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政策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很快。但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应对转基因作物风险能力的差异,致使不同国家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态度大相径庭。态度的巨大差异影响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接纳态度,延迟了农业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化进程,并引导着主要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政策的演进。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政策部分地来源于三种判断:描述性的事实判断、指示性的或评价性的价值判断以及纯粹的价值判断。虽然不同国家对GMO农业生物技术的态度差异较大,但其对GMO技术的研发态度是共同的:政府都在加大对人才、资金和生物资源占有权的投入,并积极组织制定许多相关的政策法规。中国在GMO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与伦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转基因作物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成果,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潜在风险,其潜在风险体现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这两个方面。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伦理评价是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需要,其伦理原则包括福利原则、实质等同原则、遗传稳定性原则和知情选择原则等。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技术——人类获取食物方式的伟大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公布实施以来,有关“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等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本文从人类技术发展促进食物获取方式变革的视角,阐述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作物由于具备抗病毒、抗害虫、高产量、高品质等特性而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由于传统杀虫剂用量的减少而具有更好的环境保护作用。在当前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转基因作物是可以确保世界粮食安全的有效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国际和国家法律的日趋完善,转基因作物必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我国应当不失时机地把握历史机遇,结合实际国情,使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紧跟世界前沿水平,造福于全国和全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5.
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利益也潜藏着未知的风险,由此引起的社会争论也就在所难免.本文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管理和经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争论的问题即: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的标识管理和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6.
生物安全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义的生物安全应包括人类健康、农业和环境生物(生物多样性)安全三个方面,而狭义的生物安全则主要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和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安全两个方面。文章分别从转基因生物技术和外来生物入侵两个方面探讨了生物安全问题,并就两者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国际背景下 ,农业可持续发展由最初的学术思潮逐渐演变成为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最值得关注的焦点。生物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 ,如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下 ,合理、科学而理性地发展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上广泛应用 ,“绿色壁垒”逐渐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置进口障碍的贸易保护工具 ,如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理运用“绿色壁垒”是21世纪农产品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利益生产和利益分配的过程。在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法律制度对利益生产和利益分配进行理性规制和引导,使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运用造福于人类。在多维视野下对利益平衡基本原理进行解构,实现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中多元利益的理性分配,树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利益平衡理念,是推动科技理性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分析了我国油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通过选育和推广油菜新品种,推行标准化栽培,狠抓油菜产品的精深加工,以促进油菜的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作物转基因技术是当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湖南农大科擞督导团探讨了湖南省转基因农作物研发存在的不足,强调在发展规划和战略重点、高端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着手,抢占转基因技术研究制高点。董成森研究了湖南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新的农业科技观,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培养农业科技精英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两大领域。我国以作物遗传育种为代表的农业生物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农业中获得广泛应用。同时,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不断加强。如今,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各国确保技术领先、占领生物技术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扩展的STIRPAT随机模型,引入农村人口、农村人均农业GDP、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7个变量,利用199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两型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增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均农业GDP对两型农业驱动不明显;农村人口、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产品贸易对资源节约有负向影响,农业科技对资源节约有正向影响;农村人口、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农业科技对环境友好有负向影响,农产品出口对环境友好有正向影响;通过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增速进行分解得出,产业结构是影响资源节约变动的最大因素,而农村能源强度是影响环境污染变动的最大因素。因此,促进两型农业发展需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工业结构、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能源结构,构建两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与法律共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对技术本质与法律本质的理论探究,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具有本质上的同质性和价值上的互补性。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对法律渗透与影响随之加强。技术规范成为法律内容;另一方面,法律对技术促进和规制,促进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现代社会,技术异化给法律提出了新问题,法律对技术的规制也使得两者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种子处于农业的最前端,是农业的命脉。识别跨国公司利用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产业的策略,对中国建立一个安全的种子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形成,揭示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策略性行为;以跨国公司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全过程为例,实证分析了跨国公司种子垄断的影响,归纳出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多种产业风险。提出了消除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风险、重视生物质能源、强调农业和食品的重要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精神文明带来的危机,不只是外在环境的急剧变迁,技术功利性目的在改变社会结构和人类交往方式之时,也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属于它的精神烙印。现代主义作家基于工业文明日益凸显的隐忧与灾难,先锋式地捕捉了技术异化下的社会情绪,反映在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中,突出表现了技术异化下人类生存的窘况,揭示了人类生活的真实情状与境遇,并通过文字试图重塑人类的主体性与判断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排头兵。该文基于技术供给角度,通过对兵团农业技术科研者和推广者行为的调研,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得出影响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二者行为优劣势,提出兵团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上,应该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技术推广模式,建立兵团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革命的驱动下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后,以核技术、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其产业使现代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其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使人们面临生态危机等各种环境风险。改变环境法固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管制的思想,设立新的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和监督程序,增加对环境风险评估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形成环境风险治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风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和主题,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风险理论的发展是与风险社会现实的加剧分不开的,今天的科技进步正成为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现代技术风险的危害表现在自然生态的破坏,人的社会关系的失调及人自身的压抑与统治等多方面。面对技术风险,需要建立科学的技术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机制,更需要对技术发展进行科技政策的调控,这种调控包括科技政策的统筹、科技政策的调整、科技评审的政策导向及科技评价的政策支持等多方面,通过政策的调控能促进我国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提高了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减少和降低了粮食种植面积及其在农产品种植面积中的比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粮食种植面积及其比重会进一步减少和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依靠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技术进步效应,对积极提高粮食单产和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明历经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至生态文明,从技术所形成的历史语境中审视,每个文明阶段都以其特定的技术体系为支撑,使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生存状态、生产方式和“人—技术—自然”系统等方面发生了转向.影响转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文明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上看,人类的自然观和技术价值观形态决定了技术发展的状态,技术发展又对人类文明的转向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