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对艺术现象展开具体理论言说时,艺术人类学的阐释路径主要呈现出三个基本环节:遵循文化人类学田野方法,参与实践至具体的艺术活动中去,获得直接而完整的审美体验和生活知识;基于文化整体观,对艺术生态作出全面的语境性把握,从而探究艺术活动的文化逻辑和生活特征;以艺术民族志的形式,在关注艺术现象的细节和场景中,使得具体艺术现象得以综合把握和书写。艺术人类学的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发力因此而得到有效实践和彰显。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类学家认识到,艺术史能够为人类学家提供一种视野,即将艺术品视为观看的物化方式,并且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异的面貌。时至今日,艺术学不再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象牙塔中,认为艺术与日常生活无关,与民众的行为及社会的互动无关,只是一些高雅圈子里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艺术的研究需要人类学的视角及养分。文章分别从后代主义思潮下的艺术人类学发展、艺术人类学理论、艺术民族志观点,概要描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理论命题、艺术人类学方法论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当前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艺术终结论 "的焦虑表明了当代西方艺术陷入了困境,其实质是现代艺术出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危机:情感的危机和表达的危机。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和美学的观点看来,"艺术终结论"表达内涵是:由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去人性化"走向极端,艺术终结的不仅是人性化的内涵,终结的还有艺术的形式。"艺术去人性化"违背了艺术使生活更美好的人类学意义,也隔断了艺术与人性的脐带关联。所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以人类学概念"人工制品"重置艺术的人性化内涵,解驱尘嚣弥漫的"艺术终结"魔咒。  相似文献   

4.
艺术人类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学术流派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抑或作为一种基本视野和思维背景,它的命名和提出,对于人类学关于艺术的研究起到了弥补性的作用。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艺术人类学是来自英美的学术流派,最初都基本上集中关注遥远的、远古的原始艺术,随着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人类学的艺术研究也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现象的关注。关注特定时空的文化群体,强调参与观察和设身处地的文化体验,通过文化对话和文化体认,以民族志书写方式进行学术思考,以观察—体验—追问—反思的提问方式进行艺术观点的归纳提炼和构建。这样一种学术逻辑,使得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实践的多角度展开和多学科切入成为可能。因此,无论是文艺学学科视角的切入还是人类学学科的拓展,艺术人类学在当下中国的实践正日渐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当下意识,越来越凸显出浓厚的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学科素质。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5日至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为主题的“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西藏大厦召开。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王国里根本就是“美的艺术”一统天下,原初的艺术———技艺,被无理地逐出艺术的家园。当代社会,“美的艺术”难以承受外部的解构和自身的消解,已摇摇欲坠,笈笈可危了。只有看到艺术和人的内在联系、看到艺术的人类学本性:艺术即人、艺术即劳动,从而实施艺术观念的人类学突围;也只有以马克思哲学和美学为指导,奠定艺术人类学本性观的理论基石,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技艺传承与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艺术人类学是伴随着人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年来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类学界和艺术学界的关注,那是因为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越来越感觉到,问题意识比学科意识更重要,问题研究和解决光靠一个学科很难做到,因此,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艺术人类学的优势就在于其视角的开阔性和多样性。任何艺术都包含有技艺,对技艺的认识角度也是多样性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和社会的发展变迁有关系;与艺人们的知识构成和经验世界有关系;与艺人们应对生存的策略有关系;与艺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技能的运用有关系;与艺人们的技艺传承方式有关系等等。用人类学以及艺术学多角度的的观点和方法探讨技艺的传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探讨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构成了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岑家梧与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岑家梧是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民族学家,被尊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一代宗师,但不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曾经在艺术史论研究方面作出过相当突出的成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艺术史家。他在20世纪30、40年代,受到国外艺术社会学观点的影响,曾经向国人介绍当时比较先进的艺术社会学思想,并且运用社会学的观点、方法和人类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的资料,对图腾艺术、史前艺术和中国古代美术展开了独特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是运用科学观点和方法对于艺术史展开研究的先行者,对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功能主义研究路径,是艺术人类学"中国化"的有益尝试。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功能主义研究,立足本土,以各民族的民俗艺术为田野对象,探究民俗艺术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分析把握该文化事象功能发挥的机制。功能主义研究还要求从民俗艺术的功能及其机制中生发出可资借鉴之处或具有启迪性的方面,以推进当前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类学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史前时期并不存在哪怕一件纯粹的艺术品,艺术与劳动、巫术、宗教难分难舍地纠结在一起,形成一幅混沌如一的原始文化图景。在传统美学体系中,一般把艺术价值分为认识、伦理、审美三个方面。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里,这种陈旧的"三分"法很难触及艺术价值的本质,唯有深入史前文化中去追问艺术的存在意义和生命意义,才有可能从根源上求解艺术何为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1.
