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宪政的价值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政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其对权力的正当化和规范化,更在于其对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的张扬与坚持.在宪政的价值构成体系内,正义具有绝对性与综合性的特质,是宪政的第一性价值,并构成宪政的价值基础;民主、自由等现实价值目标是宪政的第二性价值,它们来自于正义并受制于正义,是宪政的具体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的儒家宪政论有刚性和柔性之分。儒家与宪政是否能够实质性勾连,需要先对何为现代宪政这一前提性概念进行澄清,才能论及儒家与宪政间的关系问题。儒家宪政论者忽视了宪政本身的复杂性。另外,还需要对不同论者的儒家精神之内核的争辩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不同论者争辩背后的更深层问题是彼此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并导致判断尺度不同,进而引出普世性价值是否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儒家与现代宪政之间的可能性距离,取决于是否能从儒家精神内核中开掘出现代宪政的最基本的价值与制度性构建等方面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宪政精髓的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权是罪刑法定原则与生俱来的实质内涵。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通过刑法的契约性,在国家的刑罚权与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限,正好契合了宪政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刑事法治在宪政框架内获得了合理性。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需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司法权的独立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构建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4.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其作为众多部门法的交界点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借助于刑法之力将刑法和民法、经济法、宪法、行政法及诉讼法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法律体系,因此体现出独特的宪政价值。对于裁判的尊重不仅是刑事法问题,更是关乎一国法治地位的宪政问题,为此选择形式合理性应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近代宪政价值及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近代宪政价值生成的内在动因、构建方式及两者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入世后对宪政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近代宪政实践的分析,认为近代宪政的价值是民主--宪政实质价值;法治--宪政形式价值;人权--宪政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价值构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政治实践有两个主要维度,即宪政与民主政治。宪政的实质是以宪法来确定权力与权利博弈的结果。在不同的国度和一国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权力与权利的权重有所不同。其宪政的特质也会有所不同。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民权,政党对民权的态度受其历史方位和价值观双重决定,因而其民主的理念应与时俱进。厘清宪政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分析新民主主义宪政复杂性的前提,是理解新民主主义政治实践价值诉求和发展走向的基础,也是挖掘新民主主义政治实践时代价值的关键,对解决中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一系列纠结问题具有重要的资政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宪政追求是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宪政中国如何可能,始终是一个历史和时代的命题。在回应现代性的挑战中,新知识群体对推展宪政中国化命题的不同思考和探索进路,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他们坚持一生为宪政中国化问题上下求索的文化情结,也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世人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中现代性历史取向与文化传统价值诉求的二元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8.
理性本应该是哲学的古老话题,而宪政却是近些年来政治法学界的一个热点.学者们分别是从概念、实施的条件、建立的经济基础等角度探讨宪政,很少有学者思考宪政建立的理念是什么.通过对比西方国家不同时期的政治与民主制度,认为理性是宪政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宪政的本质即是限政,也就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宪政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出发,催生了宪政,并且决定了宪政的价值取向。因此,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实现。它为主权设计一套分权制衡的架构,为人权提供制度性保障和司法救济。宪政的价值有着其现实意义。在中国要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就应该把宪政作为社会经济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 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11.
人格尊严的规范被誉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保障人格尊严既是"规范宪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判断宪法正当性的重要基石。规范宪法要求涉及人格尊严的宪法规范必须完备、充分,并积极吸收国际条约中的人格尊严条款;宪法的正当性可以通过人格尊严保障的主体广泛性、标准复合性以及方式多样性等途径加以体现和证明。  相似文献   

12.
人格尊严的规范被誉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保障人格尊严既是“规范宪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判断宪法正当性的重要基石。规范宪法要求涉及人格尊严的宪法规范必须完备、充分,并积极吸收国际条约中的人格尊严条款;宪法的正当性可以通过人格尊严保障的主体广泛性、标准复合性以及方式多样性等途径得以体现和证明。  相似文献   

13.
在祛魅的时代,现代法律的合法性已无法诉诸任何一种整全性的学说,而只能代之为全体公民所认同的公共理性.在通过公共理性来求得法律合法性的过程中,罗尔斯首先界分出具体法律规范与宪法两个层面的合法性问题,宪法的合法性是其合法性理论的核心.公共理性对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的证明,一方面为其奠定了一整套实质性正义原则,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程序性的指南.公共理性观念不仅在理论上为整个法律秩序的合法性作出证明,而且也为司法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公共理性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平等价值的弘扬,正是对这一价值的坚守,才使得法律能够更具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兴起之后,选举逐渐发展为实现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操作手段,当今时代已成为西方民主政治形式合法性最重要的基础.然而,在选举实践中产生的大量或无法克服的困难,使人们对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又存在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5.
政治的价值就是政治事物对于一定政治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某种有用性或积极意义。政治合法性问题实际上是对政治的一种价值判断。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在于公众对政治的价值评价。政治合法性通常被看作是有效统治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判断政治价值的根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它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切政治实践活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沉默权"的制度作用可以追踪到现代国家之中公权力所必须承担的宪法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以宪法内容的权力—权利两分法角度观察,该种举证责任在既定的宪法秩序之中产生,分为权力分配与设立中的"肯定式举证"和公民权利限制中的"否定式举证"。在当代国家,这两种举证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通过立法(广义法律)进行,其结论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既定的立法程序。进而,公权力在宪法上的举证责任,于宪政秩序的建设中也就承担着合法性之证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静  韩华 《南都学坛》2007,27(1):117-120
执政合法性问题是关系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和尊严性的重大问题,直接决定政权的获得和巩固,是执政党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为此必须确立顺应民意的科学的绩效观,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促进大多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群众基础;塑造法理型权威,建设法治型政府、参与型政治、责任政治和程序政治,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制度基础;同时要保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性,强调主导意识形态的优势,不断开拓现代意识形态资源并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完善和优化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以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合法性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近代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探讨了政治合法性对现代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宪法关系和宪法性法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关系主要包括公民与某些国家机关的关系以及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立法机关是其中最活跃的主体。宪法性法律关系不是宪法关系,也不是一般的法律关系,而是“宪法性”的法律关系,调整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宪政是宪法关系的实现过程(转化为宪法性法律关系)以及宪法性法律关系的实现过程(在现实中实施这些法律关系)。我国宪政实践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宪法关系和宪法性法律关系在形成和实施中的一系列行为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