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稿     
表述爱情的法宝:我爱你!我的女儿奥列奇卡常常是我小说的第一读者。我最近的新作描写的是一对正在建筑工程学院读书的情侣的恋爱故事。女儿读完这篇小说后对我说:“老爸,你的故  相似文献   

2.
周萍对父亲周朴园从恨(“愿他死”)到爱(“一个无瑕的男子”)、对继母繁漪从爱(“最聪明,最能了解人的女子”)到恨(“我要你死”)的矛盾情感及其怯弱而又冲动、郁闷孤独因而渴望爱与理解的性格心理均是作为乱伦动机的、早年因母爱缺失而固结于心的俄狄浦斯情结从无意识到意识的完整演绎。俄狄浦斯情结并非恋母妒父的死板公式,它所包含的矛盾情感以及专注深情在父母之间的优势转化是连通周萍复杂性格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1,(7):7-10
现今,离婚和关系破裂粉碎了无数人的人生,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世,有着这么一个关于一对父女信守承诺的故事。 我父亲不善表露感情。我记得在我小时候,他从来不为我做的任何事情而发出“噢噢噢”或者“啊啊啊”之类的感叹。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知道我父亲是爱我的,但是将感情外露不是他的性格。我知道他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对我的爱。  相似文献   

4.
莫非 《可乐》2008,(10):34-35
1990年7月,王小丫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改革时报》工作。1996年1月,报社在经营上遇到较大困难。父亲王传庭打电话叫女儿回家,语重心长地说:"小丫,我可以找人给你安排一个工作,但我不想这样做,因为我女儿是世上最棒的。"  相似文献   

5.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经常被低评,这与小说叙述中较多地以安娜为中心有直接的关系.卡列宁的自我是高度理性的“自我”,他用社会和文化来定位自己,这使他显得机械呆板,缺乏情趣,但也使他成为一个有抱负和有作为的社会人.他对安娜的爱是一种转喻式的爱,他爱安娜及安娜周围的人,虽缺乏激情却平和长久.安娜的出走,使卡列宁携带上“被妻子抛弃的丈夫”这一摆脱不掉的伴随文本,给他带来极大的屈辱.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故意施以报复,而是选择了宗教逃避.卡列宁不是安娜悲剧的制造者,而是一个善良的婚姻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先锋小说”就像一个网状结构 ,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被当成一个局部 ,引起读者进入阅读。人们形象地将“先锋小说”比作拼贴画、玛赛克 ,甚至迷宫。“先锋小说”的变异使现代读者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读者以对话者身份介入小说创作 ,使阅读的主体性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母亲给予我们最早的爱的启示——以及它的伙伴,恨。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第二个他者”——则将之阐明。父亲提供我们一个母子关系以外的选择。他将我们从同一状态中拉回现实世界里。他呈现一个男性的模范,以补充和对照女性的模范。他为我们提供“可爱”、“爱着”与“被爱”这三个词的更深刻且或许相当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啸山庄》,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它是现实主义作品,这里我想谈一点与之不同的看法。艾米莉·勃朗特所描写的是一个不同于她同时代的其它小说家的世界,这部小说同维多利亚时代的其它任何小说绝然不同,它展现了英格兰北部荒野的山地,这里的山庄、风土人情、缺文少识的荒原农民和荒原乡绅的那种粗野、强烈的语言;他们的喜怒哀乐,毫无节制的恨,不顾一切的爱……。艾米莉短促、紧张、超凡脱俗的一生,几乎全部是在约克郡她父亲的教区牧师住宅里渡过的。约克郡与那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是一部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的天才作品,它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蕴含于阴冷暴力、神秘怪诞又隐隐约约透出神圣温情的背景,整个场景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两个孤立的山庄和开放的大自然与荒原,人物身上体现出“爱”与“恨”的两种极端,极度的爱中混杂着极度的恨,使小说在颤栗中呈现出极为强烈的戏剧色彩。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成名作《骨》是新唐人街叙事,叙述者以局内人的视角以探寻妹妹安娜的死因为主线讲述自己家族的故事。本文借助台湾学者“隐无”理论和社会学家彼得·邝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小说中的潜在文本。与此相关联,本文还借助卡尔·米勒的“类我”学说分析了小说中两种类我关系,指出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为读者理解作品提供参照,“逃离”是文本中三姐妹相同的选择,而三姐妹急欲逃离的正是潜在文本分析中揭示的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11.
爱家 《社区》2010,(6):6-7
什么是谎言?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描述”。而对于谎言本身.我们也要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谎言有“善意”与“恶意”两种,虽然任何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包含爱与关切,恶意的谎言造成恨与伤害。  相似文献   

