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马千山 《金陵瞭望》2008,(14):35-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充分就业,并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斌  方广和 《金陵瞭望》2007,(24):22-2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和谐文化传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效发挥和谐文化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给和谐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积极适应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新发展新趋势.加强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驾驭和谐文化网络传播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牢牢掌握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求富、求安、求和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4.
冯冰淑 《金陵瞭望》2007,(18):75-76
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党委、政府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实现充分就业,并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应该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孕育心理和谐,心理和谐造就和谐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石,人的心理不和谐引发社会不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精神生活发展的特殊规律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生活在现代社会表现出的一些典型性,不完全排除发展的特点和倾向。这些特殊规律主要体现在:精神生活的国际化发展与民族特色、一元指导与多样化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迷惘困惑与精神关怀诉求、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失衡发展。在日益开放、流动和不确定的现代社会,研究和掌握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这些特殊规律,进而学会利用这些规律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人和”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和谐文化”并指导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和谐文化”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精神生活既有其一般价值,又有其特殊价值.其一般价值在于:积极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其特殊价值在于:积极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切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在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普遍提高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要, 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必然要求, 是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根本选择。当前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获得长足进展,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必须从加强价值引领、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等方面系统推进、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强烈的美好社会诉求,这种诉求因为坚持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的价值理念而具有鲜明的伦理向度。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来增进自由、提升道德,从而把自由安置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美德;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来维护人民权利平等,从而把平等标定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圭臬;再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但有差别”的富裕来促进公正,从而把公正确立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原则;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构筑法德协同发力的社会治理框架,创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文明来构建和谐,从而把和谐肯认为其美好社会诉求的伦理指向。这四大伦理价值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国式现代化确证为既与外域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也与本域国情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自由、平等、公正、和谐伦理价值的美好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改革社会和文化的旧形式,创造生产新形式,以推进社会文化的历史变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要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已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但指责社会种种不和谐现象并未抓到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社会生活的主体是人.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方式的改变或重构才是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深层原因和根本原因!身心失和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而是一个存在论问题.它从存在论意义上改变或重构了人.并由此导致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种种危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除了在公共政策、制度等方面着手外.人的存在方式、人自身内在和谐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07,(24):30-3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和爱护.切实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着力构建充满亲情活力、公平正义的党内关系和组织生态系统,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六合区委组织部在广泛调查酝酿、征求意见基础上,探索和建立党员互济救助制度.组织在全区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奉献爱心、共创和谐”集中捐赠活动。  相似文献   

15.
倪歌 《江海纵横》2007,(6):60-60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存在着较强的导向作用。近年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注重发挥正面宣传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建设性作用,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了解,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安开根 《金陵瞭望》2006,(23):27-28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人文绿都”目标,凸显了全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打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建设节约型社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也对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课题.也是农业部门为建设和谐南京发挥作用的空间所在。发展都市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和谐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农民群体的和谐发展、和谐农业的产业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推进,为和谐南京的建设作出贡献。和谐的南京新农村.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从农林部门承担的职能看.我们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舒敏健 《金陵瞭望》2007,(18):32-32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用事业,电力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对现代经济社会各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华能南京电厂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不断加强和谐企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和谐文化以和谐精神为灵魂,而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精神的价值内核。市民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基础性作用,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伦理实体,塑造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和存在方式,也孕育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精神,市民社会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价值理想”、“秩序伦理”、“政治伦理”和“交往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的家政学教育对延续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家政学教育应当从构筑生活理念、优化生活设计、引导生活活动、塑造生活主体的角度来彰显自身对大学生的成长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跟踪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对样本进行体育活动调查,经比较发现:体育活动能增强社会和谐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良性的影响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河南人民的凝聚力距离社会和谐度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