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农经济转型是中国农业转型的核心内容。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献,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农经济是否过时?”“小农经济是否会长期存在?”“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系列重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的小农不同于历史上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传统小农,小农经济也并未过时,只是需要随着时代变化和制度变迁而赋予新的内涵。受制于人地关系、土地制度、城乡转型等多重因素的约束,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小农经济转型是有条件的,需要从农业本身和农业外部寻找动能来缓解人地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更为系统的方案在于:一方面从制度、组织和技术等宏观层面联动设计,另一方面从规模化、组织化和信息化等微观方向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农经济。从农业本身来说,小农经济状态不利于现代农业目标的实现;就整个社会而言,小农经济状态不利于工农之间经济利益的协调与和谐社会终极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小农经济的概念来自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并由此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经济学范畴,具有自然经济的特质。但小农经济不等于个体农户经济,更不等于家庭生产组织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对小农经济的否定立足于辩证的历史主义观点之上,在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上也贯彻着遵循客观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意愿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从而为后来实践中补救理论不足和保留农民土地私有制及家庭生产组织形式留下了广阔的回旋余地。对于因为认识和社会实践不足而导致的小农经济理论的不完善,则需要我们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予以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小农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说汗牛充栋,但鲜有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经验的立场上的研究。建国以来,小农经济在中国曾经发生过三次历史性嬗变,但直到现在小农经济形态仍然保留着。党的十七大以后,小农经济的演变正在发生飞速的变化,土地流转将可能进一步演化成土地集中,即规模化经营。但是,历史是一面镜子。小农经济的现代转型既要考虑到中国的历史经验事实,又要照顾到现实需要,建立合理规范的法律制度使其变迁能够顺利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的反思与中国小农经济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经济的"存"与"亡"成为学术界和有关部门争论的焦点。部分学者基于农业现代化与传统小农之间生产方式差异性的判断而形成小农经济消亡论。然而,执此类观点者忽视了农业现代化强势之下所引发的农业功能错位、农业经营主体不明、农业大规模经营失灵等问题,忽视了世界农业经济"小规模"经营回归趋势,由此形成对小农经济的认识误区。中国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认识:因自给自足及低劳动力成本而形成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生产性),因蕴含农业生态性而促成多元化农业发展(生态性),因体现生命价值与人性而成为农民生计底线(生活性),因维持着乡土社会稳定而成为乡村文化载体(文化性)。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认识中国小农经济生命力所在是正确把握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困境及化解路径的前提,也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小农经济的特点历来被认为是自给自足的。然而,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无论是从生产关系、生产力构成因素,还是从农业生产的运行机制来考察,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在社会联系、生产联系和市场联系方面远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封闭隔绝情形。理清小农经济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态和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两个层面把握小农经济的涵义,即从生产关系层面与生产力层面。他们论证了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的特征,即生产过程的孤立性、生产方式的简单性、社会关系的封闭性、生活水平的低下性和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性。综合小农的生活状况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必然走向灭亡,这是马克思给现代小农经济和小农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史学界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以及中国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问题时,涉及到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关系问题。本文想对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我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一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以地主经济为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地理环境、价值观念、历史渊源、大革命及工业结构等方面对近代法国小农经济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阐明了近代法国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小农经济与土地集散运动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的劳动,其基本特征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它是一种原始古老的生产模式,不同语种、不同国度的农业民族都逃脱不了这种落后模式的支配。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突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小农经济就会沿续下去。在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然而,受人地矛盾、农村劳动力过剩、商品率低下的制约,农业产业化需在小农经济下寻找发展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农经济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作用,探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界和政策界主张通过弱化或消灭小农经济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继而推动快速城市化。然而,现实中小农经济不但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为中国的人口就业压力提供了弹性空间。弹性就业、精耕细作的生产优势和不愿放弃土地的农民成为小农经济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结构性动力。小农家庭“半工半耕”的弹性就业机制维持了城乡政治稳定,“接力式进城”模式塑造了有机融合式而非对抗式的城乡关系,“中农”为主的乡村善治格局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保障。事实证明,小农经济不是城市化的障碍,而是城乡有机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小农经济观念是在自然经济社会形态下,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意识的概括。它具有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的特征,在当前形势下,这是一种陈旧过时、落后消极的观念,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老区脱贫致富有抑制和阻碍作用。因此,更新小农经济观念是老区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国古代的艺术和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由于它们深受宗法礼教与小农经济的影响,因而表现出许多有别于西方的特点。中国从殷周时代开始,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宗法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维系统一的,一是小农经济,二是宗法礼教。因为是小农经济,一切自给自足,无假外求,因而是封闭性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切很满足,缺乏希腊人那种向外奋斗的精神。反映他们生活的,主要是一些诉说民间疾苦或者儿女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仍具有小农经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发展经济学者对小农经济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但二者无论是在分析方法上,还是在逻辑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通过比较,研究二者在这方面的差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业发展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小农经济国家,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应该放在小农经济场景中进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农经济正在经历从伦理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由此带来整个乡村社会“脱嵌”与“入嵌”的双向运动。乡村旅游存在于这一特定历史场景中,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向运动,由此形成了以乡村振兴和文创乡建为策略的反向运动,诞生了一种新型社区——乡村文创旅游社区。但在众多不确定性风险带来的冲击和扰动下,乡村旅游社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做指引,而新兴的韧性理论恰好为乡村旅游社区建设提供了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下,童养媳的处境极为痛苦。童养媳制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贫困及小农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童养媳制度存在着严重危害。华中革命根据地颁布法令政策,禁止童养婚,帮助童养媳解除不合理婚姻,禁止虐待童养媳,改善其生活境遇。在共产党妇女解放政策的推动下,童养媳通过参军、参加革命、寻求妇救会的支持来改变其命运,但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及社会改造的复杂性,童养媳现象在根据地时期并未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小农经济取代农奴制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大农业取代传统农业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小农经济是落后反动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农业不代表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农业形态,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土地国有和社会化大生产;在政治取向上强调尊重小农私有观念与农民利益;在科学取向上强调农业小生产.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联合小土地生产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初期的必然农业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马克思恩格斯小农经济理论和农民合作思想的影响,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以前,列宁对以家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小农经济一直是否定的。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实行的余粮征集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同质集体劳动为特征的农业公社、共耕社等组织并没有显示出高于个体农民的生产效率,于是,列宁果断地摒弃已不合适宜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又退却到个体农户独立生产、允许私人贸易状态之中。但是,如果不对私人贸易加以控制,必然出现私营商人剥削农民、操纵市场、脱离国家控制和监督的消极结果,于是,列宁晚年明确主张采取农民商业合作,以取代私人贸易,实现小农经济和国家经济体制的衔接。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思想的勇敢扬弃和宝贵创新。  相似文献   

20.
南宋时期,绍兴地区的市镇发展十分活跃,不仅工商业兴盛,而且市镇类型趋于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形成了包括初级市场和中心市场在内的两级体系。随着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与市场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小农经济逐渐突破以家庭为单元的封闭的自给自足体系,呈现出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但从历史的角度讲,这只是小农经济的自我调整,而不是本质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