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经济增长是由许多因素推动的,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结合中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制度体制因素、物质生产要素,技术、产业组织与结构来进行分析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增长因素为聚类变量,按增长因素的不同组合进行聚类分析,探索要素和要素组合对经济增长不同作用。用SPSS软件对1991~1998年我国各地区建材工业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要素组合的不同对增长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要素时,除选取传统的资本投入、劳动因素和人力资本作为解释变量外,还引入了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变量,通过建立变量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对变量的序列相关性及平稳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良好统计性质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的经济环境条件下,通过对经济体层次性、相应政策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调整不适应"国家主导政策"的子经济体的政策变量,优化其增长,有利于国家经济总量的更多增长,证明了经济体的层次性是影响经济总量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尝试更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制度桎梏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阻碍,而制度变迁则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嬗变的重要解释变量的基本命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消除制度桎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生发展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落脚点。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理论影响分析框架,并采用门槛面板计量模型以及相关统计方法,实证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对民生发展的多重均衡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以经济增长质量、人均GDP和经济结构为门槛变量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而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的结果则显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从多维影响经济增长率要素的角度入手,引入空间经济距离权重,采用2000—2011年“东盟10+1”国家的储蓄率、CPI、就业率等七组数据作为解释变量,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率的空间格局及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盟10+1”区域内经济距离相近的国家之间存在经济增长的相互关联,影响该区域各国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国民储蓄率、通货膨胀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不断增长和伴生的提前偿付风险增大的压力,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提升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运用统计生存分析方法对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中国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率的变化因素不仅包括贷款生存时间变量,而且包括利率、收入、转手率和季节等因素变量,结果表明:提前偿付率与这些因素变量的相关性通过设定的模型明确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收敛的增长回归法基本分析框架为基础,对西部地区1952-2007年经济增长的敛散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变量和虚拟变量的引入,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因素.结论显示:西部地区并不存在明显的经济增长β收敛特性.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实施后,经济的发散性增强.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政策的侧重性和推行的同步性,推动西部地区形成合理经济增长速度下的收敛条件.  相似文献   

10.
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重要但不确定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将政府支出中的投入要素和影响因素分开,分别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验证了影响因素的作用特点,这些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新时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认清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文献阅读法梳理和评析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已有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主要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发散4种情况;研究的区域空间范围和研究的时间段不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收敛的因素超过20种。总结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收敛的研究方向:创新研究方法、界定研究范围、确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和两种力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导致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地理与带有地区倾向性的政策两大因素,并且认为顺市场的工业集聚和逆市场的市场分割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力量。政府应该在正视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差异的前提下,采取倾向于内地的政策,将地区差距控制在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以大连为主要对象,比较中国一些主要城市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指标,探讨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主要因素,分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宏观风险,最后给出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之一,物流业对社会生产的规模、产业结构的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竞争力。选用物流业的从业人数、固定资本投入为自变量,物流业的增加值为因变量,选用超越对数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以此来确定我国物流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从中分析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来源。结果表明,9年中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近一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是转变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该领域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和研究。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现状及演变、需求动力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需求动力结构合理性评估、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理论与经验依据、需求动力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失衡原因、需求动力结构调整对策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和归纳,并进行简要评述,为后续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科技财务资源投入、科技物资资源投入和科技环境等多重视角,以2012—201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科技产出为被解释变量,以滞后1期的科技产出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最大信息系数和随机森林回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产出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区域的差异不断扩大;科技产出与部分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关系;科技产出主要受仪器和设备经费、R&D经费支出用途、R&D人员和工作量、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额等因素的影响,受其他变量影响较小。据此,建议加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贸易额逐年增加,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进口额的不同因素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文章认为进口贸易政策的着力点也要区别对待,从而达到政策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新的增长模式,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不平等、环境、出口导向和创新是影响中国经济新增长模式的四个关键因素,中国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增长模式来实现增长,中国应该如何离开现在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以及创新对于中国远离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作用,如可居住城市设计、创新体制设置以及信息体制建立,等等。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构建需要选择适当的市场经济模式,而市场经济有许多模式,比如日本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北欧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各种模式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何种市场经济就会创造出何种社会来,中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正在创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作为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维度,基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的分析,从资源配置效率与微观生产效率层面选取影响因素,利用中国2003-2015年30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引进、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因素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区域差异,空间异质性因素为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空间一致性因素为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因此,东、中、西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逻辑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