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性"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冲击,是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2.
林译小说是林纾的主要文学业绩,也是其文学活动中最受重视的一部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有着多重身份:译者,读者,作者.林纾作为不懂外语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读者和作者的身份.结合文学批评中的接受美学理论,以林纾的读者身份为切入点,从读者的主体地位和读者与文本的视域融合两个方面来探讨译者的读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谈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后殖民理论对翻译研究进行了探讨。后殖民主义的文本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译出文本的世界性 ,而文本的语境规范着译者及其翻译。另外 ,译者通过对文本的批评显示其社会意义和创造性。赛义德对东方主义者的批评启示译者在翻译时不能抹平文化差异性。在西方文化面临危机 ,东方文化重新书写身份之际 ,译者应通过翻译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译者在译介西方文化时 ,应对文化产品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4.
传统翻译观将译者的身份定位为"仆人"和"隐身者",遮蔽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互文性理论的兴起,为翻译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使之走向更加开放的空间。文章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兼具的读者、阐释者和作者的三重身份以及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译者主体性能否正确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翻译的成败,也是翻译活动之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文学摒弃新批评的批评方式,注重作品社会历史因素的研究。这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作家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应从前理解出发,应注重意识形态的作用。女性主义文学对文学性的重视启示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传达文本的语言风格。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传统,使语言风格别具一格。译者应适应这种语言风格以便准确传译。“双性同体”理论启示译者应进入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文本世界,然后再以理性的精神准确地进行翻译。互文本性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要将该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文本联系起来研究,进而使翻译准确传神。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翻译活动中的一个不易被译者察觉而又对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元素--权力.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是翻译活动受权力影响的理论中的典型代表作.权力、知识和话语是这个理论的核心概念,而且权力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阐述和说明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由于受权力的潜在作用而使翻译活动受到影响和制约,其中包括外来文本翻译活动和本国文本向外翻译活动中的权力干预现象.任何文本的翻译,都不可能仅仅停留在语言表层,还必须考虑除历史、文化之外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译过程就是作者通过视觉刺激提取意象图式,在源语文本辅助下建构译文语篇的过程。自译过程中译者与作者互文语境高度融合使得本源文本得以再现,因翻译导致的信息冗余和流失程度降低,两种文本在语义上的对等度大大提高,互文性与超文性特征更趋明显;作者与译者身份的重合导致译者受到原文本的束缚降低,译者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翻译理论是在文本具有一定意义的前提下建构起来的,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重现原文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颠覆了这种文本中心论的观点,主张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文本的开放性以及译文是原文的来世。延异思想的提出使译者重新现身,将译者的地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译者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这一翻译活动中积极的因素.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在<红楼梦>翻译过程中从译本的选择、译名及书中人物名的翻译策略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言学派、文化学派、解构主义学派将翻译研究本体分别认定为文本、文化因素、译者.它们分别处于翻译研究中的单一主体地位.作者认为运用主体间性理论所主张的"翻译研究中的多元主体间相互平等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共同构建翻译研究的本体"这一理论能够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翻译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