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考察和说明主体与客体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具体展开的。客体决定主体;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基础是实践;实践的程度受实践的条件制约。我认为这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三个紧密的”链条”。紧紧抓住了这个“链条”,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试对此作初步探讨。客体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用来标志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对立面。所谓主体,是指能够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人;所谓客体,是指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客观物质世界。在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马克国主义认识论坚定地把客体第一、客体决定主体,作为首要的、根本的观点,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发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见于主观逻辑的“观念”论中。不是断章取义,而是通观整个思想,我们必须承认,在实践观上,黑格尔有以下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这是我国理论界所公认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但是,社会实践是由一个一个的人所共同进行的,千百万个人的个体实践的综合组成社会实践。那么,每一个人的个体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它是否也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呢?人们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就发生了分歧。有的同志认为,“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不应是个别人、部分人或个别阶级、个别集团的实践,而应是千百万人的实践的总和”。(《江汉论坛》1981年第2期《什么样的实践效果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种只有“千百万人的实践的总和”才应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论点,排除了个体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作用,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个体实践同社会实践的关系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谈些不同的想法,向大家求教。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一个是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 ,即“求是”的过程 ;另一个是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即“求实”的过程。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实事求是”主要描述的是其中第一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从实践到认识的“求是”过程 ,笔者提出的“事是求实”① ,作为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的概念 ,主要描述的是其中第二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从认识到实践的“求实”过程。笔者认为 :“事是” ,即“实事”中的“是” ,就是已求出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实”就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实际 ,即实践性 ,“求”就是我们去发展 ;事是求实 ,…  相似文献   

6.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次在认识论领域提出“默会认识“这一概念.波兰尼的“默会认识“,实质上就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身心合一的整体理解.波兰尼认为,默会认识是人类获得和持有知识的终极能力,在认识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认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上,其思想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某种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是我们吸收和借鉴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的基础,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有两种特殊形式的认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进行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即“事实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两者的主体都是人(包括由人组成的社会群体),但两者的客体和认识过程方式却不尽相同,两者统一于人的实践,又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种认识的特点来探讨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的革命.唯心主义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主观自生的、看成是上帝赐与的.旧唯物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存在的反映,但它却把这种反映看成是照相、照镜子一样,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不能正确地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实践观是他的认识论的核心。他把实践纳入认识论体系,并贯穿认识的全过程;强调人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是其认识论的突出特点。这就提出问题: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到认识论中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的观点就值得重新思考了。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认识论忽视了主客体交融的生活认识对于理论认识的基础作用,因而不可能合理地解决其所提出的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虽然现代认识论各流派是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为理论资源的,但它们只是分别从人的生存活动的某一侧面、某一环节、某种关系出发来试图表达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人对生活的现实感受的。回归马克思实践认识论理路,就是不仅要把人类认识区分为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而且还能辩证地把握二者的关系。这样我们就不仅可以摆脱传统认识论的困境,而且还可以实现对现代西方认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从其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观点出发,认为存在符合于思维就是真理,他说:“理念即是真理;因为真理即客观性对于总念之符合。”“那种与概念不相应的实在,是单纯的现象,是主观的、偶然的、随意的东西,它不是真理。”黑格尔真理观的唯心主义性质是十分露骨的,但剔除其杂质,其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当他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时,提出了不少合理的猜测,如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然环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等,对哲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宁曾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的(在黑格尔看来是‘绝对的’)真理的过渡。因此,当马克思把实践的标准列入认识论时,他的观点是直接和黑格尔接近的:见《费尔巴哈论纲》。”可以这样理解,列宁认为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其理论来源之一就是黑格尔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必然环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在先秦认识史上很具代表性。他认为,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战争的胜负是可以认识的,全面地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是获得战争胜利的必要前提,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战争中要通过用间、相敌、示形等多种手段了解敌情,要善于透过表象认识本质。认识与战争实践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否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題。马克思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吸取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应该具有同一性,只有这样,认识论上的主要困难才可能克服。不过,马克思认为,认识的主体应该是现实的人,而不应是“绝对精神”或者其它的什么东西。因为,只有对现实的人来说,认识才有意义。至于这样的主体与客体是如何达到同一性的问题,马克思的回答就是实践。只不过马克思所讲的实践不是指的黑格尔意义下的精神性活动,而是指的人的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才成其为人,成其为认识的主体的。同时,外部世界也正是在  相似文献   

