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宁是著名的西北高原古城。自汉代以迄如今,它已经走过了两千年左右的漫长历程。 这是一个怎样的历程?是繁荣兴盛?是衰落堙废?千秋沧桑,万般嬗变,最好还是让历史本身作回答吧!笔者之论粗浅,祈望教正。 一、西宁城的滥觞:关于西平亭的讨论 西宁城滥觞于何时?有学者认为,与汉武帝元狩年间霍去病河西走廊出击匈奴的同时,汉军进入湟水流域,在霍去病的主持下,于今西宁城址修筑了西平亭。若此论确实,那么西宁城之滥觞似就可以寻源于此之西平亭了。然而学界有人对此还持怀疑态度。为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李好古及《张生煮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好古,生卒年不详。今行曹栋亭本、天一阁本《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篇,并于其名下记其里贯。曹栋亭本记其为“保定人,或云西平人”;天一阁本记其为“东平人”。孙楷第在《元曲家考略》中根据许有士《至正集》《和原功钓台寄李好古韵》诗句“可人章遇吾乡彦,袖得春风入帝城”,认为“有壬先世居颍,后徒汤阴。李好古籍贯,据曹栋亭本《录鬼簿》之又一说,为西平人。据《元史》《地理志》,汝宁府所领县有西平。  相似文献   

3.
马晓文 《中华魂》2011,(7):29-30
杨和亭伯伯,1910年6月18日生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东区杨家园子镇。去年6月18日就是杨和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时值《杨和亭》一书的首发式,我一直在想,学习、纪念杨和亭,主要学习什么?纪念什么?继承什么?弘扬什么?杨和亭的主要精神是什么?看了《杨和亭》这本书很感动,杨和亭伯伯不愧是谢子长家乡成  相似文献   

4.
张俊民 《南都学坛》2010,30(1):10-21
从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近1.8万枚简牍资料所见的"亭名"、"亭长"和亭来看,其中"亭"可以分三种:边塞候望之亭、行政治安之亭和邮驿之亭。部分亭存在的时间很短,有兴替之变。以"亭"为中心研究悬泉汉简文书,揭示西汉之时相关的社会信息,特别是效谷县的邮驿道里和邮驿系统之结构。"置"、"骑置"和"亭"构成了效谷县的邮驿系统和文书传递线路。  相似文献   

5.
亭鬼、亭怪故事是汉代诸多神秘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中冤魂申冤、鬼怪杀人等内容虽然荒诞,但一些情节却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不仅隐约地反映着某些历史真实,而且影响了后世志怪小说的创作。亭鬼、亭怪故事的出现和流传除有汉代人普遍相信鬼怪真实存在的背景外,亭所具有的特殊治安环境和功能,也使人们经常将亭与鬼怪之事相附会,这些构成了孕育这类故事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吴继路 《北京纪事》2011,(10):108-109
廓如亭 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旅游胜地,游人数量最多的三处是故宫、长城、颐和园。颐和园里有许多亭,其中最著名最惹眼的当数廓如亭。廓如亭又是全国同类建筑中体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7.
高荣 《南都学坛》2008,28(3):1-5
秦汉史籍所谓的"十里一亭"之说是不足凭信的。亭的设立,与其司奸盗、供止宿和便邮驿的职能紧密相关。地域大小、道里远近和人口疏密等都与亭的多少不无关系。其中,是否"临境"和处在交通线上,以及是否为朝廷重点防范和加强控制之区,是决定亭的多少与疏密程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唐王朝是我国中古社会中历史和文化颇为绚烂的重要时期,以酒楼为形式的旗亭及旗亭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俗的重要内容。而旗亭画壁的典故在后世社会中广为流传,亦是唐代旗亭文化的具体反映。唐代的旗亭不仅是文士骚客聚饮宴友之所,也是他们弄文唱诗、宣扬自身才情的人生小舞台,这无疑为唐人文言小说的孕育和创作提供了极为合适的环境。因此,旗亭在唐代文言小说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对后世小说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明清时期更一度成为剧本文学素材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9.
关于秦汉时期的乡亭制度,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研究》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发表了王毓銓先生的《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系统说》,对乡亭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先生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从设亭目的、建亭背景、户籍制度、书刺(名帖)格式等方面,论证了汉代的“亭’,与“乡’,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政治机构。一九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王先生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汉代“亭”的性质和它  相似文献   

