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使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霍小玉传>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了研究.使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对两个英译本以及作为对比使用的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的平均词长、词汇密度和文本可读性等多方面数据做了统计和对比.同时,还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对两个译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两个译本译者在翻译风格上的特点.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实证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因此其研究结果可以为翻译批评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可用于翻译教学和译者培训中.  相似文献   

2.
传统译者风格的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的主观印象和直觉判断,集中讨论译作的风格在何种程度上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等.这种主观、印象式和规约性的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只重视译文与原文的风格对应,而忽视文学翻译中译者特定的风格.随着描写翻译学的发展,译者风格研究开始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分析,来考察译者传承原作风格之外所表现出的风格,这可以有效弥补主观判断的不足.文中以<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包含两个译本全文的可比语料库,基于大量语料的客观分析,试图详细分析译者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最后,试图从译者的母语文化和翻译规范的角度来解释二者表现出的迥异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整部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文章基于作者自建的《红楼梦》诗词汉英平行语料库,借助语料库软件,从词汇层面对《红楼梦》诗词的两英译本——霍克斯和闵福德合译本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本呈现出的不同译者风格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发现:霍译本用词更为丰富,重视对人称代词的使用,其复杂句的数量远多于杨译本;杨译本定冠词the的使用有一定的倾向性,其简单句远多于霍译本.语言、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使译者呈现出不同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朱自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分别来自中国译者、西方译者和中西合作译者的三个译本为语料,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Simple Concordance Program 4.0和Textanz,从译本中的词汇变化量、句子长度、可读性,以及情感表现、比喻修辞翻译等方面入手,对三个译本的文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三个译本在词汇层面都是低密度文本,句子都在中句范围内,与原文质朴的语言风格吻合;但在情感词汇使用、比喻修辞翻译及可读性指数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5.
基于刘宓庆的翻译风格标记理论,结合语料库量性分析方法,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方面探究白睿文的四部译本是否具有较显著的相同点,即是否具有他个人的译者风格。研究发现,白睿文的译本具有较鲜明的译者风格,主要体现为:译文用词简单常见;译本的遣词造句更能突出英语源语文本的特点;中英文做到句句对应,习惯于拆分长句;主题集中于家愁国难。  相似文献   

