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山东木板年画作为中国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作为民间艺术形态之一的木板年画,沉淀了历史的记忆和传统文化内涵,积蓄着民间记忆和生活本真。基于历史、地理、人文等独特的因素,山东木版年画在题材和内容上不仅深深镌刻着山东人民的审美趣味,也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保存了珍贵的民间记忆。  相似文献   

2.
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木版年画因其文化内容的独特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传承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其中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为代表。木版年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地方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社会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年画的文化价值和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的历史虽然悠久,但研究年画的历史却不到百年。目前研究者大多限于研究各地木版年画的起源沿革、兴衰经历、艺术特色、刻版技法等等,对年画的文化价值和对黎民百姓的教化功能却鲜有触摸。其实,年画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它纪史载道的文化功能和培养民族精神与个人优秀品德的教化功能。在纪史载道承传优良传统的过程中,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中华民族灵魂的过程中,年画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间年画艺术这一绘画体裁,有它自身的美学原理。从民俗学、人类学来看,它留有人类早期巫文化的部分痕迹,是部分巫文化的绘画表现,有助于我们阐释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基地之一,明清之际走向兴盛,朱仙镇曾一度成为中原年画与商业贸易中心,也是地方艺术中心。但近代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深度衰落,如今成了被"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兴衰的原因学术界十分关注。本文认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盛衰史与中原戏曲艺术文化的盛衰有直接关联,是在戏曲文化与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所致,展现了民间艺术与地方文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年画是艺术符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年画是人类情感文化的象征符号,这种艺术符号可概括为神灵圣贤符号、祝福祈祥符号、镇妖避邪符号、爱情婚姻符号、家庭繁衍符号。中国的早画艺术,最完整最丰富地保留了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成为研究人类文化史和美学史的最珍贵的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7.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年画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上民国至新中国文革时期年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试图了解和分析这一时期年画中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并对其形成的原因、绘制手法、美学特色等方面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仙镇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古代名镇之一,也是我国四大著名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如今,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嬗变……开封的朱仙镇是中国四大著名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在这座有着古老文化历史积淀的名镇上,生活着这样一位对木版年画发展变迁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张继忠先生。戊子年末重走历史名镇张继忠先生任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已有十多年了,2008年12月26日,记者重访开封朱仙镇,才发现眼前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已于两年前换了主人,这是记者时隔两年后来到这里得知的新变化。说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它的历史追溯于唐朝,兴于宋,鼎盛与明清,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明末清初,镇上的年画作坊大大小小有300多家,每  相似文献   

9.
梁平木版年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民间美术——梁平木版年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从历史、人文、特定的地理环境及产生的历史条件出发,探寻梁平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及发展、兴衰和现状等,并对这种非物质文化提出了继承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灿烂绚丽的文化艺术中,各种艺术总是相互交织联系与影响着,它们从未单独孤立的存在过,戏曲与年画艺术更是如此。[1]本文以凤翔木版年画与西府秦腔为背景,运用历史文献学、比较分析法、学科交叉法等方法对两者深入研究,两者在地域文化背景、创作题材、视觉图像三方面体现出共生性特点,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共生发展。从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贡献绵薄之力,更好地促进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艺术现象.中国的平面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它伴随着我们的历史不断延伸,这些凝聚了几千年的思想语言和艺术气质,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传承续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融入现实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我们与世界平面设计对接的基础,我们要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去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现代艺术如同是一座大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所大厦的原理,是科学、理性和文化。然而组成现代艺术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的西方由于其高速的发展它所孕育的西方文化是现代文化精美的外衣,并且由于中国厚重的文化正像一支强心针打入现代艺术体内,成为它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地整体地影响着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3.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特有的反映民俗文化的一种传统美术,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 明珠。本文在讲述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及其艺术价值的同时,对当代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进行了研 讨。  相似文献   

14.
"物以载道"是中国造物艺术"载道"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意义与"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一样,所不同的是"载体"的区别。中华图案纹饰与造物艺术共为一体,独特地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庙底沟彩陶盆上出现图案伊始,中华造物艺术就与图案融为一体。玉器、彩陶、青铜器、瓦当、漆器、建筑构件等造物艺术,无不包含了图案,同时,图案纹饰本身的独立意义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因而我们也可以说:"‘纹’以载道"。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西南地区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彝族也像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面临着文化的流失,但是从大凉山的彝族人办的彝族服饰文化节,也看出了彝族人在努力地为自己的文化做宣传和发展。民族间的矛盾总会有,但是希望我们可以去除文化间的隔阂,与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来维护他们的民族特色,也希望今后可以使世界都了解中国的56各民族。  相似文献   

16.
《源流》2011,(3):42-45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  相似文献   

17.
古筝是我国文化艺术传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艺术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筝声筝情自有筝滋味,作为文化遗存的艺术表达样式,筝声之名可以通古达今,其本身就饱含着中国故事和历史情感的元素。在面对现代转型的当下,古筝艺术的魅力在于传播一直恪守着文化传承与音乐传统要素创新的发展方向。古筝这朵正在盛开的艺术奇葩,展现出现代筝家筝人注重艺术品位、创作艺术精品、谱写时代风貌的艺术情愫与浓郁情怀。  相似文献   

18.
凤翔木版年画所运用的造型语言背后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理念。这些艺术造型构成了民族、地域认同的符号体系,具有相当强大的文化接受背景,是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动画形象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消失的媒介:农耕时代民间年画的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载体的角度看,民间年画是农耕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娱乐生活最普遍的一种印刷媒介形式.中国古代民间年画的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是同一的,同属一个社会阶层,处于同一生活氛围,有着共同的文化意识和审美取向,所以,在农耕时代民间年画作为承载和阐释社会精神的先进、廉价而又实用的传播媒介,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它不但广泛而深入地传播文化知识、人文精神等,而且有效地发挥了其调节社会关系和教化宣传的媒介功能.作为印刷媒介,年画创造了农耕时代人类传播史上的文化奇迹.虽然,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和工业文明的兴起,民间年画已经失去其大众传媒的地位和功能,但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年画仍具有一定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0.
印章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从殷周时期发展到现代有迹可考的历史已经三千多年,一直在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献通考》是这样描述印章的重要性的:“无玺书,则九重之号不能达之于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印章的缘起是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以信物的身份出现的。但因其所依托的载体是汉文字,又主要依托于汉字中的篆字,使其极富于汉字造字原则的各种意义。所以印章艺术一如中国书法艺术,在其方寸之间,一样包含着“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人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鸟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哲学理念。即是说,如同书法一样,通过印章艺术的演变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据之而寻绎出一个历史发展的缩影。其艺术、文化的意义从一开始就已经隐然地存在着。在那个艺术的创造尚不是自觉的古代社会,印章艺术展示了一种随意的、自由的、朴质的所谓“无意于佳而佳“的天然之美。可以说,印章艺术作为一种将图案或中国文字,透过印材表现有情、有意及有趣的方寸空间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变迁。至今仍然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