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前中国仍有50.32%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中国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发展,乡村政治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乡村积淀了几千年的村落家族文化对乡村政治有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对村民自治、政治整合、政治参与以及乡村法治等方面。乡村的发展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村落家族文化的消解,减少它对乡村政治的负面影响,合理利用其有价值的部分来促进乡村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是超大型社会,又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社会,为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仅需要人们的决心、毅力和奉献,而且需要人们对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作各种理性的思考和探索.近期出版的王沪宁教授新作:《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的变革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把近年来有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考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今中国社会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而来的.尽管四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  相似文献   

3.
1949至1978年间,中国农村经受了革命狂潮的洗礼,传统文化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作为传统文化核心和基础的村落家族文化受到冲击,农村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受到影响,形成了呈双层特色的乡村文化.这种变迁动摇了在中国农村存在数千年的文化根基,但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族是村落的主体结构,而家族文化则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载和传承,分析研究家族文化的功能及变迁,对于弘扬家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村落建筑与布局为核心的物质文化、以家族权威与伦理秩序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和以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乡村文化的有机统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乡村社会独特而丰富的乡村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乡村文化物质载体的村落大批消亡,乡村文化不可避免地进入或消失、或共融、或变异的转型期。在此转型期,从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提出重构融汇传统与现代性的乡村文化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村落治理是村落政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村落政治整合的内在要求,而要实现村落社会的善治和村落政治在国家制度范围内的合理发展,完善村治结构是其关键。通过对农村村落治理现状的考察,发现:家族势力等自生秩序对村落治理影响较深,特别是能控制村治机构的产生,已经威胁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在村落的构建。这就需要强化国家权力的主导作用,整顿并整合村落家族势力:一要提升村落社会的自治能力;二要实现村落权力主体间良性互动;三要帮扶落后村落搞好经济建设;四要引导村落建立现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河北省昌黎县侯家营村为个案,对建国前华北乡村人口的流动与迁移机制做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建国前该村人口流动迁移以到东北务工经商为特色,对村落经济、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村落人口的流动迁移既受外部政治环境、乡村土地制度的制约,又受村落本身生态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以及移民文化等的影响。对该村的个案剖析可以看到近代华北乡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一般机制,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华北乡村社会的变迁及其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探索村落现代转型的实践路径和实现机制.基于鄂西L村的田野调查,从嵌入性视角对该村西瓜产业与村落转型的整体过程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传统农业村落现代转型的一个可能路径,地方市场的村庄嵌入和政府的统筹整合是关键的实现机制.在嵌入与整合作用机制下,不但能够实现村庄整体性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提高农业产值,调整小农生产逻辑,形成农业生产与村落的强关联,而且还能够通过将地方市场嵌入在村落熟人社会之中,使地方市场成为维系力量,对村落社会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重组社会关系网络和再造村庄价值认同,顺利实现维持型村落向发展型村落的现代转型.最终,现代化进程不仅没有消解乡村,反而显示出传统农业村落对于现代化的应对力量,这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9.
杜赞奇的“权力的文化网络”研究为透视国家权力何以下沉乡村社会提供了一个解释平台,乡村社会的文化网络资源成为国家政权建设时期权力下沉的重要通道,但对国家政权为何要借用乡村文化网络资源的说明则显单薄,村落在应对国家权力扩张中的状态与举措又缺乏足够交代,从而使其研究难以呈现村落政治运作的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脊梁,承担着国家未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使命。城中村是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产物,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中村青少年教育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对之解决如何事关国家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城中村青少年教育问题研究的现状,找出城中村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并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个维度进行思考,探索国家治理视野下的城中村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以期通过政府监管、社会参与、高校帮扶等措施更好地对这一群体进行教育,践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从“村官”角色的历史传承入手,论述了在传统中国和建国以后“村官”的角色定位和文化变迁。研究“村官”角色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变迁,不仅可以了解这一角色的发展轨迹,而且它所积淀的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大学生今天演绎这一角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于城中村改造的实践各地均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城中村,住宅建筑情况大多良好,盲目采取大城市建设城市型居住区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村落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群居方式,是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的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中村作为原始的村落,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拆迁观念,以村落保留为基础,挖掘村庄特色,更要树立多样化的城市发展观念,改善基础设施,循序渐进,达到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精英自本世纪以来,其相对与国家农民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连续性的变化,这一变化透视了国家在向基层社会渗透中面临的挑战和矛盾,这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文章探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走什么路的博弈存在于发展的全过程中。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大学生自身技能素质等层面,全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提出应该从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高校培养力度等方面来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镇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行政建制单位。乡建制萌芽于春秋战国之际,定型于秦汉时期。镇建制始于北魏,现代镇建制出现于清末。乡镇建制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演变。从1998年开始,乡镇处于大规模撤并过程之中。乡镇撤并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体而言,乡镇作为一级建制仍将延续,但乡建制和镇建制在各地的未来走向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也为了作为延边建筑历史资料来保存的同时应用于农村村落的规划及建设上,通过人文调查、测量、采访、拍照等手段,对图们江边朝鲜族梨树村村落的形成与道路网、居住区结构的变化进行了了解和分析。梨树村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形成的比较早,日本强占时期是集团村落,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村落,但是目前人们对农村意识形态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导致了村落道路网和居住区结构的消失和变化,使有规律性的村落变成自由形态的村落,因此农村的发展应和自然环境和谐,才是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乡约"不等于"乡规民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学者们在研究中经常将“乡约”与“乡规民约”不加区别地混为一谈。事实上,“乡规民约”是基层社会组织的社会成员共同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乡约”是乡村社会中以社会教化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民间基层组织形式,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其历史发展也遵循着不同的路径。将“乡约”等同于“乡规民约”的研究方法既违背了历史事实,也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华村是中国农村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村庄,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晋祠泉水是华村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在稻田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华村逐渐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乡村社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华村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依水而作”到“技术种田”方式的转变。在新农业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华村原有的社会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