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主革命时期 ,民盟坚持反帝爱国立场 ,在抗战阶段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 ;解放战争时期 ,民盟在对美国的态度上经历了从崇美、亲美到反美的变化。民盟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其外交政策紧跟历史潮流而不断发展进步 ,起到了配合和支持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社会政治中一支较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作为没有武装力量为后盾的一支民主力量,民盟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政治力量来影响国家与民族的生存、发展状态,除了在国内进行争取国共进一步合作的努力外,在对外政策上,民盟根据各国对华的态度变化,并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表明了不同的态度倾向。在将民盟对苏联和对美国的态度加以比较后,我们不难看出,民盟在对外政策取向上是逐渐由亲美向亲苏的方向转变的。本文还试图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民盟对蒋态度演变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1月,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揭开了民盟历史新的一页,成为民盟由对蒋幻想转向与蒋公开决裂,彻底走上联共反蒋道路的重要标志,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我们对三中全会前民盟对蒋态度仅仅只笼统地冠以“幻想”二字,对其幻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形不予具体分析与研究,我们就无以深刻理解民盟为什么且如何走上公开反蒋道路,也难以正确领会三中全会转折的历史必然性.因此,本文试图从民盟自身的角度,对解放战争时期民盟对国民党蒋介石认识与态度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作一初步考察,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评述了中国民主同盟60年来的风雨历程及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对两党在建国前后不同时期的合作状况——建国前的相濡以沫、建国后的风雨同舟、新时期的携手并肩,不仅评述了其"然",也着重分析了其"所以然".各个时期双方间的关系融洽与否,固然有民盟自身的原因,但决定性的因素却在中国共产党方面,与中共的统战政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时期的民盟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是民主革命时期一面旗帜,但内部分化也较明显,动荡较大.之所以能不断进步,是由于盟内的大多数成员是爱国者,而盟外有中共正确灵活的统战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共与民盟共同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历程可分三个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与民盟在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问题上共同语言越来越多,民盟不断地向中共靠拢并最终接受了中共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与民盟在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问题上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有深刻的教训;在改革开放时期,民盟积极配合中共推行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共同探索并不断奋斗。历史证明,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也是民盟努力的目标,他们的共同奋斗必将促进并不断改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的两次宪政运动与中国民主同盟有着密切联系,其发展大致可以经历三个阶段:1."九一八"前后的"人权运动"和国民党的民主政策使民主知识分子得到初步整合。2.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兴起为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而运动的失败又促使其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3.第二次宪政运动兴起使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进一步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改组后的民盟全力投入到宪政运动中,但最终与宪政运动一起受挫。两次宪政运动与民盟的发展有如下启示:1.两次宪政运动与民盟是交织互动的;2.民盟与宪政运动的发展命运说明中国宪政与政治环境之间关系的特殊性;3.民盟与宪政运动的发展命运也揭示了政治现代化中宪政与政党关系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界在分析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成原因时,往往只看到了国民党的迫害使得民盟被迫放弃中间路线,而忽视了民盟内部的斗争和两次分裂使得其政治立场不断地左倾。本文试图通过对民盟内部斗争和分裂的分析,揭示民盟在政治立场上向中共靠拢,并最终接受了中共领导的主观方面因素,并认为民盟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与它自己的功绩和影响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9.
民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1年3月至1945年底,即民盟成立到旧政协召开之前。这一段民盟建立并公开了组织,在艰苦的斗争中开创局面。盟内斗争激烈,是在动摇中前进。第二阶段,1946年1月至1947年10月,即从民盟参加旧政协到被国民党强迫解散。这一段民盟联共反蒋,在若干历史关节中,与中共实行了政治合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第三阶段,1948年1月至1949年9月,即民盟重建总部至参加建立新中国。这一段的特点是,民盟与中共全面、公开合作,拥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民盟在抗日战争和爱国民主运动的烈火中诞生成长,在其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民主革命时期,它为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进行了英勇斗争。值此民盟创建五十周年之际,本文拟对其抗战胜利后在国共谈判中的活动及作用,试作探讨,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包含程序性融入和规范性融入两个层次。1996年之前,美国因素虽然阻碍了中国对国际人权两公约的程序性融入,但却引发和推动了中国的规范性融入。1996年之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因素从程序和规范两个方面都促进了中国融入的进程,推动中国签署了两公约。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因素也将长期发挥作用,但它只是非决定性的外部因素,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的根本动力是国内的改革开放。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中美之间在人权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曼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极大推动了西欧联合的进程。舒曼计划确系出自法国的主动,但它也是美国一贯敦促的结果。美国大西洋联盟的既定政策及其在西方联盟中的霸主地位,决定了它对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人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问题既是美国主要国内政治问题,是国家外交政策问题,也是意识形态问题;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美国政府和国会拥有共同的人权价值观念;美国对华人权政策背后永恒的动因来自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需求。美国的人权政策属于霸权干预主义行为,直接体现为文化帝国主义和“法理霸权”。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战略应美国本土经济需求和能源发展需求而生,也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在能源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考量;它的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它的执行需要美国社会在人才、技术、资金、立法等方面的全力配合。这场能源政策改革的实行将会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改变美国的能源结构,提高美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会影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及能源发展。中国应通过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争取更多国际合作和调整国内产业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中国的崛起,在美国国内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理论解读,一是新现实主义,二是传统现实主义,三是贸易和平论,四是民主现代化论。前两个视角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将中国的崛起看成是美国的威胁;后两个视角从自由主义的理论出发,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美国的国际地位。前者形成对华“遏制派”,后者便是对华“接触派”,两派对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解读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从1993年至今,展开了激烈的对华政策辩论。这次辩论打破了美国传统的政治分野和内政外交之间的界线,给两国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辩论双方在逻辑前提和政策目标等方面又有许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2,22(3):43-44
对历史上存在的两个“民革”进行了辨别 ,尤其对历史上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这一政治组织进行了考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国民党民主派的政治组织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相似文献   

17.
抗战后期及其全面内战爆发前后,作为国共两党以外最大的党派--中国民主同盟,在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坚持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的立场上,为争取抗战胜利以及维持国内和平民主、避免全面内战而积极奔走,为调解国共两党时张时驰的紧张关系、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的重大内容之一就是以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去反对专制统治,国民党宋教仁发起的颇具声势的政党政治奋斗就是其中的典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早期领导人经历了这次大革命政党政治的洗礼,民主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对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为了实现民主政党政治,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最后却遭到了国民党的镇压和解散。历史证明,西式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