14.
《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发表了《直接经验,认识论的基石》一文,从文章的标题到文章的内容,作者都是把直接经验看作认识论的基石的。文章一开头就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实践当作认识的泉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把实践得到的直接经验当作认识论的基石”。我们认为,用直接经验取代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石,是值得商榷的。这里,我们只就认识论基础问题谈点看法。 我们知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怎样产生、认识的内容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认识论上,从来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  相似文献   

15.
信仰和理性:一种认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和理性这两个概念是在原始希腊文本中生成并发挥效能的,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分辨了两种认识论,即理性认识论(以理性为认识出发点)和信念认识论(不加思考地接受他人想法为自己的信念),认为理性认识论是我们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然而,人们在遵循柏拉图的理性认识论的过程中不得不走向怀疑主义.<约翰福音>在怀疑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恩典真理论(认为信仰是认识的基础)取替了信念认识论.于是,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了两种完整的认识论:理性认识论和恩典真理论.这两种认识论给出的认识出发点彼此不相容.然而,这两种认识论共存于基督徒的思想中.显然,这两种认识论对于人的认识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对于我们讨论认识论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主题,就是要解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问题。他在详细地分析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卷272页)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对《实践论》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它以自己的独特的形式,唯物而又辩证地解决了哲学的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1844年哲学手稿》是闪耀着实践观光辉的马克思哲学的奠基文献,这一点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我认为,实践观是充满现代化精神与活力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不能脱离人的能动实践凭空构想不着边际的自然观,自然观和认识论都要以实践论为基础。因此,合理解释众说纷纭的《1844年哲学手稿》中的实践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对实践观做出深化发展的学者应首推“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说:“马克思曾经充分地强调行动(或实践)的作用,他曾十分正确地把知觉本身当做感觉器官的一种‘活动’”。皮亚杰这里所指的就是马克思批判费包巴哈只懂得“感性的对象”而不懂得“感性的活动”的那段话。他还进一步把实践活动阐述为一个双重性建构的过程,即“外化”和“内化”:“循着由外部和内部的两个互补的方向发展,对主客体的任何妥当的详细说明正是依赖于中介物的这种双重的逐步建构。”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后期学术界在认识论这一领域出现了所谓的“超前认识”的提法。自此,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超前认识没能区分这种认识是否是对未来实践的正确反映,因而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本文尝试用前瞻性认识这个定义来弥补这个缺欠,并提出前瞻性认识的定义及其意义。一、超前认识存在的缺欠近几年,学术界关于超前认识的内涵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刘泽民为代表的:“它是以人们认识未来、把握未来、创造未来的实践为认识对象与任务的,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客体未来运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与规律(客体事实)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而且要把未来主体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实践(主体事实)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同时还要把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亦即超前认识论。”2、“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3、“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4、“所谓超前认识...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要获得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必须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而客观的内容所以能在主体头脑中得到反映,特别是正确的反映,则全赖于实践。就理论得以产生的意义来说,实践是基础,离开实践的理论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是理论发展的目的。理论的价值,归根到底,要在实践中实现。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科学和实践为背景,对认识活动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刻划认识活动总体及认识本质的整体范畴,在更高层次上重建反映论,需要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反映”概念的“全息反映”含义剥离出来,作为生长点。“全息反映”把具体认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或有机系统,把认识或认识活动总体中的各个因素视为“全息元”,认为二者存在着全息相关关系。认识是认识活动总体中所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对认识活动总体的反映,而不只是反映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