6.
翻译无不渗透着译者,既是读者又是译语表达者的修辞认知。从译者修辞认知入手,分析《红楼梦》三则性爱描写片断中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英语译文。译者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原文自我个人主观的阅读认知,在译入语中呈现出为目的语的受众所接受的普遍再阅读认知。译者修辞认知在把握原著语言风格、再现译本翻译风格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语料库为基础,研究《老人与海》两汉译本译者风格。从词汇方面和语篇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译者的风格是什么,并且探寻其是否与原文的风格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原文和译文往往以语篇的形式存在。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两种基本属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所涉语篇的这两种基本属性,连接词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基于对《红楼梦》平行语料库的统计,发现总体上霍克斯译本使用更多的连接词,因而译文显得更加连贯、流畅。同时,从语料库中抽取一些实例,以证实连接词作为一种衔接手段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两译本的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9.
作为译者兼作家,余光中积极反对译文“翻译腔”“恶性西化”等现象,其翻译理念在翻译作品中是否有所表现?文章基于余光中译作《梵谷传》、《老人与海》及其对译本的平行、类比语料库,以被动语态为个案分析,考察源语透过效应在不同译本的反映,尤其关注余光中的译文处理方式。研究发现:受源语透过效应影响,对译本“被”字句使用频率更高,且歧义被动句及增译被动句等现象也更频繁。余译本被动使用更灵活,使用频率及表达方式更接近汉语母语表达习惯,“被”字句与其他被动结构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给”字句使用频率较高。研究表明源语透过效应对余译本影响较小,也与余光中一贯坚持的“西而化之”“文白相辅”等翻译观相呼应,形成独特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培养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使语料库的类型越来越多,语料库翻译研究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译者培养和翻译产品研究,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范式.平行语料库有助于翻译对等研究和译者策略培养;类比语料库提高译者的目标语表达能力,避免翻译腔;大型通用语料库能验证译者的英语搭配组合方式是否典型;专业语料库则帮助译者获取专业术语和特定语域的翻译规范.利用语料库及其研究成果进行翻译课程体系改革,对我国合格译员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边城》汉英三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以语料库方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三个译本的平均词长、词长分布、高频词和标准化类符/形符比(TTR)、平均句长、主题性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了各个译本的文体特色。三个译本总体上都具有显化原文信息、增强译文可读性的共性,同时又表现出文体特色方面的差异:项译本文学性较强,书面程度较高;戴译本较为简单,用词范围较小;金译本语言表达较丰富,但受原文形式限制较大,具有翻译文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飞鸟集》是一部近似英文自由诗的格言诗集。选取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及自建诗歌语料库为参照语料库,考察郑振铎、冯唐、陆晋德三个译本,聚类分析显示三个译本均出现了风格变异:“郑文”与爱情小说最为相似,而“冯文”和“陆文”与侦探小说最为相似。风格变异的原因可从高频主题词、各译本典型词汇和词汇丰富度探求:第一,“郑文”倾向选择一个固定表达对应某个英语词汇,“陆文”和“冯文”则富于变化。第二,“郑文”和“陆文”基本准确传递了原作意义,用词风格符合原文,且遵循了原文不押韵的特点。“冯文”基本表达了原作意义,但有时由于过分追求表达的简练和押韵,存在错译、漏译。第三,“冯文”的词汇丰富度高于其他两个译本,“郑文”的词汇丰富度最接近原文。研究还发现,译本越忠实于原文,其接受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3.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最重要的抒情诗之一,其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均堪称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本文旨在分析《西风颂》的三个中译本中对呼告修辞格、韵律的翻译再现,探讨译文与原文的切合度、呼告修辞格,以及韵律等诗歌艺术表现手段的再现与译文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和读者反应理论的角度,就《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的书名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杨译、霍译的译名的选择绝非偶然使之,而是译者以文化传播和读者接受为目的,最终定名并与其译本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杨宪益采用A Dream of Red Mansions的译名包蕴了更深邃的中国文化和美学概念,同时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受到由于译语的异化所造成的美感。霍克思采用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译名从叙事和文化的角度讲,更具合理性并与其流畅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文体学知识及其在交际和不同文体文章翻译中的应用作了一番探究。从广义上讨论了一些常见的文体问题并指出在交际和翻译过程中应该采取恰当的文体,分析了译者的语言能力、知识结构和文体能力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不同风格、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对问”和“设论”在《文选》中被立为两类,在《文心雕龙》中被追溯源头,这使其在文体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对问”体的出现是与人类早期特定的言说行为密切相关的,其文体的确立可追溯至《对楚王问》,《汉志?诗赋略》“杂赋”之“客主赋”中也很可能收录了相关的“对问”和“设论”体作品。“对问”和“设论”作为两种文体虽然有所区别,但习惯上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其名称在后世总集中不断有所变更,有“问答”、“问对”、“设难”、“问难”、“答问”、“设辞”等各种称谓。“对问”和“设论”作为小文体无法与主流大型文体相抗衡,在后世总集中常被归并入“杂文”、“杂著”或者“辞赋”类,逐渐失去了独立的文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学文体学旨在阐释文本中有主题意义与美学价值的语言形式,是文学译本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傲慢与偏见》王科一、孙致礼、张玲与张扬三个译本在语域、修辞、句法手段、言语呈现模式四个文体层面进行了评估,认为三个译本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体不当,并在三个译本均不理想时给出了参考译文.  相似文献   

18.
研究指出,结合语言学相关理论运用语料库工具对文学作品进行检索分析方兴未艾.以张振玉和郁飞两种《京华烟云》汉译版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和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定性研究,可以更加全面、深入了解作品,甚至译者的偏好与风格.研究发现"concubine"一词在原文中共出现60次,两种版本的译文对该词的处理有多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