12.
与父共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营盘里每年老兵“流”走了,又有新兵“补”进来。每到年末看到新兵进来,总要回想起自己当新兵体检时,与父共眠的往事。记忆中,觉得从小就没有与父亲在一起睡过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说,是个小男子汉了,一个人睡吧。于是,便一个人在厨房临时摆的小床上,一睡就是十几年。一个人睡厨房,就意味着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离开了妈妈温馨的呼吸陪伴着走向梦乡的惬意。于是便恨父亲。觉得父亲不爱我。再加上父亲不苟言笑,不陪我玩,不给我买玩具,越发觉得与父亲没有感情,以至于和父亲天天在一起,见面也不多说话,好…  相似文献   

13.
1920——1922年间,王统照、叶绍钧、冰心等写了一些以歌颂童真、母爱为主导倾向的小说,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爱”与“美”的小说。关于这类小说的审美形态历来有不少分歧。有的看到其作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而文学研究会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因而断定“爱”与“美”的小说也是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1605)讲这样一个故事.不列颠国玉李尔在他垂暮之年准备把国土和权力分给三个心爱的女儿.在分配他的国土之前,他要先看看哪个女儿“最有孝心,最贤德”,从而给她更多的恩惠.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都极尽巧言之能事,表白自己对父亲的爱,骗得李尔的欢心.三女儿狄利亚是个善良诚实的姑娘,她不愿去发那不实际的誓愿,决定“默默地爱着”自己的父亲.所以她拒绝表达自己的深挚的爱,激怒了李尔.他不听忠臣肯特伯爵的忠告,把浓密的森林,膏腴的平原,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短信     
玉炫 《山西老年》2011,(1):23-23
前年冬天,父亲住院了,为了联系方便,就给他买了只手机。父亲戴着老花镜,满脸欢喜地摆弄着,对每一个病友说:“我的新手机。”仿佛为了强调似的说:“我女儿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16.
本期话题 我们对着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悠远而洪亮的同样的回声。我们对着山谷喊:“我爱你,我爱你。”山谷也传来悠远而洪亮的同样的回声。这里有其科学道理,但我们更可推想到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请以“回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17.
艾丽斯.沃克在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叙述了一个关于爱和宽恕的故事:父亲借父爱的名义对女儿行使家长权力,致使父女形同陌路。在孟多人仪式中,父女终于实现精神上的和解。文章以父女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父亲和两位女儿的形象以及父女之间从对抗到和解的历程,来展现艾丽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即颠覆父权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亲情: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是心目中的第一大恩人——把二哥视作恩人胡适在虚龄五岁之前,同父亲胡传共同生活两年多。当时似懂非懂,故而影响不深。即便如此,也铭记着父亲的养育之恩。他在《四十自述》中追忆道:“我小时候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方块字教我认。”“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师》,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这样几句:“古之学者,察于人伦。因亲及亲,九族克敦;因爱推爱,万物同仁。能尽其爱,斯为圣人。”这部书,胡…  相似文献   

19.
陈新 《新天地》2016,(4):22-23
爱他就要扶掖:散养儿子亦成才 阎肃结婚较晚,32岁那年,才和比自己小8岁的医生李文辉结婚,婚后有了女儿阎茹儿子阎宇. 阎宇小学初中时淘气,上高中后还叛逆,要高考了还在看小说、写诗歌.母亲对此忧心忡忡,没想到父亲却不以为然:“儿子有喜好,不错!”父亲的话气得母亲跺脚:“你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后来,成绩不好的阎宇出人意料地考入了北京商学院.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6,(10)
流逝的时光已经不知不觉地将我推到了母亲的位置,每当可爱的儿子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搂着我的脖子,不断地呢喃着“妈妈,我爱你”,并把他的口水蹭在我脸上的时候,我会发自内心地对他说“妈妈也爱宝宝。”儿子就会甜蜜地一笑,把我搂得更紧。而就在许多幸福的时刻,总让我思念远在北方老家的妈妈。妈妈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我爱你”,而我却早已经体会到了妈妈崇高无比的爱。妈妈给我的是无声的爱,作为女儿,怎好去苛求妈妈给自己说“我爱你”——更何况,我的妈妈是一个先天聋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