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但两者关系具有时空差异性。以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式为基础,参照钱纳里标准,利用最新数据考察两者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城市化仍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增长;采用区间估计法对省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评估显示,不同省份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由于各省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速度的不一致,导致两者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动。分析结论对于促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试图通过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分布曲线、分布特征以及其发展型式的研究,来说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进一步区域城市化转型选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二次多项式关系,且不同城市化时期城市经济增长分布特征不同;其次,随着城市化阶段上升,城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后,不同城市化阶段,城市需求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新疆南疆地区的5座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指标系统构建和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深入分析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绿洲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社会化服务功能和水平提高是胁迫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由于排放而产生的人均负荷及生态环境条件是支撑、约束和限制南疆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结果,可以把南疆地区5座城市分为高等耦合度与中等耦合度两种地域类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尔勒市和南部的和田市属于高等耦合度城市,而西部的3座城市属于中等耦合度城市。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关系问题上,较为多见的一个观点是:在中国西部省份,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强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即城市化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原因何在?文章试图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首先,对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机制作了一番梳理,指出其核心在于城市的聚集经济。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边际分析思想构建了一个规模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型,此时,城市的净规模收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沿用Forslid and Ottaviano(2003)的自由企业家模型来研究由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流动所形成的城市化以及能源产品消费支出与经济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在提出理论假说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显示:城市化、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均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也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并最终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因此,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进程及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进程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强省建设目标,建立湖南省旅游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旅游收入与各发展指标之间的灰色联系,找准战略关键点,对旅游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湖南旅游收入的关键因子依次为经济状况、交通条件、人才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条件、城市环境和信息资源。应从经济增长、交通一体化、产业联动发展、人才培养和信息化等方面调整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以推进湖南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的投资来研究。统计资料的测算比较表明,中部六省省间经济增长差距过大影响城市化进程;以2002年为界点分析1995至2007年中部六省城市化对省间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M-R-W趋同分析模型研究显示2002年以来城市化对缩小中部六省省间经济增长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部六省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差距不利于中部城市化发展,特别是用城市群形成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 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的关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程度上超过了旅游经济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2)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公路和航空交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滞后的、长期的和持续的,而旅游经济增长对公路和航空交通的正向影响是短期的和暂时的。与此同时,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则不显著。针对此结论,提出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贵州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相互推动。相对而言,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78-2008年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历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在不考虑和考虑结构突变两种情形下分别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说明:经济增长会拉动能源消耗的增长,而节能减排并不会制约经济水平的提升;山东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在1996年发生了结构性突变;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动除了受经济增长影响之外,还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引入结构突变点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统计量也有了相当大程度的改善,考虑结构突变的模型较之不考虑结构突变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样本拟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国1978—2012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证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剔除早期数据影响后,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说明在1990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和创新分布的区域失衡是导致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呈现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并研究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即区域创新能力倾向于空间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溢出性,不但作用于当地的经济增长,而且对近邻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带来影响;经济开放程度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更强烈.  相似文献   

13.
运用西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揭示西部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西部人口城市化水平总体不高,内部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增长与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对人口城市化水平提升具有不同的拉动效应。西部中小城市应率先放松户籍管制,刺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清廉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选用国际上公认的ICRG和CPI分别作为衡量国家清廉程度的指标,依据国际上清廉程度不同的国家1984—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清廉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清廉程度与经济增长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发展中国家清廉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经济转型速度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200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采用SYS-GMM方法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金融发展、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 能源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和能源消费交叉项与我国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中西三类地区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自东向西呈现递减的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后.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评价指标提供的信息和运用改进的AHP-FCE集成模型对2002—2011年间安徽省各市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从构建的描述经济增长质量5个维度的指标体系中选取了8个代表性指标,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并优化生成客观权重,由模糊合成运算得到动态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各市经济增长质量动态综合评价值、最大序差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出安徽省市域经济增长质量在10年间的动态变化轨迹和区域性差异,只有个别城市处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区域,更多的城市则处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跳跃"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各维度发展程度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否具有响应关系,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前提。采用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吉林省1972—2013年人均GDP和城市化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强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但是,吉林省经济增长在近两年呈下行之势,城市化速度较为缓慢,这种互动作用将趋缓甚至消失。吉林省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新形成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互动之势。  相似文献   

18.
将经典分工理论与输出基础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各产业的作用,确定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产业部门,并通过对这些关键性部门产业优势构成的分析,确定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同时,将分工理论中经典的“杨格定理”应用于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城市化问题研究,并结合产业关联理念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区域分工格局中关于各城市间产业关联的投入产出模型,以此为基础,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区域分工格局中各城市间紧密关联的城市化进程和龙头城市与腹地地区之间互动的经济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煤炭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产业转型成为众多研究人员日渐关注的话题。为探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与创新资源之间的联系,本文利用因子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创新资源与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主导驱动力是创新投入资源,且有利于创新资源的积聚;创新组织和创新产出资源的汇聚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但最终仍需要创新投入资源的汇聚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实力增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探讨两者客观联系规律对我国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均收入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产业投入产出供给结构变动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和产业之间相关程度的变动对收入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转换的时序、速率、联系规律和转换战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