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封建伦理道德使妇女在人格、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得不到肯定而备受摧残和压抑。明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个性解放思潮的发展,许多戏曲家开始关注封建道德对妇女身心的戕害,赋予其剧作中的女性以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品格,以及独立的意志和爱国精神,体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巴金在他的代表作《家》中为我们讲诉了高家悲欢离合的历史,刻画了许多性格各异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对人,尤其是对那些柔弱而善良的女子的束缚和毒害。文章从鸣凤、梅、瑞珏和琴等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了《家》中女性的悲剧形象及悲剧的根源。文中认为这些女性的悲剧归根到底是封建的专制和礼教及封建的奴化教育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袁盎和薛宝钗,一个处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逐渐形成并确立起统治地位的阶段,一个处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极度强化并风雨飘摇的时期;他们二人都是封建礼教道德的维护者、卫道者,同时又是封建礼教道德的受害者、殉葬者。他们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维护等级尊卑、压抑人性、摧残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从它的开始,就预示着它的必然消亡。  相似文献   

4.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 ,她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的束缚下而形成的道德、伦理观念的沉积与心态 ,喊出了四十年代沦陷区的妇女反抗不平的呼声 ,表现了一个被压抑女性的反抗意识和对自我生存价值地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艺谋多部影片中塑造的蔑视传统礼教、反抗封建道德的叛逆女性在银幕上处于主导地位。这些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是作为物化的符号及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存在,在封闭的生活空间中被父权与封建礼教压抑着。她们渴望生命的自由狂放,靠不断反抗来坚守自我,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模式。这些女性形象凝聚了张艺谋的批判精神与沉痛忧郁的人文情怀,及对中国封建社会民族文化的沉痛反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期,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在人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审视这下,受到现代作家最为严峻的拷问,曾被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封建大家族中的“小母亲”和“大儿子”之间产生的恋情在新的时代背景中被现代作家重新审视,成为作家否定摧残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肯定女性正当人性追求的武器和瓦解与颠覆男权文化中心话语的注脚。  相似文献   

7.
独特的文化景观 --试论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以同性结盟的姿态反叛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角色的限定,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一个崭新领域,为长期处于封建伦理文化压制下的女性文学带来了曙光.对女性之间"姐妹情谊"的关注,展现了一道女性生存真实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李光洙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鲁迅和李光洙二人作品中女性所处的社会层面的差异,将鲁迅和李光洙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她们都遭受着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迫害和戕杀,在婚姻、爱情、家庭、自由上有着共同的悲剧性命运。尽管表现角度和深度不同,但他们都是想通过对封建的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制度的批判来达到对女性启蒙的目的,他们的关于女性的文学都是反对封建礼教及其制度的文学,都带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 ,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在人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审视之下 ,受到现代作家最为严峻的拷问 ,曾被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封建大家族中的“小母亲”和“大儿子”之间产生的恋情在新的时代背景中被现代作家重新审视 ,成为作家否定摧残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 ,肯定女性正当人性追求的武器和瓦解与颠覆男权文化中心话语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是 ,她反抗的是什么 ?是封建礼教吗 ?不是的。恰恰相反 ,她反抗的是违反封建礼教的行为 ,她是为维护封建礼教而抗争的。反抗愈烈 ,说明她中毒愈深。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制订了各种有利于统治的封建礼教 ,宣扬各种有利于统治的封建道德观念 ,来毒害人们的思想 ,束缚人们的手脚。对妇女的毒害和束缚则更为严重。封建统治者制订的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主要的就是所谓“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的《牡丹亭》完成于明朝万历戊戍年间(公元1598年),曾经风行于一时,使那个时代的青年,尤其是妇女,受到极大的感动。它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量,主要是由于它在当时森严的封建礼教束缚的现实生活中,对合乎人的本性的“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塑造了优美动人的杜丽娘的光辉形象。通过杜丽娘执着地追求爱情幸福生活,生而死,死而生的动人曲折的故事,不仅揭露了封建礼教与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而且歌颂了要求自由幸福的人性对于封建礼教的非人性的斗争中闪射出来的光辉,从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因而获得了比较强大的生命力。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汤显祖创作指导思想如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如丽娘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整体的家族悲剧,在这个悲剧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是最为打动人心的,也最为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对人性摧残。本文将贾府的太太、奶奶们分为四个类型,通过她们悲剧性的命运来分析《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3.
薛宝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在《红楼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分歧。撇开五十年代中期以前的争论不谈,就是近几年来,对薛宝钗的评价也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总的说来,分歧的焦点,不在于她是否是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是否是“四德俱备”的封建淑女,而在于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还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作者对她的态度是褒,还是  相似文献   

14.
"典妻"婚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买卖婚姻。妻子的出典是穷困环境下的野蛮民俗,是对善良勤劳的女性的毒害。"典妻"题材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独特,令人慨叹,让人们对这种封建女性的悲惨遭遇和她们所背负的沉重苦难产生深刻的反思。"典妻"婚是宗法文化下女性的"无我"反映,是封建礼教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5.
论《聊斋志异》悍妇形象及其女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悍妇形象出现于<聊斋志异>"女性大观园"中独具一格的女性群体.她们无视封建礼教的约束,不以男人的是非为是非,敢以女性之悍抗衡男性之道,以女性之妒反拨男性之理.表现出对传统女性文化的全面背离和反拨.悍妇现象作为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束缚,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问题成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幸福始终是青年一代追求的焦点,许多作家都把它当作突出的主题来创作,而且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从元代到清中叶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来看,爱情主题在戏曲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典型价值。 一 元代杰出的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题材的杰出作品。它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通过青年男女的美满结合,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唱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它给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挣扎、奋斗的同代青年以巨大的鼓舞,在元代戏曲舞台上树起了一面反封建反礼教的旗帜,这是《西厢记》极为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7.
“典妻”婚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买卖婚姻。妻子的出典是穷困环境下的野蛮民俗,是对善良勤劳的女性的毒害。“典妻”题材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独特,令人慨叹,让人们对这种封建女性的悲惨遭遇和她们所背负的沉重苦难产生深刻的反思。“典妻”婚是宗法文化下女性的“无我”反映,是封建礼教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接触马克思主义始就接受了其中的妇女观并立即运用于实现中国妇女解放的伟大征程中,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正是这一征程的理论基奠.其中,陈独秀批判封建礼教,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分析女性问题,向警予强调女性受教育权,毛泽东主张立法改革封建婚姻制度.他们的女权思想沿着一条"破旧-立新-实践-立法保障"的线路,层层递进.这一进路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并引领了当时妇女运动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吴虞以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胆冲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作者通过分析吴虞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批判以及他的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吴虞反孔非儒,抨击封建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依据并不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而是中国历代反孔非儒思想或儒学异端理论,他的思想从来没有达到过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高度。文章最后分析了吴虞虽拿起了“反孔非儒”的大笔,却未能成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十六世纪,正当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把封建礼教、程朱理学抬到吓人的高度时,杰出的戏曲作家汤显祖写下了《紫钗记》和牡丹亭》两出爱情剧,表现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赞美青春和爱情的力量,描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汤显祖的爱情剧不仅触及了爱情,婚姻和道德问题,还由此广泛涉及到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后世的人们能够从中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宋元以后,封建礼教的束缚加紧,广大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这一尖锐而又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邪宗”(鲁迅语)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戏曲中得到了较多的反映。戏曲从它正式形成起,爱情剧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汤显祖继承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