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在艺术营销过程中不应该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任何干涉,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自由和无功利的表达。事实并非如此,艺术组织介入艺术创作也会促进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首先,由于媒体技术的进步,使艺术形式更令人喜闻乐见,新媒体有利于艺术的传播,促进了艺术大众化.其次,新媒体艺术不一定导致传统艺术的消亡,反而可能促进它们的保存.同时,新媒体艺术扩大了艺术使用的行业范围,以及与商业加快互动的能力都更加促进了大众对艺术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艺术人类学从人类学角度研究艺术,重视本土观点,强调主体性、互主性,突出形气神圆融,彰显物觉和神韵的统一,追求生命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所有美学体系的出发点必须是特殊感情的切身经验。能激起这种感情的对象,我们称之为艺术作品。凡敏感的人都认为,艺术作品会激起一种特殊的感情。当然,我不是说,所有艺术作品都激起同样的感情。恰恰相反,每件艺术品产生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但是所有这些感情,可以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造活动则是和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弄清楚艺术教育、艺术创造活动的概念内涵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章着重从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本质、实施过程、目的和任务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以期能把艺术教育的概念内涵解释清楚。在指出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区别的同时,文章也深刻分析了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创造与艺术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它区别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具有意识形态范畴中上层建筑的某些素质和特征.艺术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艺术美与艺术善相互构成,成为艺术的一个整体.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艺术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艺术变形与艺术超越赵大声,陈锋艺术变形:诗意地栖居艺术与人类成长相伴而生。艺术是人类对自身生存活动的变形形式创造,是人类感性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艺术从它诞生那天起同人类感性生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哪里有人的生命,哪里就有艺术;人类到达哪里,艺术就出现在哪...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画艺术在 2 0世纪 2 0、3 0年代由诸多前贤引入的 ,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代艺术的概念很大 ,关注中国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现代油画艺术 ,及油画艺术市场 ,让中国油画走入百姓家中 ,普及美术规范教育 ,增强国人之购买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艺术发现是现实主义创作论的重要范畴,许多作家都谈到了发现在创作中的地位。在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看来,发现提供创作契机,发现激发创作冲动,发现是艺术构思的出发点;也是作品内容的立足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的能力就是创作的能力,是作家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艺术素质。 但是近年来发现似乎受到人们的冷落,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名词——感觉。“某某的感觉真棒”,成了对一个作家艺术素质的最高褒扬,“感觉”成了文学创作者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东方气息中国的本土化妆品极富东方风格的神韵,有着深厚东方气息,产品造型多偏重实用、安静、自然,带来一种含蓄、妩媚的东方魅力,体现典雅的东方文化。在我国,粉盒和胭脂盒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古人通常用粉盒、胭脂碟、  相似文献   

12.
艺术长廊     
《老友》2011,(6):36-37
  相似文献   

13.
艺术长廊     
《老友》2011,(4):36-37
  相似文献   

14.
艺术长廊     
《老友》2011,(5):36-37
  相似文献   

15.
艺术长廊     
《老友》2014,(3)
正~~  相似文献   

16.
艺术长廊     
《老友》2012,(6):36-37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楚艺术与原始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以线条为主的生动造型、怪诞诡谲的形象组合和以红色作为主色调.文章认为,其生成原因在于楚国特殊的生活形态、尚巫好祀的复苏和南方的地域环境.  相似文献   

18.
艺术长廊     
《老友》2015,(2):36-37
  相似文献   

19.
艺术感言     
在我的印象中,煤矿的主色调是“黑”。空气中飘着煤尘,建筑物上落满煤灰,矿工在充满危险的巷道里挖煤……绝对不会把煤矿与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厂房联系在一起。走了几个煤矿采风后,发觉自己的印象完全是来自杜撰的“想象”或是偏听偏信。在榆林的南梁煤矿,我看到的是花园式的厂区。到井下参观让我对现代煤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采煤作业面,看到的是自动化的采煤机械,现代化程度之高,出乎我的意料。我们最关心的井下安全措施,也令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0.
艺术长廊     
《老友》2014,(11):36-37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