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立波 《中华魂》2008,(4):15-17
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在这些独臂将军中,就有在军内外享有声誉的独臂书法家左齐将军,连毛泽东都曾称赞他"鼎鼎大名"。截肢手术中的"精神疗法"1911年12月,左齐出生于江西省永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左齐自幼天资聪慧,上过三年私  相似文献   

2.
可乐餐厅     
狙击手一次战争中,将军为了激励士气,就到前线去视察。前方的士兵跟将军报告说:"将军!前方20公尺的石堆中有一个狙击手,不过他的枪法很烂,这几天开了好多枪,可是都没有打中人!"将军听了很生气地说:"既然发现狙击手,为什么不把他干掉?"士兵听了就说:"将军!您疯了吗?难道您要叫他们换一个比较准的吗?"  相似文献   

3.
杨水建 《老友》2013,(8):52-52
"布衣将军"冯玉祥故居在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里,一个明显与周围房子颜色、式样不同的院子就是冯玉祥故居。看护院子的老人说,这个故居原来并不是冯玉祥将军自己的家,而是当年冯将军购买其堂兄房子改建的。推门进入院子,绿色的松树映衬出一个高大的塑像,浓眉重目、面容和蔼的冯玉祥将军一身戎装,很是威武。布衣将军冯玉祥,安徽巢湖人,1882年生于河北青县,11岁时就在前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只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余民众参军参战,被授予"模范县"的光荣称号;解放后出了54位将军,又被誉为"将军县"。现在健在的老红军只有150人,健在的将军也只有16人了。本文收集了肖华、温玉成等10位将军在长征岁月中可歌可泣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贺炳炎、余秋里两位将军,都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贺龙元帅戏称他们为"一把手",冀中老百姓则称他们是"共戴一双手套"的将军。在他们人生旅途中,先后3次搭档,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中,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余秋里被授予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6.
"军吏"在先秦时仅指军队里的各级军官,起家途径以军功为主.两汉时,一方面将军从"军吏"中分离,校尉成了将军与"军吏"的分界点;另一方面,除了军队中校尉以下的军官,各号将军幕府的属吏以及中央或地方部分负责军务的武官也被纳入"军吏"的范畴,不少士人和士卒以此起家入仕.随着"军吏"群体的扩大以及选官制度的发展,汉代"军吏"的起家途径更加丰富,涵盖军功、将军或都尉辟请、举荐、朝廷征拜、招募、察举等.相比于文官与后世"军吏",汉代"军吏"的起家仍保留"尚首功"特色,体现出明显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7.
易俭如 《老友》2014,(6):6-8
正一幅幅傲霜斗雪的墨竹画,栩栩如生,潇洒动人。轰动画坛、风靡一时的《将军竹》是贺晋年老将军挂甲后的艺术奇迹,也是他多彩人生的写照。高风亮节《将军竹》"壁上风来声簇簇,数竿潇洒遗尘俗;多能真见贺公才,自是胸中有成竹。"这是赵朴初先生为贺晋年题的诗,从中便能领略老将军墨竹画浓郁的特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贺晋年的《将军竹》多次现身国内画展,还应邀到海外参加文化交流。在香港一个艺术中心的画廊里,老将军100余幅竹、松、菊、梅、兰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香港各界人士争相前来一睹老将  相似文献   

8.
孙毅是毛主席的好战士,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我1977年3月调到将军身边工作,先是开车,后是司机兼警卫,最后任副师职警卫参谋,长达近30年。孙毅是有名的胡子将军,传奇故事很多,我不再重复。我想讲一些亲历的平常小事,以小见大,看看老将军的高风亮节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决不准专车私用我刚到将军身边工作,他很严肃地对我"约法三章":第一,要遵守纪律;第二,要加强学习;第三,就是搞好团结。可是,就在我向首长做了保证后不久,便发生了一件违反这"约法三章"的事情。那是1978年春节期间,一天老将军外出会见老战友去了。当时正赶上北京京西宾馆里放…  相似文献   

9.
将军与士兵     
茕茕白兔 《可乐》2008,(1):18-18
星期六,我晨练回来,女友坐在餐桌前把玩我刚买的手机。看到我,她嫣然一笑:"闲着也是闲着,玩个游戏怎么样?"我立刻警惕起来。她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捉弄人。女友说:"咱们一个扮演将军,一个扮演士兵,将军的命令士兵必须执行。今天我当将军你当士兵,明天我做士兵你做将军,怎么样?"我脑子急速运转。今天我在她掌握中,明天她就在我手心里。我是后发制人,主动权在我手里,量她不敢为难我。主意打定,我一拍桌子:"玩就玩。"  相似文献   

10.
易俭如 《老友》2008,(8):4-7
"人生之旅,按党的指引做正派正直之人,不做亏心事,退休之后就能心地坦荡、其乐融融。"这是一位将军的肺腑之言。抒发这一人生感言的将军叫章新晖,原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的副政治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  相似文献   

