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先锋小说是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叙事文本,其主要艺术特征就是在叙事过程中运用了后现代的艺术手法。然而,这种后现代手法却是通过借鉴与模仿而完成的,因此,其实质应当是一种文本上的“类后现代”叙事。从这一前提出发,本文主要的目的是要推导出后现代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阶段性以及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日常生活"叙事蕴涵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寻找"日常生活"进入女性文本的艺术路径,考察其存在形态和本质含义,对评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思想与艺术得失,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智性叙述下的人类生存境遇——虹影智性化叙事手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大多数女性作家没有意识到智性写作的必要性,过多地迷恋于叙事游戏,使某些文学作品成为纯粹的私人化文本和自呓.然而虹影在创作中采用了一种智性化的叙事处理手法,其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言说方式,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叙事情感具有一种"可传达性".小说语言节制、隐忍、含蓄,叙事视角平实,叙事情感高度内敛,传达出作家丰沛的审美理想,达到了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生存意识”作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文学的总体趋势,既是写作转型的结果,同时,也是文学走向现实的结果。在这一前提下出发,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的历史走向也同样浸润着“生存的主题”。当然,作为一种文学个案和独特的文体形式,新诗的发展路径一直有着自身的特点,在结合“世纪初诗歌”涌现新质的基础上,本文从五个方面,研讨20世纪90年代新诗的历史走向,进而重新审视诸多热点现象和悬而未决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5.
“零度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作品评论类文章中频繁亮相的术语,研究界用“零度写作”评价新写实主义、先锋派等后现代写作。一方面借用“零度写作”对主体的解构,以“零度情感”评价新写实小说,另一方面将“零度写作”理解为摆脱意识形态、摆脱历史记忆的纯粹文学样式,从而将不再承载某种主流意识形态,标榜无意义或消解中心的后现代写作称为“零度写作”。但不同的学者站在捍卫或批判后现代写作的立场,令“零度写作”在中国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李昂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借政治、历史等题材书写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其后殖民叙事展现当代台湾社会女性的迷惘与虚妄,而其政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通过身体政治消解男权话语中心的策略使身体具有了社会和文化维度上的意涵,李昂还通过重塑历史表达女性寻求自我身份认同历程艰难.其创作实践丰富和拓展了女性写作的空间,作品中的现实人文关怀对当代大陆女性作家写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对有关女性成长和生活事件的叙事即是文本故事的展示,它是自传体小说的内核.这些作品在叙事上重"经验自我"、故事的自我呈现和故事的自我想象,从故事的展示视角、自传性和虚构性3个维度呈现,展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基点.  相似文献   

8.
台湾20世纪50年代后,文学“乡愁”强烈地显现出“遗民”内生性“故乡原型”的原始驱动力和顽强的中国民族意识。台湾文学的“乡愁”演绎着对中国文化之“根”的追寻和民族国家认同之思。分析台湾“乡愁文学”中的遗民情结,并由此影响两蒋时期在台湾岛内外社会政治因素关照下的“故乡原型”意象在文学“乡愁”中的独特存在,揭示台湾“乡愁文学”叙事中,“战斗文学”面具下“怀乡”的“乡愁”叙事、“女性文学”凄美牵魂的“乡愁”叙事和“无根”文学在原乡时空叙事下“乡愁”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虹影从作品风格到阅读受众上难以归入当代文学或女性写作的杰出序列之中:其文本异质性在“猎奇的西方”博得暧昧的青睐,并在“健忘的东方”①[1]292罹受意识形态含混的质疑,这种双向性的呈现又使她与当代女性写作中私人写作/身体写作及其隐含的消费性相区别。具体到叙事文本的界定上看,《饥饿的女儿》提供了一种极度幻象性的方案,一种女性历史的审美策略,并生成一种殊异的女性的“诗学规范”。  相似文献   

10.
从写作中空间符码的角度探讨女性文学在90年代末期以后发生变化的表现、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可以发现从“房间”经验写作到“酒吧”和“街道”经验写作,女性文学的姿态由封闭自足走向开放交流,现实生活的风景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说中,性别话语与性别关系的构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扩展、深化和激活女性文学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媚俗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何顿长篇小说《湖南骡子》的叙事偏离主流叙事的既有模式,以更人性化的态度看待战争,在战争叙事的意义上实现了对以往“红色叙事”和“英雄叙事”的反叛。作者严格遵循人物性格自身的发展逻辑,以雄浑的笔力展现了20世纪长沙市民近百年的集体性格史和精神史;为凸现这种精神在各个时期的流变历程,作者把审美视点聚焦于一个军人世家的命运沉浮与变迁,使这部小说在叙事上产生了异乎寻常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庄子、卡夫卡与“文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战国时期道家的巨擘庄子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奥地利天才的小说家卡夫卡都曾对“文明病”进行过揭批。他们是如何界定“文明病”并进而进行揭批的 ?时隔两千年 ,地距东西两端 ,这种揭批有何相同与不同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探讨了这些问题 ,并希望通过这种探讨给人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3.
以小说《寒冬夜行人》为例,分析后结构主义小说的叙事特点和功能,进而探讨这部小说在 颠覆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建构后结构主义即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毛 ,作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读者眼里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 ,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 ,都存在着读者的“误读” ,如她的叙事作品 ,常常被当作“自传”或“传记文学”等等。本文从三毛在中国大陆读者中的影响及其创作历程出发 ,就其叙事作品的阅读与接受及其文本的艺术特征 ,进行了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福尔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小说用20世纪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中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有浓重的实验小说气息。福尔斯借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实现了对维多利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宣扬了存在主义自由观,以此达到了叙事和主题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人生历程》是一部较为典型的以人物中心意识为叙述聚焦的作品。多萝西.理查森力图通过松散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就叙事聚焦特点而言,理查森在这一颇具试验意味的作品中不断尝试着叙述方式的革新,作者通过使用人物中心意识,并转换叙述人称,体现出20世纪初期自传体小说创作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由狄更斯等人开创的质疑"进步"话语的传统在20世纪的英国一直持续着.约翰·韦恩、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和朱利安·巴恩斯都是这一传统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创作的《山里的冬天》、《洼地》和《福楼拜的鹦鹉》也许只能被看作三个碎片,但是它们共同属于一部针对"进步"话语的推敲史,一部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推敲史.  相似文献   

18.
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1903年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文学研究法”的课程方案反映了“文学理论”学科早期发展的情况。主要论述了章程的制定,课程的起源,“文学研究法”这门课程在1910年才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设,不久便被“中国文学”课取代,从中可以看出世纪之初中国“文学理论”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学宏大叙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宏大叙事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内在合法性遭到质疑、颠覆和解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对宏大叙事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宏大叙事的概念生成与内涵特征、对后现代理论的认知偏差、意识形态或政治工具和个人化叙事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反思。认为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作为文学遗产的宏大叙事,对当下文学放弃社会责任、价值关怀和精神担当等,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在艺术上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女性作家主体意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叙述话语的转变 ;小说、散文的文体变革。现实精神始终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内核 ,现代意识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品格。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和叙述话语则由欧化倾向和理性色彩向感性化、叙述化转变。女性文学在文体上由模式型、传统型向实验性、多样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