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中国遣使的历史由来已久,创作了不少有关的出使文学作品。使安南的中国使臣创作的一系列使安南作品(以下统称使交作品),记录使途见闻及有关的历史事件和感受。他们还与接伴的安南官员或国王互相唱和诗。这些诗歌既有文学价值,又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文化产业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但是双方合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一要建立中国朝鲜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二要举办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文化产业交易会,三要加强中国朝鲜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四要打造中国朝鲜族文化特色浓厚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朝鲜移民向中国东北地区的迁移史,分析了从清朝末年开始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朝鲜移民潮,总结了朝鲜移民潮初始期、难民期和移民期的特点,根据建国后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了朝鲜族人口数量及分布变化;中韩建交后伴随着韩国对华投资的增长,越多来越多的韩国迁移者出现在中国大陆,进而形成被称为“韩国城”的族群飞地;从迁移时间、居民身份、流入区域、居留比率、迁移动机、迁移类型以及对移入地经济的影响七个方面比较了朝鲜移民与韩国迁移者的迁移特点。讨论了韩国人“身份”认同对其社会网络的影响及韩国人与朝鲜族的互动特点。  相似文献   

4.
挑战王室、贵族、民众英雄,让下层人物作为主人公登场是最近韩国历史剧的一种倾向。从谈论民族或阶级为轴的大历史到追求课本以外的小历史,这种感觉在韩国和朝鲜的小说里都有所表现。韩国年轻作家金英夏的《黑色的花》和朝鲜中坚作家洪锡重的《黄真伊》所描写的下层造反者的形象,揭示了朝鲜半岛大众文化的新倾向,反映了民族文化建设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作品群是笔者自己提出的一个概念,指芥川作品中根据中国历史传说和古典小说改编、翻案而来,或者以现代中国为背景创作的那部分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是中国古典文化(文学)浸润芥川且深入骨髓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6.
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韩国汉文学的形式与内容,都跟中国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朝鲜时代的乐府诗,三国时代的五言古诗,统一新罗时代的近体律诗和骈俪文,高丽时代的贯道与载道古文,近世朝鲜时代的性理学与实学思潮的文学等,都是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具体体现。从这一历史过程来看,韩国人对于先进文化具有较强的向往心,并且在接受过程中,能够采用选择、取舍的眼光加以融合、创新,显示了韩民族的自主精神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野蛮"系列韩国影视剧之所以能获得大众的青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通过制造虚拟的"童年"体验,满足了后现代语境中人们对游戏性的整体需求,切合了当下的审美旨趣。而且在这类游戏性的作品中并不缺乏审美的高度和深度。与此同时在叙事上该类作品还呈现了其他的一些游戏性特征,如非线性、偶然性以及虚幻性等等。而中国文学从整体而言往往缺失游戏性这一维度,因此,"野蛮"系列影视剧的这些特点都将可以给我们日渐疲软的文学生产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博明是清代蒙古族学人中代表人物之一,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近年来虽有研究者对其展开研究,但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对其生平事迹的了解有限,相关研究进展迟滞。本文利用韩国文献和文物遗存中发现的新材料,从博明与朝鲜来华燕行使臣交往的角度,呈现出博明与朝鲜使臣间长期频繁深入交往的事实,同时通过综合运用中、韩两方面资料,对其生平事迹加以考订和补遗。博明与朝鲜使臣交往的个案,提示我们不能忽视朝鲜燕行使与中国非汉族群体交往的历史现象,也让我们对清代中朝两国关系发展与变化的理解有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韩国是友好近邻,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系密切。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近4000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韩国人则善于学习,总以开明的态度欢迎中国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就已影响深远,对韩国现代化和当今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传奇的故事、荒诞的生活、变态的人物、对照的结构、繁复的语象——这就是张爱玲在其以《传奇》为代表的前期小说(指其四十年代的创作)中构筑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这些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技巧,成功地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描写手法,精细地描绘了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传奇生活和变态人物,从而深切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路人的没落历史,以及中外文化在租界洋场这一特殊领地上浊流相汇污泥掺杂的情形。当我们细读张爱玲的作品,就会深切感到,对它不屑一顾是我们几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