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意义及其现实困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最广泛的社会民主,加强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当前,此项工作正面临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顺畅、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权利边界模糊、宗族势力、贿选现象以及村民素质低下等诸多现实困难,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此项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最广泛的社会民主,加强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当前,此项工作正面临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顺畅、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权利边界模糊、宗族势力、贿选现象以及村民素质低下等诸多现实困难,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此项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问题是村民自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关于村“两委”关系,我国有关法律规章做出原则性规定,但过于宏观和抽象,有的地方“两委”职能交叉,致使个别地方村“两委”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影响乡村治理的绩效。村“两委”只有在选举、决策、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4.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农村组织,除了在经济领域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乡村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各地正在分批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基于甘肃省15个村庄村委会选举的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测度农民合作社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影响效力,利用对比差距法与其它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效力高于宗族势力,而“农民合作社+宗族”群体的加成效应使其影响效力更强,农民合作社已经成为影响村庄选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与党支部关系紧张原因是:村民选举制度的导入,使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特征的一元权力结构向村委会与党支部并列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作为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依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两委"关系界定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农村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影响。解决问题需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打击黑恶势力,并缩小农村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乡政村治”格局中 ,乡政权 (乡镇党政机构是其主要组织形态 )与村治权 (村民委员会是其主要组织载体 )之间的冲突或矛盾关系是制约乡村治理的深层因素。作者在分析乡村关系冲突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健全乡政村治制度体系 ,实现乡政与村治的法治化 ;将村委会与乡镇人大衔接起来 ;改革乡政政绩考核指标制定制度 ,规范乡政行为 ;明确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各自的职责权限 ;有条件地逐步推行乡镇长直选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农村选举中,委托投票、半竞争性选举与基层弱民主化治理存在紧密关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发现:由于乡镇对选举结果控制逐渐弱化及村民参与选举积极性的提高,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性有所增强,但又因农民流动性的增强,导致了委托投票现象普遍,从而改变了村委会选举的逻辑,使之呈现出一种半竞争性选举的态势。此举虽然有助于促进中国基层的民主化治理,但它在推动选民参与的广泛性、平等性以及保护性等方面仍然比较弱。因而,半竞争性选举对应的是一种弱民主化治理。竞争性选举才是中国基层民主化治理的应然选择,也是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乡政村治”的治理模式日益显现出几大持续性的矛盾关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矛盾、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矛盾、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矛盾、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矛盾。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全国各地乡村治理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障碍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中的宗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时,代表着礼治宗法秩序的宗族势力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原因悄然复兴.宗族势力参与甚至操纵村委会选举过程,渗入并控制村民自治组织,行使村委会的部分职能,影响村干部治村行为,已成为影响村民自治制度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来消除宗族势力.  相似文献   

10.
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在中国农村社会的推行,引起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化,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发展,许多限制和制约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依法全面实现“乡政村治”的有机衔接,理顺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完善现有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是解决目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基本步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个自由、公平、规范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正逐步成型。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村委会选举的提名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民主化趋势,尤为体现在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上,党支部或上级领导较少对选举提名指定;村委会选举逐步程序化和制度化,一系列规范的选举方法得到采用;村委会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基本为差额选举,选举大多实行了公开计票,并在选举时设立了秘密写票处;村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程度较高,其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体现;拉票现象普遍存在,且多采用给予物质利益的方式;村委会选举得到了选民的高度评价,村委会选举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基本步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个自由、公平、规范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正逐步成型。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村委会选举的提名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民主化趋势,尤为体现在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上,党支部或上级领导较少对选举提名指定;村委会选举逐步程序化和制度化,一系列规范的选举方法得到采用;村委会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基本为差额选举,选举大多实行了公开计票,并在选举时设立了秘密写票处;村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程度较高,其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体现;拉票现象普遍存在,且多采用给予物质利益的方式;村委会选举得到了选民的高度评价,村委会选举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事件-过程"分析模式,以"乌坎事件"和乡村反腐为视角,揭示了宗族文化对村干部腐败犯罪作用机制的"神秘面纱"。宗族型村庄里,宗族文化形成的内生秩序不经意改变乡村治理制度设计的本来面貌,村民借助宗族势力操纵选举、联合上台,利用强大的宗族势力、族人间顾及情面、监督机制失效的现实进行腐败犯罪。而当腐败犯罪超出村民容忍度时,宗族精英依托宗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法律赋权,迅速唤醒族群意识、凝聚族人力量进行集体反腐,有力推进了反腐的进程和深度。扬弃宗族文化的利弊,实现国家正式制度与乡村自身资源的配合。要重视村民选举的合法性和民主性,注重民主监督的本土化和精英化,实现软性法律的约束力和法治化,从而有效防控乡村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的贯彻实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农村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传统观念、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关系复杂,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应针对造成双方矛盾的原因入手,达到化解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我国乡村政社分设治理体制改革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然而,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当下乡镇一级实现了政社分立,村组一级并未彻底实现政社分立,后者转而形成了“政经合一”的管制性乡村治理体制——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管制模式。如此导致治理组织之间,特别是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互相激扰,不能在各自的封闭系统内根据自身的原初设定实现各自的功能优势,甚至还存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彼此充减的负效应。在社会系统功能分化的背景下,唯有不断推进乡村政经分离治理体制改革,重构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农村基层治理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方能更好地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一核二元”善治格局的形成,进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以村委会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虽然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民主程序和规则,但仍然无法很好解决民众参与积极性问题。渡头村出现的"招投标"的治理方式,以个体平等的参与公共事务,并对公共事务施加影响为主要内容,在解决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回答了基层民主在乡村"何以可能"的难题,同时也为乡村民主化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四、问题与对策(一 )从我们对梨树、河曲、路南三个不同类型的县域村民自治现状调查来看 ,实行村民自治以后 ,农村基层公共权力结构的配置及其运用方式 ,仍然是当前农村政治生活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这两个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不顺 ;二是行政主导是公共权力运用的基本方式。所谓“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这两个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不顺” ,主要是指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村党支部包揽一切乡村事务 ,包办代替了本属村民自治范畴的所有事务 ,村民委员会很难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少数村党支部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村委会的选举是现代化在农村推进的政治产物,其完善和发展必须纳入到现代化的视域来进行考察。社会转型引发的格局调整使得制度体系处在一种变动、整合的状态,再加上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村委会选举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以现代化的视域审视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是实现农村治理民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要坚持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动力、以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基础、以深化选举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以健全选举法治体系为保障、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领导力量,实现村委会选举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创造。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却遇到了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关系不顺、村乡两级干部对选举有厌倦情绪、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权利界限模糊、村干部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文章认为,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理顺和完善各项农村政策、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减轻农民负担,是改善目前村民自治状况的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选举中选民登记标准必须以选民权益保障为出发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长期以来,我国以户籍为标准认定选民资格,这是与城乡二元体制相适应的.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原村委会组织法的不足日益显现,为此,新村委会组织法有条件赋予户籍与居住地不一的居民在本村具有选民资格,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仍然无法克服以户籍为准进行选民登记固有的缺陷:与村庄日趋开放治理模式相冲突,不适应新型村治的需求,限制了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应以居住地为标准进行选民登记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其基础和条件是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离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