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高质量物流人才的重要支撑。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拟构建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模块在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从做好物流人才市场需求预测、加强教材建设与教学大纲修订、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建立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等方面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架构的提出,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势必改变原有电网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要求.我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四年专业建设与探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出口,在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主动适应电力行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改变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本文着眼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明确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训与创新三大模块,并对三个模块下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进行重组和优化,重组和优化后的实验教学体系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电网发展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利用智能配电网技术彻底改造现有的能源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配电网智能化的要求,给出了智能配电网的定义和特征,提出了功能要求。重点探讨了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配电网自愈控制、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AMI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微网技术,为我国智能配电网的进一步研究及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课程结构分析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单元和主要形式.课程的科学编排与有机组合形成了专业教育的主框架和基本体系,并由此承载教育理念,孕育培养目标,反映人才规格,凸显专业特色,直接决定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本元素和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依照辽宁工业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在新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实践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体系、改进创新教育方法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前软件工程专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平台,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践,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就业与从业质量逐年稳步提高,社会与企业认可度逐年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以培养智能型人才为目标,从指导思想、观念更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智能结构和改革、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的讨论和研究,并在这基础上,草拟出了一个纲要式的师专物理专业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高速增长的物流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必须将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扎实实践技能的操作型物流人才作为其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目标。因此,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就成了所有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政策、理论、实践基础入手,提出从基础理论课程分项实践、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三个模块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专业技术人才是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事业单位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职称晋级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着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应结合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个人目标与事业单位组织目标共同实现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其运行将大幅度提高发电、输配电和用电效率,综合效益显著。本文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广东省5地市智能电网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方法综合考虑待评价电网与和理想电网之间的加权欧式距离和灰色关联度,即从整体又从局部来评价各电网的综合效益,以期为该地区未来的电力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