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纵观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演变存在一条明晰的战略思维路线,就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出发点)─→重新认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立足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长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支撑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基本点)─→教育要“三个面向”(制高点)。就哲学角度看,思维基础的客观性;思维指向的务实性;思维方法的辩证性;思维视角的多维性,构成了邓小平哲学思辨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一大特色。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辩证思维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辩证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含有辩证的成分,批判性思维具有辩证的性质和特征。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分析了"个人崇拜",确立了真理标准;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正确阐明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坚持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提出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否定了不承认邓小平是哲学家的种种见解,持认邓小平是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现代的新型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邓小平哲学思想具有极其科学的严密的理论组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新成果和新高程,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实践哲学;它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和实践、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战略宏观辩证思维和总体性思维方式,特定的哲学思考侧重点,以及特殊的表达方式等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辩证、理性、法治、动态”的现代和谐思维,坚持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坚持政治发展与执政党建设、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坚持政治发展原则与模式的和谐统一,坚持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和谐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将坚定的原则性与灵活的策略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在辩证的层次上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坚持社会主义与改变孤立状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统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与反对和平演变、加强民主建设的统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消除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统一。在当前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上述“四个统一”的认识,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浅议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议了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巧用辩证思维的三个方面:将对立面统一起来;统一并不意味着消灭差异;注意研究和运用矛盾双方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要以思维为先导.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思维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具体化、理论化和民族化三个层面.在具体化过程中主要运用分析综合、演绎推理思维;在理论化过程中主要运用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思维;在民族化过程中主要运用反思扬弃、融合创新思维.在运用这些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理解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事物的对立统一性、量变质变性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性质.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明智的做法是以辩证思维为指导进行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辩证思维之树常青,辩证思维之花常香,辩证思维之果常甜。邓小平的辩证思维成就受之无愧。李书华的《创新思维的典范──邓小平辩证思维方式刍议》指出,邓小平对于思维方式的运用,一向反对“唯书”“唯上”、非此即彼、静态凝固、自我封闭;坚持实事求是、对立统一、动态发展、系统开放,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新论等诸多辩证思维硕果,已经并将亘久地使中国人民深受其惠。   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讲读课或讲授课的地位自然重要,但它的单向性的主要特点亦成为其主要弱点…  相似文献   

9.
求实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法。对其加以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与求同存异思维方法李正元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理论创立过程中,邓小平立足于时代的高度,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精湛的辩证思维方法。其中,求同存异思维方法独树一帜,闪烁着辩证统一思维的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植根于历史时代的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土壤中。邓小平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当代理论思维的丰硕成果。纵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到邓小平一扫陈旧思维方式的主观性、直线性和保守性,坚持以唯物辨证的思维方式为指导,坚持辩证思维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开拓性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实际出发,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放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创新,从而使他领导的改革开放与经济…  相似文献   

12.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必先认识社会主义;只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原教旨社会主义提高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的认识水平,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把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关注民生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实现公平分配?这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在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分配思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第一,摒弃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思想的非合理因素;第二,否定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第三,指明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理解的不同维度的分析入手,论述历史落入形而上学视界的原因及历史理解的两种不同逻辑思维,得出结论:思维方式的非历史性只能造成真实历史的缺失,从非历史性思维到历史性思维的跃迁,同时也是历史的形而上学史与历史的形而上学的终结史;应倡导一种辩证的逻辑思维,即历史的思维,只有在历史的思维下,才能理解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中介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中介思想,其鲜明特征表现为:全面性与辩证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其中介思想作为方法论的认识论展现。邓小平的经济体制论、政治体制论和祖国统一论,是其中介思想作为方法论的实践论展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着“为什么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时代问题发表了系列讲话,形成了逻辑严密、导向鲜明的科学体系,展现了显著的科学思维特征:运用辩证思维,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注重历史思维,善于汲取前人智慧;坚持系统思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设计;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社会保障运行风险;运用创新思维,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向纵深发展;倡导战略思维,统筹规划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对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解,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在现实中,将“实事”简单地等同于“是”,这一偏误表现于诸多方面:认识上的就事论事、现象罗列;实践上的短期行为,疲于应付;利益关系上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偏误对于实事求是的辩证解读,对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来极大妨碍。为了走出“实事”即“是”的误区,必须坚持辩证思维,重视理论指导,坚持和弘扬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两点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论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毕宪顺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两手抓。包括: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就是坚持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思维方式,特别其卓越的创新思维方式,如实事求是、对立统一、动态发展、系统开放,在否定"两个凡是"、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阐析、经济特区的设立与整个中国的对外开放等重大方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发展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毛胜 《中华魂》2010,(10):36-39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处在一个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当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道路有四条,即:按照“两个凡是”的思路,坚持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道路;否定“文化大革命”,重新回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老路上去;借否定“文化大革命”来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开辟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