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快增长,是在已经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由投资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拉动的自主过程。此轮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经历了恢复性增长和热度增长两个阶段:在恢复性增长阶段,非国有经济和部分国有经济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者;在热度增长阶段,处在升级产业链中的企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拉动者。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逐步完善之中,此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程又带有软约束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是在已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由投资、需求结构升级拉动的自主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恢复性增长和热度增长两个阶段,在恢复性增长阶段,非国有经济和一部分国有经济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者;在热度增长阶段,处在升级产业链中的企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拉动者。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是初步的,此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程又带有体制转型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山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2002年以来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先快速增长而后又理性回落的趋势,分析山东经济的发展形势、投资运行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完全是必要的。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一定投资增长速度仍然是拉动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同时对投资的调节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以武汉市为例,选取了年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 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6696亿元,较上年增长9.4%。 一、 2000年农村固定资产 投资的特点 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与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基本吻合。2000年全国各地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各项经济政策,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大力启动民间投资,有力地拉动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重庆市1980—2015年的统计数据,由于重庆市在1997年成为直辖市,所以将所选取的数据以1997年为分界点分成设立直辖市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技术,对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成为直辖市前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有差异的:直辖之前,两者并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仍有正向拉动作用;直辖之后,两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和动态均衡机制,在这一关系中,虽然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都具有正向的脉冲响应机制,但仅有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黑龙江省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选取1990—2009年相应统计数据作为样本,原始数据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稳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提升,所占比重明显偏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投资和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居民消费的直接拉动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间接拉动作用较显著。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的平滑值约在0.61左右波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的平滑值约在0.23左右波动。应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消费、投资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进而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地区1978--2008年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和动态均衡机制。因此,长三角地区未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仍需保持适度的规模和速度,并重视提高消费需求和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的导向作用,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1978—2009年的新疆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产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又进一步分析了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三种效应:投资额效应、投资结构效应和投资效率效应,得出固定资产投资额效应对新疆的经济发展促进最大,投资效率效应较低。  相似文献   

10.
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过度投资以及投资结构不合理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患.本文根据陕西省197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和相关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创造社会效益等作用,同时也引致了经济增长失衡、资源环境负债、经济运行效率下降等潜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保持合理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强化重点领域以及防范投资“红线”等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其他分析工具,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探讨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实证分析表明: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及单向的因果关系;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呈较大且持续的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随着时间的持续,居民消费的贡献将逐步赶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从长期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力最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小。因此。若要使其经济得到长远发展,必须采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提高居民收入以获得更多消费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81—199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建立两者相关关系的回归模型,并且具体分析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并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CPI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是CPI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构建了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CPI的修正误差模型,并对防范固定资产投资型通货膨胀提出了政策建议:对投资规模进行"双轨调控"措施,双管齐下,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的配置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保持投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及时调控和引导投资力度和投资;扩大内需,引导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主导型、出口外向型向扩大国内消费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35个大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技术创新增量以及对外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入了发明专利当量的概念,研究发现:3个因素对经济增长均为正向影响,且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出口是大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技术创新增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创新增量均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经济增长为资本形成和投资增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可以推动投资更快速度的增长;同时,经过相对较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文以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量化了兵团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大举措,围绕着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积极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坚持以项目带动战略培育税源,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与税收增长的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带动战略对增加税收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深化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税收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CD生产函数的形式,分析智力资本投资和固定资本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首先设计了一套直接测度智力资本投资量的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测度估计了1990-2009年我国的北京、上海等20个地区的智力投资数量。运用回归方法、协整和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研究20个省市的智力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从我国20个省市的20年的数据回归结果看,智力资本投资产出弹性系数最高的地区是上海(0.63513)和北京(0.508415);从我国20个省市的分段面板数据协整结果看,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呈现一种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表明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还是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8.
以人力资本存量为主要参数,选取C-D函数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对收集的1978-2007年河南省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数据,运用单位根、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协整结果表明:河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较大,但短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