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物流绿色演进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对于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重要分系统——"流通经济"而言: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其发展方式的转变,无疑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国家能源安全,都将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作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如何增进其绿色物流的开展,则将极大的推动我国流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由此,从外部性原理出发,对3PL自觉实现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及讨论,最后给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及设想,便构成了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国内的绿色金融正在快速发展。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成为新常态,以绿色金融带动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应从创新理念、制度完善、多方合作等方面推动。  相似文献   

3.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实现,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乃当务之急。一、发展科学技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两个相关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胡锦涛提出了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受到的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发表的远景报告中,“低碳”、“绿色”等新潮词语比比皆是,它们具体落实的新型产业政策也确实卓有成效。本篇介绍法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些成功经验,供广大读者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工业增长方式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是促使工业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而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因素已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掣肘.加快转变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要以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结构调整为重要手段,体制机制完善为制度保障,可持续发展为最终归宿,促使工业经济走上内生驱动、自主增长的轨道,实现我国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促进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加快的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较快上升。本文依据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念、推进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实施科技兴企发展战略、加大调整和优化乡镇企业经济结构力度、强化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这诸多方面与乡镇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如何加快我区乡镇企业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要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经济的路子。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外延扩张和粗放增长特征。主要表现在:1.工业生产的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效益低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用同样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所创造的价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l/6一1/4。表A是能耗的国际比较。能耗的国际比较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文从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眼,探讨转变过程中需要理顺的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开发绿色生产力、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系统生产力、市场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三个阶段 ,开发绿色生产力 ,发展绿色产业 ,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也是西部地区由相对落后的追赶工业化 ,到知识化和绿色化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的历史发展理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资源禀赋理论、突破绿色壁垒的比较优势理论、科技进步的后发优势理论四大理论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绿色扶贫是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的新扶贫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绿色扶贫区别于传统的扶贫理念,具有保护性、可持续、内源性和共享性的新特征,其本质就是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前提,探寻贫困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纵观中国扶贫开发历程,绿色与扶贫不具有天然的联系,中国的扶贫开发模式是一个从“输血”到“造血”再到“绿色发展”的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绿色扶贫的发展也经历了“绿色”与“扶贫”相分离、“伪绿色”扶贫、“浅绿色”扶贫和“深绿色”扶贫4个阶段,其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绿色”与“发展”相融合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完善的绿色精准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重视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手段的应用,加强扶贫领域反腐力度,实现绿色与精准的有机结合,是绿色扶贫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促使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走出一条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的中国特色绿色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及主要城市的共识。构建包含绿色产业打造与绿色增长方式两方面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匹兹堡、丹麦哥本哈根及日本北九州三座绿色经济发展典型城市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我国应从绿色产业和绿色增长两方面入手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应注重财税约束与激励、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注重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注重培育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增长方式方面应持续改进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引导民众文化素养与绿色意识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有力工具。重庆已经初步形成绿色信贷体系,但重庆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形式单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要求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信息机制,创建环保政策性银行、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制度,实现金融法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系统生产力、市场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三个阶段,开发绿色生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由相对落后的追赶工业化,到知识化和缘色化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汉中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进入第二次飞跃时期,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其核心思想。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应的社会文化即生态文化作支撑。高校作为生态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种基本方式影响着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社会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林业县域经济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总结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分析目前林业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推动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是走出生态危机的现实路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必须引入绿色GDP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县级领导干部是否具备生态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探讨皖河流域治水与绿色经济转型的关系及其相应的政策引导与支持.论证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是皖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皖河流域洪水发生期长,洪水过程具有“四大、两快、一短”的特征.径流量与含沙量波动呈正相关,峰值同时出现,上游支流的含沙量大于干流.以治水为中心,全面开发水力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退田还湖,发展湿地产业、避洪农业,保持园地、耕地的绿色覆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推进皖河流域绿色经济转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长株潭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试点地区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最前沿,其产业结构的提升与绿色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和长株潭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长株潭绿色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式,明确产业重点、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