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宗白华在现代美学与艺术学的交融地带创立了以艺境为核心的"艺术美学"体系。他立足于现代中西交汇的文化语境,寻求从一般艺术鉴赏上升到普世美学建构,精研中国文化的审美传统,致力于古典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化,再造中国艺术的青春精神,并悬艺术化的人生观为其艺术美学体系的超越之维。他积极倡导艺术、人生与美感的一体化与真善美合一的艺术价值论,以运用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力求在意境观照中实现中国现代人生的审美化生存方式。宗白华的"艺术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艺术美学的理论体系以及话语范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的文艺批评及美学理论受到了尼采思想的根本性的影响。宗白华援引尼采的超人精神鼓励中国的青年过“奋斗”与“创造”的生活;又以尼采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作为理论骨架建构出了“中国艺术意境”;还以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作为自己进行文化批评的基础和原则,试图发现和重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宗白华虽对尼采思想不乏赞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尼采的思想照单全收,他不同意的地方,依然对其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3.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白华从意境创构、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对艺术意境作出独特分析,站在了美学的现代高度。他对中国艺术意境的追求与其个人的艺术美观念有着内在联系,主张"芙蓉出水"是意境创构的最高目标,是中国艺术的理想的美感类型。对艺术意境的追求,涵容着宗白华的人格精神追求。把美学视界主要落在中国美学,特别是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上,是宗白华内心个体生命感受的现实展现,是他生命本真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先生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中国艺术与精深卓绝的中国哲学、中国美学融合无间的关系。他认为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通过线的流动表现出骨力、风神气韵,呈现出音乐的意境和舞的韵味,并由此传达出中华民族的宇宙精神、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宗白华将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归结为“生命的舞蹈”  相似文献   

5.
在宗白华的美学建构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结构性意义。宗白华对原始儒家人生论美学的探研,抉发其积极的人生与社会实践的现实性与理想性意义,充分体认到比兴传统与礼乐精神的核心作用。原始儒家的人生美学思想是宗白华艺术意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资源。王国维因康德、叔本华的非功利、无欲审美观联想到庄子的物我合一;宗白华以柏格森和歌德的生命哲学为先导,发掘了道家的生命精神,又以"象征"理念贯穿了他对哲学与艺术的共同体认,将庄子的艺道合一思想和老子"虚无"理论融入意境理论体系;叶朗则因了明确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史建构目的,极大程度地开掘了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美学内涵,并赋予意境以新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意境说中,意境的内涵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思与境偕。宗白华先生继承了传统的意境思想,并指出境是渊源于佛道之境,同时提出了意境与人格涵养的联系。宗白华先生意境说的创新体现在他所说的意境中的主观世界,不仅是主体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主体的哲思。他主张在静照和飞跃的静动两极中,把握意境的审美内涵。尤其是将飞跃的动化成“舞”,在意境中表达了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诗学家宗白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与美学具有混融性。宗白华诗学思想长期以来混融在其美学思想中,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宗白 华诗学主要体现在新诗理论、意境理论、比较诗学以及生命诗学等四个方面。宗白华诗学对中国20世纪诗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价值尚有待继续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的“意境”是一个具有浓厚形而上意味的范畴,他在这个概念中寄寓了自己对于宇宙真理的探索意志,而宗白华对于中国画艺术的研究,都旨在阐明中国画意境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并致力于揭示出构造这种意境的形式元素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把意境的创构分为三层。第一层“直观感象的模写”即主体心灵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注重“动象”的表现 ,是主“实”的。第二层“活跃生命的传达”是一个虚实交融的境界 ,更注重虚境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和功用。在第三层“最高灵境的启示”中 ,他将中国传统意境理论提升到人生的境界 ,这就指归于一个更高层次的“实”了。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很独特的一部分.相较于西方的理性科学主义,中国的“意”在艺术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的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它描绘的是可以神游的意境,重视的是作者透过画面所透露出的思想情感.从“天人感应”到“有我之境”,中国艺术随着“意境”的提出和不断的深入,形成了一种与“道”协调,重视笔墨情趣的特殊内涵.而“意境”是依靠形体存在的,因而“形”、“神”、“情”、“理”的统一是中国“意境”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基于形上学宇宙论的艺术观与美学观纠结在一起,具有艺术哲学的色彩。他始终关注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联,追求艺术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也是建立在民族宇宙观和美学诠释学的基础上,虽然没有温克尔曼所期待的科学艺术史的合理原则和丰富史实,但他并未寻找一个黑格尔式的"理念"来演绎艺术史。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中,宗白华的艺术史研究沿着"艺术精神"主导下的艺术风格的变迁以及美感类型的演进来展开的。他主要是从艺术精神、文化象征与艺术风格、美感类型、艺术境界与价值等多个向度来阐释艺术史的观念。其艺术史观和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的“情景”说既是一种文学创造理论,又是具有更为广泛意义的美学理论,它与佛教的“现量”概念相结合,在明清之际构建了一座美学理论的高峰。王国维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系统阐述“境界”说的第一人,其“境界”说脱胎于“情景”论,然而,它经历了一个从艺术走向人生、从人生走向哲学、从以和谐为基调的优美走向以痛苦为主要内涵的崇高的历程。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同时又是以西方近代哲学为重要营养的学说,它是对以王夫之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情景”论的错位生成,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插花受中国古文化——哲学、宗教、书法、绘画、园林诸学科以及民俗的影响,并成为文人内省的一种修养方式,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插花艺术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意境的升华,讲究作品的艺术欣赏形式。  相似文献   

