并成为语文教育素养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文学成就与语文教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一生有将近 2 0年时间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他的语文教育实践与他的文学成就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老舍经历了由“教员”向“写家”的逐步转换历程。老舍作品的题材与人物形象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以及他在文学活动中锤炼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论与实践……都体现了作家老舍的语文教师本色  相似文献   

15.
新诗教育:群体性解读与想象的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教育系统是小学、中学和大学上下连贯的一样,新诗系统也应该是新诗和语文教育上下连贯,否则很多文学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更多的研究证明文学很难在文学内部得到完整的阐释.可以将新诗作为一种"新知识",探讨其在语文教育中被"生产"的过程,以及进入语文教材的新诗,在阅读过程中怎样被"意义增值"的过程.将新诗放回这种整体的视野中,超越内外之别,打破制度化的单一格局,无疑是值得尝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 ,历来重视模糊感知 ,而现代语文教育改革是在追求精确化中走向科学化。这种追求 ,忽略了语言信息、教学状态和接受主体的认知行为与过程的模糊性特点 ,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文学审美与教育功能 ,从而在急躁中走进了偏隘。重新认识语文教学中模糊性的合理存在 ,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理念的两翼之一 ,对于现代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二者的结合点出发 ,将文学和教育学相结合 ,着重分析探讨现代文学中优良传统之所在 ,并且进一步思考怎样通过中小学语文教育将这些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的中学语文阅读的技术化、功利化、意识形态化或超观念化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的文化性走向.语文活动是在文化语境下的活动,语文阅读就是文化语境下的文化的还原与意义的阐释、建构与解构.应以多元多维的解读视角,树立一种文化性的大文学观,来解读中学文本.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的大教育.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1月,《北京文学》组织了3篇长文.对当前语文教育现状作了激烈的批评,一石激起千重浪,尔后全国许多报刊纷纷开辟专栏,关注讨论语文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及时邀请这次大讨论的引发者王丽女士主编结集出版了(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语文教育大讨论”并未结束,我们仔细审视这次语文教育批评,发现与以往的语文教育争论显然不同之处是,发起争论和参与批评的人不是语文界圈内人士,而是诸如文学界、历史学界、哲学界、新闻界的圈外人。在众多的观点中,真正可以拿到学术讲台上讨论的不外乎语文教育的‘文学性”和“人文性”观点…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了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应该是充分个性化的,这既符合文学作品解读的规律,也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相一致.同时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