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首都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四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发展和首都国际化地位的确立与提升,拉动了北京第三产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住宿餐饮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民生"行业,直接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服务于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服务于越来越国际化的商务活动及旅游会展活动。本文在对首都住宿餐饮业与北京经济发展、国内外大城市住宿餐饮业发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首都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四大内外源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牡丹江市的城市文化品位,而且通过带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牡丹江市整体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可以说,牡丹江的冰雪旅游业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产业现状,并就如何做大做强"雪城——牡丹江"冬季旅游业,建设冰雪旅游品牌,提高城市的影响力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使用1998—2017年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二阶差分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行业差异性视角,实证检验了我国六个旅游相关行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航空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住宿、铁路运输和商务服务与经济增长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与铁路运输、餐饮之间以及就业与航空、住宿、批发零售之间呈现单向因果关系,整体经济增长对部分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效应;VAR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旅游相关行业的影响,特别是航空运输和住宿;部分旅游相关行业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在长期内彼此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测量湖北省2005—2012年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对比高铁开通前后其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发展变化,分析高铁对旅游及相关行业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高铁开通以后,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显著提高;高铁对湖北省各旅游行业集聚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商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全国范围内,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相对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湖北省内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均衡,武汉、宜昌等交通枢纽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不断增强。针对目前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产业关联理论,采用2002、2005、2007、2010、2012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分析我国住宿和餐饮业10年内的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研究表明:从产业关联效应来看,观察期内与住宿和餐饮业关联较强的产业部门无明显年份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且住宿和餐饮业与相关联产业的间接关联程度更深;从产业波及效应来看,观察期内住宿和餐饮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高于拉动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及企业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今后住宿和餐饮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敏 《鲁东大学学报》2009,25(2):118-120,124
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旅游活动对住宿和餐饮业、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投资的影响.认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在短期内对这些相关行业都有较强的正向冲击作用,并且长期内这种正向的促进作用会一直持续.  相似文献   

7.
青岛旅行社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游览娱乐业、旅游商贸等旅游业基本产业发展状况,决定着青岛旅游经济的发展步伐,提出改善青岛旅游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对于青岛加快建设国际海滨度假城市意义重大。改善青岛旅游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具体措施是:全面创新,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企业;进一步抓好旅游地形象塑造和旅游联合促销,打造国际海滨度假城市形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转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强化行业协会功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增强城市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8.
酒泉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地方风味小吃、美味佳肴品种繁多。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无疑会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才能更好地弘扬酒泉饮食文化,提高该地区文化旅游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有利于餐饮经济的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餐饮业的集聚状态又主要受地区消费水平、地区市场容量以及地区旅游业发展状态的影响;因此,地区餐饮业可以采取产业创新、市场深化以及旅游带动发展战略,以促进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最终推动餐饮经济的整体增长。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本世纪末发展最快的产业,因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和产业带动力,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积极扶持。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采取了全方位开放战略,并把它作为第三产业的带头行业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得到迅速发展。但总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行业管理水平与旅游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较大距离,如何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旅游理论研究和旅游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重庆旅游业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旅游业的现状和综合竞争力评价表明,重庆旅游业在西部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在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的整体规模以及旅游创收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旅游从业人员、产业规模和国际旅游等方面具有劣势,重庆旅游业应该充分发挥优势、逐步改善劣势以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我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指出该行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旅游行业的营销创新会极大提升旅游企业的收益的结论,并提出了经营规范化、提高售后服务、优化旅游路线和营销创新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从旅游业的自身特点看,旅游行业属於服务贸易业,不存在产业雷同也不容易被垄断。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准入较为宽松的行业,贸易壁垒比较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对外商投资的引进和利用,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外商投资对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迅速扩大了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使我国一大批旅游饭店具备了起点高等优势,在设施设备、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比较快地达到了国际水平。1.开放时间早。我国旅游饭店业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外商投资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北旅游圈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中国西北旅游圈对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高起点迎接旅游业转型 ,加快建设西北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的重要措施。陕甘宁、古丝绸之路、西宁和乌鲁木齐四大旅游圈的建立 ,将极大地带动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要树立大旅游观念 ,加强整体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促销工作 ,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加强和完善综合配套设施 ,以适应世界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评价2010—2020年桂林11县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耦合协调关系,并采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桂林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两者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耦合协调度基础相对较差,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有待提升;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公共信息和旅游公共环境是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桂林旅游业与旅游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并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潘秋鸿  周珊 《东方论坛》2017,(6):98-105
海洋旅游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业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随着资源、环境和社会承载压力的日益增大,衡量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质量,评价滨海旅游发展的生态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对促进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综合运用单一比值法和指标体系法,对滨海城市青岛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各部门的生态效率进行定量研究,分析青岛市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从旅游消费和生态投入两个方面,提出青岛市旅游发展质量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旅游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旅游业的竞争现状 ,指出我国国际旅游业竞争力培养不仅要建立在旅游资源优势上 ,而且还要注重旅游需求、旅游相关行业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 ,还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我国国际旅游业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肇庆市一直是我国著名的山水观光旅游城市,在广东省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近几年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不足,如何从原来的观光旅游城市向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相结合转变,这是当前发展旅游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出发点,肇庆市休闲度假旅游地发展布局,应丰富产品类型,合理布局;高中低档适当搭配,重视特色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建设;精心组织休闲娱乐项目;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和形象,以全面地、可持续地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9.
对旅游回扣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回扣问题不断被曝光。解决该问题应该确立建制合理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规范旅游市场,引导消费者理智消费,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问题是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按照"自下而上"分析法对2000-2015年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进行定量估算,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将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划分为高、中、低三类碳排放区域,具体剖析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碳排放总量、游客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是衡量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重要指标。2000-2015年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而游客人均碳排放量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则逐年下降,旅游业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2)区域旅游业三大部门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旅游活动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而旅游住宿碳排放波动性较大。2000-2015年山东省旅游业累积碳排放总量为4 764.05万吨,其中,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三大部门占比分别为66.52%、25.80%、7.68%。(3)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从空间分布上看,山东省旅游业碳排放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特征,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东部沿海 > 鲁中地区 > 鲁西地区,游客人均碳排放量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则是东部沿海 > 鲁西地区 > 鲁中地区;从碳排放指标上看,山东省大多数地市位于中高旅游业碳排放的行列,东部沿海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