15.
写实、传神、妙悟是宗白华先生1945年所作《中国艺术三境界》中对于中国艺术的概括。宗白华的人生和他的治学方法,均是艺术的。他对艺术与美学的感悟与理解引导着他的生活与学术,他的人生也同样体现着写实、传神与妙悟的过程与境界。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的核心范畴 ,对于它形成的理论渊源问题 ,研究者多倾向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基本认为它是在老庄哲学和禅宗心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而对于佛教的影响 ,仅作了词源学的考述 ,未能从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联系中作深入探讨。本文从分析意境的基本思维模式出发 ,认为意境在形成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客合一的一元论思维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印度佛教的中观哲学影响而形成的 ,以龙树的中观论为代表的中观哲学是意境形成的不可忽视的理论基石 ,大乘中观思想直接影响到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并最终促成了意境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就中国传统美学“意境”说而言,其意义域建构追求一种空灵性和生成性,推崇意义域营构的自明性和开放性,注重构筑的自然态势,强调意义域生成的张力和弹性,追求象外之意。这与中国哲学所谓的“言不尽意”、“立象尽意”说的影响相关。“意境”美学思想可以说最早就包含在老子对构成宇宙万物之“有”、“无”一体的“道”及其富有生机活力的描述中,并规定着“意境”所要透过“境”以表现其意义域的开放态势。  相似文献   

18.
继王国维之后,“意境”成为中国现代学人统观中国古典艺术特质的一个代表范畴。宗白华以其融会中西文化的诗性气质赋予这个古典范畴以全新的人文内涵。在使之具有现代性与世界性的同时,他也为这个经典范畴成为中国艺术特质的代言者,找到了最终的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诗词创作中的意境与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诗人内心世界及个性、风格、才能和艺术追求的综合体现。意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创新性。诗词在构建意境中要防止出现“有境无意”、“有意无境”、意境不高即“俗意”等失缺,并需要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来表现。诗词语言除了准确、精炼之外,还应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生动的形象性;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诗词语言中的“炼”字。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的"艺境"论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他的诗集<流云>的意象分析,则可从实践的角度加深对"艺境"的理解,并进而把握"艺境"的本体论涵义在心灵"世界"化和世界"心灵"化的双向契合中,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物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活泼玲珑、最终通向音乐的灵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