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思想的阐述,认为中国的休闲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人类温饱之余的“倚木而息”到《庄子》的“虚静无为”,乃至到古代隐士的隐逸藏身,这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休闲文化的主线。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古代的隐逸休闲思想体现了一种非功利性的人格独立化和自由化,是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与徽派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山水、园林则是士大夫们抒情矢志的凭藉。徽州新安文化是北方士族文化与本土的山越文化的融合,士人文化的隐逸思想是徽派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之一。文章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支——徽派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的隐逸生活和审美情趣对于中国古典徽派园林造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思想的阐述,认为中国的休闲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人类温饱之余的"倚木而息"到<庄子>的"虚静无为",乃至到古代隐士的隐逸藏身,这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休闲文化的主线.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古代的隐逸休闲思想体现了一种非功利性的人格独立化和自由化,是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成语中的镜像———中国古代隐逸文化阐微杨文全关键词:中国古代成语隐逸文化隐士生存状态隐逸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奇异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个不朽的精神主题。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隐逸的事迹,出现过众多的隐逸之士。为此,《后汉书》、《晋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内涵体现于:以养生文化为基础,以道家、佛家、儒家及隐逸思想作为哲学根源,以文化艺术的点缀为主题,可以说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城市的今天,要处理好现代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无论是从造园手法还是文化特征上看,都能从中得到很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有着隐逸情怀,隐逸成为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人心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抱负得不到施展。古代隐士大多追求避世隐遁,渴望自由恬静的生活。隐逸之风促成了隐士平和的心态和独特的审美体验。正是如此,隐逸对古代山水学、古代环境美学和古代正史隐逸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研究古代隐逸文学有助于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相似文献   

7.
隐逸文化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隐逸文化促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士人园林的兴盛,同时,士人园林也为隐逸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存土壤。通过园林这一载体,士大夫们保全了人格的独立,获得了心灵的恬静安适,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隐逸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上承古代隐逸文化传统,下接当下文学风尚。它承载了多重的文化意义,为文学样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向度和研究可能。隐逸派作为现代文学的典型存在,与佛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研究为隐逸文化和隐逸文学的丰富性提供了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隐逸文化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隐逸文化促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士人园林的兴盛,同时,士人园林也为隐逸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存土壤.通过园林这一载体,士大夫们保全了人格的独立,获得了心灵的恬静安适,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隐逸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0.
六朝隐风盛行,究其原因,既是时代的产物,又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隐逸开始接近山水形象美质,注重对人生美学意义上的思考,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变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隐居从单一的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向诗意盎然艺术化的生活情趣转变。六朝隐士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促使隐逸朝着士人的本性生活回归。六朝隐逸文化与生命意识有着紧密联系,追求长寿养生,乐死成仙等"摄生"之道,是隐逸思想的重要内涵。佛家思想与隐逸文化合流,不但深刻影响了隐士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参与塑造了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状态与思维习惯,进而影响到诗歌创作,并最终促成了佛理隐逸诗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隐逸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化现象,它虽不处于主导地位,但却格外引人注目。它对于古代社会中知识阶层,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影响是难以忽视的。章以儒、道二家学说为基础和重点,分析了隐逸现象的思想根源,并对此二家的隐逸思想作了一定的比较和综合。  相似文献   

12.
隐逸,经历了纷繁复杂的时代变迁,从上古时期的个体化的选择,逐步发展为大多数士人群体化的精神追求和行为选择,并从简单的社会现象演变为具有深刻思想价值的文化信仰.隐逸文学作为隐逸文化的一个具体分支,经过儒道两家思潮的渗透和佛教思想的熏陶,演绎出众多艺术形态和文学类型,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文体之学.  相似文献   

13.
渔父作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意象,历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渔父本身所承载的闲适、放达、孤傲等诸多内涵是隐逸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文人心里千古流传的“渔父情结”,折射出了儒道传统下历代文人心中仕与隐之间微妙的纠结状态,贯穿着文人出世入世两种人生观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儒道合一”的特性。研究渔父意象,对剖析我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体味感知传统文化的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隐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探究隐逸文学从高蹈走向世俗的发展趋势,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士人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唐诗宋词"之美誉,与唐代茶文化相关的诗歌称之为唐代茶诗。唐代茶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的价值旨趣,即儒家礼仪的价值旨趣、佛家禅悦的价值旨趣和道家隐逸的价值旨趣。研究唐代茶诗中所蕴含的儒释道价值旨趣,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尤其是唐代茶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南渡隐逸词人朱敦儒的评价历来贬大于褒 ,本文在对隐逸观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对朱敦儒的隐逸思想作了较细致的梳理 ,试图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而从其披着斑驳复杂色彩外衣的隐逸思想中透视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人生抉择之路上所处的两难困境和软弱心态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关于“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以和为贵,天人合德,兼爱非攻,物我同在,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主要从道家、儒家、墨家、佛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就齐文化所独具的内涵而言,它跟隐逸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但隐逸文化在齐文化史上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齐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齐人豁达和不拘泥的民风,使之能够对古代中国士人均面临的仕与隐的问题做出自如选择;二是在齐地尤其发达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术神仙之说,对齐地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用明显.这既是在看似与隐逸文化相冲突的齐文化中却又能够产生出隐逸文化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齐文化对中华隐逸文化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隐逸文化,开拓了文学创作的崭新领域。隐逸文人把自然美作为审美对象,表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把文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文学在隐逸文化的影响下,由表现治世的进取精神到表现个性色彩为主的自觉精神,由客观回归到主体,两种精神如影附形,并行不悖。隐逸文化强化了文学的自然情结、个性色彩与幻觉世界,因而扩大了文学的审美视野,给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以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题材、内容、人物、情节都可以虚构小说反映生活的真实,这便形成了小说理论的虚实现。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虚实现”产生很早,但是基本成熟,却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这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与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对小说的制约和影响,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混杂和不确定性,以及小说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被歧视的地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儒家、道家、佛家对小说理论“虚实观”的影响在中国,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都很深。对小说的影响也一样。儒家,一般来说,是尚实的。它的创始人孔子,就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