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玄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对新形势,转变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以社区为依托,面向广大群众和家庭,深入开展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在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上下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5年玄武区被评为江苏省“十五”妍间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2006年被评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由部门和户籍地管理为主阶段,发展到"以块为主"和单位负责阶段,又出现一种新的"以社区为主"的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是计划生育与人口工作实践中的新课题,要提高对开展此项下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建立"社区负责、属地答理、以块为主、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确立社区计划生育与人口工作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中心任务,加强领导权威,并逐步建立推进该项工作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区建设发展要求的新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 ,是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在新世纪初期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给出社区管理体制概念含义的基础上 ,将我国目前城市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归纳为三种模式 :“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形似神异”的混合管理模式和“居民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并认为第三种模式的管理体制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比较理想的管理体制。同时 ,讨论了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及构建新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实行社区管理是计划生育实践中的新课题。要提高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建立“社区负责、属地管理、以块为主、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确立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明确中心任务 ,领导权威 ,并逐步建立推进该项工作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邺区以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为抓手,以区、街、社区(村)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涵为重点,实现了人口与计生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先后获得“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南京市2006—2007年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近年来,建邺区在大力推进新城社区建设的同时.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注重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不断规范载体建设.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充分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蓬勃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全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项目县”、“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风政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工作一等奖”、“全市人口文化建没创新奖”,  相似文献   

8.
襄樊市是一个拥有570万人口的新兴大城市,辖三县三市,市区总人口193万人,有流动人口近15万人。据统计,这部分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占68.18%。他们居住分散,流动性大,计划生育管理难。面对这一情况,襄樊市积极开拓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政府抓联动,社区抓自治,服务促管理的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政府依托社区管理网络抓联动1.配备工作队伍政府把计划生育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成立了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每个社区配备2~4名人员,市区配有计划…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6,(1):42-42
白下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56万.是南京市的商贸商务中心城区;近年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确立了“和谐白下、温馨计生”的工作理念.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居民自治.规范基础管理.开展优质服务.加强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全区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多年来,全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万霞 《金陵瞭望》2010,(19):72-72
“十一五”以来.栖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创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目标.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和谐家园”工程、“大学生青春健康”工程、出生人口素质提升工程、“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品牌工作.全区先后荣获江苏省“十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江苏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7,(1):43-43
近年来.玄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以社区生育文化建设为依托,面向广大育龄群众和家庭,深入开展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万家携手享文明”为主题的多种形式伯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2.
大丰市政府所在地大中镇为使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 ,适应改革发展形势 ,贴近群众利益 ,实现依法行政 ,体现工作作风、工作方法转变 ,近年来不断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在基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 改革和完善管理工作体制 按照市区、城关镇改革方向和发避孕药要求建立起两级政府 (市、镇 )、三级管理(镇、街道、村居委会 )、四级网络的计划生育工作模式。一是调整、充实大中镇属地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了 8个职能部门、2 0个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职能。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二是大中镇计划…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以前,滕州市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一直沿袭“条管条、块管条”的管理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计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管理模式受到冲击。为适应新形势,滕州市针对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的共同点,整合城市公共资源,在城市社区试行“全貌划片、户况显示、联合服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秦淮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为目标.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创新思路,优化载体,加大宣传.强化落实.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指标。区人口计生局获得省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先进单位、省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先进单位、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市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总人口约为420万,流动人口超过65万,其中已婚育龄妇女超过12万,已婚未育妇女超过1.7万,增加了城市计划生育部门管理工作的难度。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以社区为主”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管理与双向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管理是建立计划生育属地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扬州市在该项管理实践中致力于组建专职、相关部门和群众组织三方一体的管理队伍 ,落实管理责任 ,根据流动人口特点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管理 ,并提供宣传教育、生殖健康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相似文献   

17.
王新会 《社区》2002,(5):28-28
“婚育新风进楼栋,生育文化进家庭”已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龙山路街道11个社区居委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龙山路街道注意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融入到社区的管理与服务之中,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有专人负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可以理解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一定的地域空间,社区的社会性与地域性是密不可分的。地域和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主体。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实现社会控制或管理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社区建设的兴起,实际上成为重建某种人文价值的表征,也是从抽象意义上实现对人的管理的一种平台。中国社区建设的兴起,则更凸现了社区作为人口管理平台的功利性功能。借助社区实施社会控制或管理,国际上有成功案例。在中国式人口控制实践中,社区的功能作用不仅为学界所关注,而且为实践所证明。在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落实的过程中,社区既是有效载体,又是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晓燕 《金陵瞭望》2011,(27):54-54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职能不断拓展。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白下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规范行政行为、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能力、树立良好形象”作为机构队伍建设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制度.重行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依法行政意识和职业道德标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人口计生队伍。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08,(4):25-25
为遏制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的势头.山东省制定下发《200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导计划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确定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