民族美术教育是承载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弘扬与铸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途径。在蒙古族地区的高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符合国家现行的美术课程新标准,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发展,开展综合性、多样性课程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挖掘民间美术的精粹,把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交流和保护,增强民族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为民族高校美术教学提供良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和消解,但是这些都是在认识论意义上展开的,并且没有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对艺术精神和艺术本质进行了区别性的阐释,认为艺术本质与生命无缘,只有艺术精神才能成为生命意义的承担者。笔者试图将艺术精神作为本体的承诺,集中阐释"艺术精神应当何为"的问题,试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法、文献搜集法,从公共艺术特性入手,通过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文脉、空间及其内外的装置以及人们在这样的宗教建筑环境中进行有关活动的分析研究,寻找公共艺术作品与场所的契合点。通过对契合点的阐释,希望对中国建筑艺术作品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以期日后创作出更加成功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相结合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明月竹箫与华堂合弦--从中西传统绘画看中西艺术之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解读方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外化.相同文化意识背景下的艺术家,其作品在审美形态上会呈现一种共性.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比较中西艺术的可能.本文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从形神关系、空间表现、艺术手段三方面进行了实践上的比较和理论上的梳理,并对影响艺术实践的中西文化及哲学思想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现实性哲学,把艺术的存在仅仅理解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这一哲学对现实的革命批判精神是相悖的.艺术生产作为自由的精神生产,是出于人类确证自身、发展自身的需要,科学的认知活动在其中只居手段地位而不是目的性体现.艺术只有以能在的方式存在,对现实进行超越,才能与人的存在方式相适应,具有重大的人性意义,才有存在价值.这是马克思艺术美学思想的精髓,是我们今天研究艺术问题不能忽视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老子"名""道"辩证的阐释哲学为起点,中国艺术哲学的实践论自觉,通过庄子"好道进技"的核心命题,以言说辩证和技艺阐扬的相互转换为契机,揭示出从技艺讲求内部自我超越的终极关怀方式。苏轼以"如手自用"和"技道两进"为"接着说"的话语标志,进而确立了艺术技巧化为生命本能的主体性理想。传承先贤由绝技入神而进境于技道合一美学理想的实践哲学精神,养成文学艺术家以其特有的精湛技艺来抒写人生社会的主体人格,是当代艺术哲学的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17.
西方油画中的主观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性色彩是情感的符号,精神的载体,特别是后印象派以来,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力才得到逐步加强,对后来的现代主义油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绘画者和艺术评论家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对主观性色彩概念的阐释,并指出主观性色彩和客观性色彩的区别与联系,以期人们对掌握主观性色彩的发展规律有所裨益,且为把握油画中主观性色彩的艺术特点给以铺垫.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时尚。然而在兴旺发展的背后却隐含着种种忧患,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部分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严重阻碍了美术专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准确地把握美术教育发展的脉搏,确定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让美术教育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属于艺术的范畴 ,善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人是在由道德而艺术 ,向善致美 ,尽善尽美的过程中成就和谐艺术人生的。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 ,儒家传统中的“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乐教思想 ,对中国全整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应有贡献。徐复观在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考察中 ,认为道家思想在魏晋以后主导了中国的艺术精神之观点是有其片面性的  相似文献   

20.
东北民间剪纸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标志.它带有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味道,袒露着黑土地上关东人的情怀、散发出一种天然的无拘无束的野性的美,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本文通过阐明民间剪纸内视化的意象,挖掘其独有的情思意蕴;通过对民间剪纸精神价值的剖析,探求其满足社会实践主体精神需要的价值传播意义,呼唤生活在这片黑土地的人们珍视这笔贵重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