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
3.
恩培多克勒残篇8的这个词在翻译上出现了两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翻译, 即: “ 产生” 和 “本质”。 本文希望通过希腊文 的三种中文翻译 ( “始基”、 “本源” 和 “本原”) 来分析。 我们这里实际上是要处理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的两种不同思路, 即: 本源论思路与本原论思路。 前者所理解的 具有时间上的在先性, 而后者的 则指称结构在先的存在。 落实到 一词, 前面提到的两种译法正好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家对 的这两种不同理解。 本文通过追踪这两种思 路, 一方面呈现 一词在中文翻译上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则借此梳理早期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限于处理巴门尼德■στιν:关于(它是)的一段文字。鉴于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争论不休,本文希望回到巴门尼德提出"它是"的语境来追溯这一用法的问题意识和处理思路。总的来说,我认为,巴门尼德的"它是"用法是要对本源一词进行界定,而他提出的真理之路三标志便是在界定本源概念。然而,他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引发了一个语言问题,即主词界定(概念界定)问题。这个语言问题便是存在论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接受性自由概念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从康德的自主性自由概念,特别是他在《论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从宗教角度所演示的自由概念出发,可以得知,康德的自由概念的中心关注是:“心灵改变”如何可能?康德认为基督教的恩典概念无法说明“心灵改变”中的人类生存中的向善趋向,进而指出导致人类生存向善的根本动力来自人类内在的绝对自由。这便是康德的自主性自由概念。然而,讨论发现,“心灵改变”只有在解构中才是可能的,而康德的自由概念无法说明善概念的解构过程。进一步分析表明, 善概念解构是在恩典中实现的。由恩典所引导的自由便是接受性自由概念。通过演示丹麦哲学家齐克果的自由概念,可以清晰地说明接受性自由概念是如何在人类生存中操作的。  相似文献   
6.
哲学和神学的新交点──潘尼伯格的新历史观研究(上)谢文郁基督教引入西方思想界以来,哲学和神学的关系大致有两种类型。中世纪时期,哲学从属于神学;神学是哲学的基础。国内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认为,这个时期的哲学发展缓慢,乃至停滞。有人甚至强调,这种状况是对古希...  相似文献   
7.
谢文郁 《社会科学》2013,(8):140-148
卢瑟福的《法律与君王》以自卫理论为基础,激烈地攻击绝对王权观念和王位血缘继承制。该书出版后,在英国政治思想界,绝对王权观基本上失去了号召力。该书的全部立论其实乃是一种对圣经的独特解读。在卢瑟福和他对手之间的争论中,圣经是他们的共同引用文本。由于卢瑟福对圣经的解读具有深刻的生存力量,所以能够在英国思想界引起共鸣。深入理解卢瑟福的圣经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追踪思想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信仰和理性:一种认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和理性这两个概念是在原始希腊文本中生成并发挥效能的,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分辨了两种认识论,即理性认识论(以理性为认识出发点)和信念认识论(不加思考地接受他人想法为自己的信念),认为理性认识论是我们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然而,人们在遵循柏拉图的理性认识论的过程中不得不走向怀疑主义.<约翰福音>在怀疑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恩典真理论(认为信仰是认识的基础)取替了信念认识论.于是,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了两种完整的认识论:理性认识论和恩典真理论.这两种认识论给出的认识出发点彼此不相容.然而,这两种认识论共存于基督徒的思想中.显然,这两种认识论对于人的认识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对于我们讨论认识论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992年7月13日至17日,第二届“人类相处和暴力问题全球大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举行。这次大会以“人类如何能和平相处”为中心论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从大会收到的论文情况看,涉及面很广,包括个体心理分析,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科学相人类生活的关系,两性关系的暴力问题,宗教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艺对暴力行为的影响,传统和现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打算讨论一下,从现代精神和现代社会转变为后现代精神和后现代社会将是一种怎样的变化。精神这个字是有点宗教意义的。它指的是人生活中所必然赖以寄托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拥有一种精神,并从这一精神出发来评价生活;有些精神是假的精神,如有人提倡虚无主义精神或享乐主义精神。个人的精神,一方面,由于个人不得不接受社会习惯和法律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的形成大都(当然不是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本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精神来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