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版画(木刻)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的黑白观念代表了其极端对立的精神特征。鲁迅文本中的“骷髅”意象是“荒原”意象的一种幻化。“战士”意象则是对于荒原 (骷髅 )意象的超越和反抗 ,他们创造了希望之光 ,“反抗绝望”之光 ,代表了鲁迅最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道家的各种文本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大致可分为四类:远古意象、山水意象、女性意象、婴孩意象。这四大意象虽然在意象表征上各不相同,但其深层的美学蕴涵都指向本真未凿的“自然之道”的理念内核。而这四大意象的频繁显露,表明了道家文化试图唤醒本真自我、找回失落本性的自然主义立场,和重建被虚伪文明所湮没的自然审美理想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宁夏回族作家的写作建构了一个深具清洁精神的审美意象世界。具体而言,回族作家对意象的营构集中在自然意象、宗教建筑意象和动物意象三个层面上。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意象选取,折射出回族作家在伊斯兰宗教文化浸润下对生命、信仰和人格的礼赞。回族文学对清洁意象的衷情书写,不仅揭示出回族文学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谐顺关系,同时也拓宽了回族文学的言说价值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具有深刻的女性象征意蕴、生命象征意蕴与道家智慧象征意蕴。沈从文借助“水”意象传达了湘西人的生命之“美”与生命之“忧”,接通了道家智慧,其深厚意蕴值得永远思索、回味。  相似文献   

5.
道家是哲学而非神学,它之所以被道教依附上,有其內在的神学基质。道家以“道”为宇宙本体是道教“体道成仙”的终极依据,成为道教最高的神学哲学范畴;道家的养生理论建立在独特的人体结构理论基础上,成为道教修炼道术的学理源头;道家还是神仙意象的最早创造者,这一意象为后起的道教直接取资。道家被神学化的历程,同时鲜明地体现在仙道诗中。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诗歌审美意象说包含情景交融论和审美直觉的“现量”论。其意象说的审美意义受道家,特别是老子美学“道法自然”、“大象无形”论的影响。王夫之审美意象说蕴含深邃的价值形而上学色彩。  相似文献   

7.
关于《星期天早晨》一诗,评论家向来评论最多的是其宗教主题,却往往忽视了诗歌中丰富多彩的意象。为探讨和再现诗歌中的意象,文章从意象的感受性、矛盾性以及象征性等三方面入手,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意象使全诗达到“情感统一”、体现诗歌“张力”以及表达作者耽乐的尘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8.
道家的鹪鹩代表知足寡欲、无用之大用等消极智慧,展示"正言若反"的思维特质与语言策略。美国诗人狄金森的鹪鹩意象与道家的鹪鹩有惊人的承接性。以安顿心灵为旨归,她赋予鹪鹩战胜苦难的精神力量、"小而无惧"的理想人格,并反用道家的鹪鹩。  相似文献   

9.
老子“婴儿”说主要是用“婴儿”这个意象来进行阐发。本文拟从三方面来把握老子的“婴儿说婴儿”意象的 溯源,内涵及影响等,以期从中国道家哲学源头来把握这个意象,以此把握老子“婴儿”之说。  相似文献   

10.
唐诗根植于社会的深厚土壤,各种思想文化、宗教意识不断渗透,形成唐诗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摇曳多彩的风姿.唐诗中的动物骑乘意象,广阔赅博,繁实茂密.而宗教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广泛受众,唐诗中的动物骑乘意象也因此打上了浓厚的宗教情结和色彩.  相似文献   

11.
瑶姬形象的生成与演变与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原始宗教盛行时期,瑶姬负责诱导生殖,以其职业的神圣性受先民崇拜.战国时期,瑶姬成为不死之神女,其功能是满足异性的长生及情欲之需求.在后期的道教文献中,瑶姬成为具有贞专之性的上仙.  相似文献   

12.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深受民间崇奉的女仙。慈航真人信仰的形成与佛教的观音菩萨信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慈航真人观世音这种佛道双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特别是仙释圆融宗教文化的产物。慈航真人仙话传说中的性别困惑既体现了古代社会性别意识的特殊取向,也反映出观音形象不断演变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现存不同类型的宗教 ,遗留有大量原始宗教成分 ,历经文化变迁 ,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两类动态性的流变形式 :一是传承 ,指的是少数民族因文化传衍、交流等缘故 ,既使原始宗教在现有宗教中得到相对直接的保存 ,又在通古斯民族的萨满教、藏族的宗教等过渡型宗教中得到延续、发展和引申 ;二是互动 ,它既指诸如中国上古民族与周边民族、晚近诸原始民族的共同信仰物、相似宗教活动所显示的文化碰撞引发的宗教文化互动 ,也指原始宗教文化与体系宗教文化的互融与互补 ,在我国突出地表现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以及汉地佛道二教及其他体系宗教对原始宗教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儒道的对峙与冲突是历代历朝都不少见的社会现象.虽然起初它仅仅是一种教派争锋,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它却已明显地超出了这一范围,而是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反映了一个民族思想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也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生活表征.无一例外,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会表现儒道冲突的现象或主题,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道教在哲学思想上基本采用道家思想,道家这一概念一定程度上涵盖道教这一概念.道家看事物有内外景之分,牟宗三关于"现象与物自身"的说法,只是就外景说话,缺少内景部分.道家内外景合二为一便可得到物自身的看法."缘"其实是现象,顺缘观万物不能得到究竟看法.  相似文献   

16.
道教和道士思想是中国的国粹,陈独秀和鲁迅都洞明其弊,在文章书信中屡有针砭,且带有各自的特色。陈独秀分析造成义和拳的五种原因,把道教排在第一,认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道士所造的迷信邪说的结晶;但这一思想在建党以后发生了变化。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要比陈更加深广,对道教和道士思想的批判更加坚持不懈,他关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真正抓住了中国文化和宗教问题的要害。以科学代宗教是他们共同的主张和遥远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秦家懿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宗教学家和哲学家。她将宗教界定为对神的信仰和自我超越的努力,认为中国宗教不仅包括儒学,道教和佛教,还包括狂热的原始宗教,具有调和性的特点。这是一种多元主义宗教观和多种宗教参与观,对宗教的自我发展、化解世界宗教间冲突,以及促进彼此对话和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近30年来,不少学者从文化学、宗教学的角度对《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文章对近30年《水浒传》与道教研究的成果从小说的道教文化语境、对待道教的态度、道教在小说艺术方面的作用以及九天玄女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超越性”问题不仅是宗教学、也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本文试图根据我们对“超越”的一般界定, 对佛教、道教和“儒教”各自的超越方式进行了说明。佛教徒的超脱或者“超越”是一种对经验存在的超越, 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哲学的道家之间存在着非常清楚的宗教超越与哲学超越的界线, 而儒家则是哲学的超越, 而非宗教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超越性”问题不仅是宗教学、也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基本问题。本文试图根据我们对“超越”的一般界定, 对佛教、道教和“儒教”各自的超越方式进行了说明。佛教徒的超脱或者“超越”是一种对经验存在的超越, 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哲学的道家之间存在着非常清楚的宗教超越与哲学超越的界线, 而儒家则是哲学的超越, 而非宗教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