10.
广西横县那阳平话的音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元音音变、两字组的变调和减音三个角度讨论广西横县那阳平话的音变现象。广西平话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静态研究,本文的音变现象研究则是动态的,愿本文能够丰富广西平话的语音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寨盛行已是一种社会现象,蔓延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焦点小组访谈,说明我国消费者购买山寨产品的种类,对山寨产品的满意度以及山寨产品消费者本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小区的建设,尤其是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建筑小品自然是其中的主要角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北京部分居住小区实际案例,从小区内的公共用房、亭、廊架、桥和景墙等5个主要种类对建筑小品在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目前居住小区建筑小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小区建筑小品的建造理念和发展方向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的早期楼阁式佛塔,已知的考古实物,有长江上游的四川什邡在1986年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画像砖;在文献记载中,有长江下游的江苏徐州一带笮融"大起浮图祠"。考古文物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邡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引导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得以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型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另外,什邡画像中与佛塔并置的三宝柱被辨识出来,同时也构成上述观念的一个重要证据。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邡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印佛塔型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世博话语的构建,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福柯话语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世博国家馆"多模态语篇"性质及"新话语"构建过程,分析了世博馆数据特点,从"多模态语篇"五种交际模态视角解读了"世博话语"组合案例构建过程。研究发现:"多模态语篇"展示了各国文化并诠释了世博主题。结果证明: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世博话语"构建研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芙蓉亭院本稿》不仅是黎简早期的一部戏剧之作 ,折射出黎简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而且支配了黎简后期的诗歌创作 ,从中反映出黎简所具有的深厚的诗学功底、出色的心理刻画能力以及高超的文字驾驭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陇右段粟特人踪迹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古时期,中亚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来入华。学界对东迁粟特人及其后裔的聚落分布做过系统梳理,但对陇右段粟特人考论不多,造成了丝绸之路粟特聚落分布在研究上的断裂缺环。陇右东去关中,西通河西、青海,南下蜀中,北达宁夏,是交通枢纽之地,也是粟特人流动经行的必由之所。传世史籍、出土墓志、墓葬文物、石窟题记、敦煌文献及其他各种文物中保留了一些陇右地区粟特人的相关信息,反映出他们在天水、陇西、兰州、河州、成州、西平、廓州等地的聚落分布与生活状况。在这些地方,粟特人及其后裔或定居或经行,或贸易或任官,甚至形成军事武装聚落,也形成了陇西米氏、西平曹氏等郡望,他们成为陇右民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汉石经又称熹平石经,刊成后曾被董卓之乱及永嘉之乱战火殃及,冯熙、常伯夫任职洛州期间又将其毁弃分用,此后曾被委于榛莽;复经由洛阳迁至邺,又由邺迁回洛阳,再由洛阳移至长安三次搬动。黄初补其缺坏,北魏崔光曾修复之议,北齐时又被施列学馆,然至唐魏征收集时,石经已十不存一。唐宋时期曾有少量残石出土,民国时期数百方残石出土后散于公私之手,而建国后发掘和征集的残石近千块。  相似文献   

18.
渌水亭是北京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既是帝京的江南,是"城市中的乡村",又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表征着明清易代之际,满与汉、北方游牧民族和江南之间文化上的对峙、冲突和融合。微妙地折射出清初京师对江南的武力征服和文化上对江南的倾慕和向往。渌水亭在清初的出现意义重大,负载和发挥了特殊的政治和文化上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