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内涵,形成了丰富的成果。然而既有研究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经验取向和政策取向,缺乏从中国乡村改革发展的历史长时段视角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及其衔接命题的学理分析,遂导致相关讨论往往停留在现象层面,而忽视了其背后的知识逻辑。必须承认,脱贫攻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道路具有多层面重大意义,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补短板”工程,更是以“攻坚体制”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性地解决自税费改革以来中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诸多难点问题的系统性实践,为下一个三十年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国家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积累宝贵经验。鉴于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现实路径,就不仅包括现实目标和政策层面的衔接,更为根本的是要着力推进理念方法和治理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两者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了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既巩固了产业扶贫的成果,又化解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非均衡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提升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为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了新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进而提出继续推广脱贫攻坚形成的经验、推进产业扶贫的优化升级、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服务、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3.
防贫工作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迈入后脱贫时期,乡村治理与防贫工作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脱贫时期乡村治理要妥善处理好"后两年"和"两年后"的关系,增强防贫工作的针对性,防止出现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现象,强化脱贫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夯实防贫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5.
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如何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解决相对贫困是研究重点.文章基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共性和政策差异,研究二者衔接的政策发展,并从产业、生态、文化、保障和生活五个角度提出政策衔接路径.  相似文献   

6.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二者在理论逻辑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在历史逻辑上具有前后相继性,在实践逻辑上具有协同耦合性。实现二者无缝对接、有效衔接,仍面临着覆盖主体扩展难、聚焦空间延伸难、完成目标跨越难、任务时限贯通难、政策力度持续难等多方面难题。当前,必须统筹谋划,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衔接:坚持人民立场,发展思想上无缝衔接;构建产业体系,发展产业上无缝衔接;培育人才队伍,发展动力上无缝衔接;抓好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上无缝衔接;完善政策体系,机制保障上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7.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 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 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 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 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 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 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9.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通过全社会广泛动员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同时,乡村社会也显现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建立稳定脱贫和预防返贫机制,需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视阈,通过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可行性,认为资源、参与和认同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因素。在整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资源”基础上,拓展农民参与各项政策的途径,增强农民对农村的认同感,能够充分激发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保障稳定脱贫和乡村发展。因此,在脱贫攻坚即将圆满完成任务的关键节点,要加强在“资源”“参与”“认同”三个方面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充分激发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长效脱贫致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经营性扶贫资产是稳定脱贫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经营主体拖欠分红或未退还入股本金的问题有所显现,经营性扶贫资产的司法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基于对司法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经营性扶贫资产面临较大经营风险和司法风险。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还是促进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都需要确保经营性扶贫资产稳定发展并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必须健全经营主体运营和监管机制,妥善处置经营风险,还要着力提高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利用案例指导制度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  相似文献   

11.
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完全消除,如何发展和完善乡村社会政策体系既是稳固脱贫攻坚的基础问题,又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问题。立足于此,从贫困治理政策间关系视角去探究农村扶贫政策与乡村社会政策的演变动态、发展动力与未来方向。以G省L县进行历史制度分析发现:(1)贫困政治化是扶贫政策吸纳乡村社会政策的前提,作为政治任务的扶贫运动可以调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以及行政手段等各种资源,从而呈现扶贫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悖论共存;(2)党建扶贫实践中的社会政策发展体现了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双重推进道路,其本质是中央的贫困治理政治势能转化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3)该过程通过价值宣传路径、组织嵌入路径与资源输入路径体现了乡村社会政策发展的思想动力、权威动力与利益整合动力,并且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结构性基础。创新之处可能在于抓住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问题,从社会政策视角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中央明确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但当前仍然存在认识差异、政出多门、产业升级难、内生动力弱等问题。需要从增强融合发展意识、做好体制衔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吸引要素回流等路径推进两者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3.
14.
帮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和政治任务.文章基于长沙理工大学在湖南省新宁县枧杆山村的扶贫案例,分析了扶志扶智的本质内涵及相互作用;提出了"五力"模型思想,将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科技扶贫作为着力点,研究其对扶志扶智的协同影响;基于扶志扶智的贫困村构建了"五扶"工作模式,并探索了"五扶"工作模式的实践路径,对于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社会质量理论与后脱贫攻坚时代的乡村振兴存在多维契合,并为诠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方向应是乡村社会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可通过提升乡村社会经济保障水平,构建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促进乡村社会融合的政策环境,探索乡村居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方式以实现乡村社会赋权,改善乡村社会质量,逐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山东省派东平县第三轮第一书记扶贫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视角,构建了农村小微权力“村支两委、第一书记与扶贫工作队”双轨治理主体,在识别归纳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提升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等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障,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推动乡村振兴行动,建设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表现为决策部署环环相扣、目标指向接续递进、工作机制相互支撑、政策内容共融互通等方面.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的实证分析表明,可以从基础层面、规划层面和机制层面3个维度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基础层面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开展衔接,规划层面则是编制衔接方案,机制层面衔接包括帮扶机制、工作机制、考核监督机制、返贫预警机制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将衔接概念置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加以审视,便会发现衔接实质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结构调适和转换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总体性领域和方面。既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带有总体性,那么,衔接的基础性条件尤其是社会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人类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积淀最为厚重的乡村空间,其社会基础的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政社联结性基础、关系性基础、村落共同体基础等。从宏观结构上看,乡村是否建立起顺畅的政社联结机制?从中观层面上看,村落是否具有社会关系基础?村落是否具有共同体的特质?从微观结构上看,村民是否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是否具有持久的脱贫发展主动性?以上就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会基础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