11.
陈锡联将军是我军史上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猛将,也是刘伯承、邓小平统帅的"刘邓大军"中的主将之一,更是刘邓二位的爱将。陈锡联将军建国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夜袭阳明堡"这场震惊中外、永载我军史册的光辉范例,就是由时任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的陈锡联将军一手谋划和指挥的!  相似文献   

12.
跟欧阳平将军见面,经历了一波三折,总是在原本约好了以后,不是86岁的将军突然身体不适,就是我们的工作临时又走不开。每次打电话过去,将军的老伴吴文桂总会爽朗地笑着说:"不巧不巧啊,没关系,我们再约个时间。"在第四次约定后,我们终于见了面,经历了几次的等待,原本采访的心情中又增加了相见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颜林 《新天地》2011,(11):22
在川南一带,蔡锷将军征联求贤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众人皆知,1915年12月,袁世凯在美、日等帝国主义支持下,公然宣布推翻民国,恢复君主制度,自称"中华帝国皇帝",改民国5年为洪宪元年。演出了一场"登基"的丑剧。1916年1月,蔡锷将军亲率  相似文献   

14.
王恩 《老友》2010,(5):12-13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无理将新四军军长叶挺扣押。蒋介石为了把叶挺将军收买过去,给在狱中的叶挺将军很高的待遇,并经常派他的手下去劝说叶挺归降,许以高官厚禄。但叶挺将军一直不为所动。一天,叶挺的同学、国民党军政部长陈诚去狱中探望他,对他说:"明天委座(蒋介石)  相似文献   

15.
从洛阳出土的西域鄯乾、鄯月光和于仙姬墓志可知:北魏王朝使鄯善王"世君西夏",任鄯乾为"辅国将军城门校尉"和"征虏将军安定内史"诸职。于阗国主女于仙姬远嫁文成皇帝,居魏宫七十余年,死后陪葬"西陵"。车师前部王长子与其妻鄯月光流寓洛阳,死葬北邙。这些正是北魏时期西域诸国"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万有余家"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9,(5):11-17
在西汉昭帝朝以降的政治史中,列将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秩级上看,列将军是与御史大夫级别相当的官员,地位崇高。从权力上看,列将军可谓"允文允武"。一方面,他们通常手握屯兵,故能在皇帝诏令的支持下进一步统领卫尉和光禄勋等其他武官的军队;另一方面,他们又有一定的议政权,更可凭借领尚书事等加官成为中朝官,从而进入中朝,预闻政事。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列将军的权力对皇权有极强的依赖,因为军队、议政权和加官都不受制度保证,而是源自皇帝的赋予。也正由于列将军缺乏制度化的实权,故其任职条件不像同为高级官员的丞相、御史那般严格。在这一背景下,外戚、近臣往往能够通过出任列将军并取得军权和加官的方式快速掌握朝政,但若失去了皇权的支持,他们的权势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孙子要求将军明察"屈伸之利"的论断,就是要求将军在用兵与治军问题上,善于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取能舍,能屈能伸,能静能动,能忍能怒,刚柔相济,文武合璧。这不但是兵家用兵治军的规律性要求,也是人们为人处世、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必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新出土的李商隐撰并书《王翊元及夫人李氏墓志铭》为依据,对李商隐的诗文、"诔奠之辞"、书法艺术以及在墓志中运用的异体字进行了研究,并对墓主唐代云麾将军、右龙武将军知军事、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太原县开国公王翊元的家世和生平进行了考证,可补史之所遗。  相似文献   

19.
做人当本然     
<正>文章做到极处,只是恰好;做人做到极处,只是本然。宋太祖赵匡胤当初只是后周柴世宗手下一名将军,有一次与敌军厮杀,战马突然中箭而死。赵匡胤跌落马下,情况危急。这时,一名骑兵飞驰到他面前,跳下马喊道":将军快上马!"情急之  相似文献   

20.
清末"韩边外"事迹,近年来传播广泛,但不免歧误之处,需予厘清。作为"韩边外"事业开创者,韩宪宗未曾参加三姓葛成隆举事。同治四、五年间,举事武装扰省城,署吉林将军德英招募私开金矿之韩宪宗率勇入援,继任将军富明阿保奏其六品顶戴,安插务农,并更名"韩现琮"。光绪三年,将军铭安为韩宪宗更名"韩效忠",而非出自办案大臣崇绮,更与吴大澂无关。但不久,韩宪宗因偷开金矿被通缉。六年十月,钦差大臣吴大澂奉命招抚了韩宪宗,并非吴大澂自告奋勇自作主张。"韩边外"采金群体日益壮大,是清朝封禁废弛、钱贱银荒以及采金极易暴富之结果,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没有关联。"韩边外"区域虽有一定的自治性质,但从来没有摆脱清朝的实际控制,所谓"独立王国",源于日本制造"间岛问题"以谋我领土之别有用心,当代部分作者未察其实,以致传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