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现代化是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视角.从整体看,现代化发展具有客观性、民族性、矛盾性.从实质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过程.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产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予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从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围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开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从各个视角全方位的加以审视才能准确完整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这个历史任务实现的过程中,指导这场轰轰烈烈现代化运动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纳入到中国现代化语境之中并探寻其自身发展规律就具有了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体现,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实践,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渊源、历史脉络、主要内容、价值意义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体系化建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文化源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民本思想体系化建构历程,创新性地形成了人民至上论、人民主体论、人民民主论、人民共享论和人民评判论的民本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体系化建构有益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成果,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人民主体性原则,有利于建构系统化、理论化的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就必须要寻求到这一理论活动的逻辑主线。从实践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主线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现代性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因此,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提供了不同的现代化方案。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种革命式的现代化方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逐渐构建出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现代性和西方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性构建还在生成中。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主题就是着眼于中国道路,从各个维度尤其是价值维度,建构独特的现代性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现阶段,理清两大理论的逻辑关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和主体的差异性,准确定位两者的关系必须消除"抑此扬彼"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尊重、解答和满足人民群众理论诉求是经典作家提出的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全新视野,是解释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自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人民比较薄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认知意识,从未忽视和否定过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地位。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时代背景,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实践提升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以实践激发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重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建设的巨大成就,最终为实现中国梦培育了具有强大创造力的理论主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辩证结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推动实践主题转换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的过程,肩负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其实践主题的变迁,即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这一发展历程变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价值,生动展示了中国实践的理论孕育和涵养功能,准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给予了方向指引:中国共产党基于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提出“四个现代化”;基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基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阐发“中国式现代化”。它为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任务要求。它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道路明确了方法路径: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以担当实干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之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学说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践,所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提出的执政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理论基础看,它是基于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系统、深刻地论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旗帜,从"建设"到"发展",彰显出这一理论体系实践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新表述.  相似文献   

12.
传统帝国体制解体后,面对对外反抗侵略力争民族独立、对内统一政权力求国富民强的历史使命,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一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国家建设的目标构想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设想到现实、从改革到定型、从巩固到开创的历史演进过程。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要始终遵循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走稳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三大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实际上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进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一代又一代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出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创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已届五十个春秋.经过五十年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终于达到了“知天命”的境界即找到了在中国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目标.找到这样的必由之路,来之不易.认真回顾反思建国五十年的历程,可以使我们从历史的训示中,更加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不仅领导我们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走出来,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而且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规划了崭新而又切合实际的宏伟蓝图。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得到了最集中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继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实际上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进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一代又一代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出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到现在,我国人民巳经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走过42个年头了。42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大道。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