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言者话语的类别多样化不由言者本身而由潜在的听者回应决定,衡量言语行为的间接与否应以话语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为起点,间接行为的施效语力也要由接受行为并产生话轮回应的听者来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论缩略语的理据:省力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缩略的原因是为了使语言的使用经济、省力,这已是学界的共识。然而,"省力"的内涵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和原则对汉语词语进行缩略可以达到"省力"这一目的?这些问题为汉语缩略语的研究者们所忽略。事实上,"省力"涉及言语交际的双方言者与听者。言者为了省力将词语缩略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听者在理解上的省力,因为如果缩略语的形式让听者费解或误解便会导致不成功的交际。因此,词语缩略所采用的方法和原则必须使得言者与听者达成平衡和默契,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省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言者意向的表达和听者意会的生成一直是语用学研究所关注的中心议题。话语意义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发于言者意向却归于听者意会的过程。在具体交际语境中,无论前者的表达,还是后者的生成,它们都是基于交际者的语用所能和语用所愿完成的,交际双方在语用能愿方面潜存的互不匹配性直接导致了听者意会对言者意向的偏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交际者的认知功能在话语解释中的作用。分析了言语交际中语境选择和语境效果的关系。指出 :言语交际的关键在于言者和听者在认知推理上的趋同性和合作性。  相似文献   

5.
法语言外功能是指在“说什么”这一行为的同时蕴涵的另一种语意,借此把自己的愿望作为言外隐喻蕴涵在自己的话语之中,对听者施加影响,改变其原有意向,促使采取符合自己意向的行动。研究言外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言者的语意,排除歧义。造成交流失败经常是由于听者没有正确理解对方话语中的言外功能。准确地理解讲话者语词的言外功能才能真正理解言者的真意。言外功能即言外之意。其中有明示、有暗喻,理解好言者话语的真意需要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学习与锻炼。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用学理论和交际研究大多以两方交际为理论原型,相对忽略了其他在场者的影响.社会学家的小组交际研究提出“2+1”的理论模型和语言学家的听者分类研究都没有充分解释三方群体中交际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于三方交际的四要素提出互动关系模型,考察三方交际中说话者、两方听者以及话语的互动制约关系,解释三方交际的内在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7.
口译是一种传递与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在口译过程中,演讲者、口译员与听者三方之间均存在着信息交流,其中对演讲者与口译员之间的交流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这一交流因文化模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语言在犯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犯罪过程中言语行为运行包括言语产生、言语传递和言语反应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以言指事通过图像显示提供犯罪逻辑方向,以言行事通过语力效应提供犯罪反应动力,最终通过意向的中介作用产生行为或情绪反应实现以言取效。三者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共同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有目的、有意图的认知活动.言语交际中广泛存在的模糊语言是言者、话语、听者和语境四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关联理论为依据,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对日常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的认知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提高交际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揭示人类模糊语言的一些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听者角度展开的礼貌研究多注重静态规则的刻画,本文拟基于Fauconnier空间复合论将复杂的礼貌现象引入动态过程的探讨,并尝试性提出有关礼貌推定的机制。研究表明,对话语礼貌的推定取决于两个方面:言者的话语(显性输入)和听者的心理(隐性输入)。其发挥作用的顺序是:言者的话语提供了礼貌推定的可能;听者的心理促成了礼貌推定的实现。但需要指出的是,礼貌推定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该话语就礼貌,礼貌与否取决于话语与听者心理在复合空间里的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取效行为是言语行为分类中的一个类别,是需要说者和听者互动的一种言语行为。在高语境文化中,话语中大部分的信息隐含在沟通接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在高语境文化中实现取效行为,注重言语行为的方式和修辞,运用言语行为中的语义照应,缩短言语行为中的文化背景距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X BE X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判断句。表面上看起来主语和表语重复,传递的是"零信息",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语用含义,传递着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一种言语行为。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是由言内、言外和言后三个层次共同作用完成的。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认为X BE X结构的意义解读可以从言内行为上完成对词义的解读,从言外行为来表达交际意图,从言后行为来实现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的内蕴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ustin取效行为内涵的基础上,扩展并重新界定了取效行为,通过对取效行为的界定来诠释言语行为的内涵:语言是一种行为,语言通过行为意味着理解和沟通主体间、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行为应当成为参与社会实践,促进与变革主体间、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达彼此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后行为以及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为切入点,对电影《怪兽大学》当中的典型台词作分析,探讨这部经典动画电影中的言语行为现象,借此引起人们对交际中出现的言语行为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不按字面进行意谓的一种常见言语行为。说话者通过执行字面的次要语旨行为间接执行另一个有不同语旨用意或有不同命题内容的首要语旨行为。说话者要成功执行间接言语行为,不仅要有间接表达的合理动机,而且要能把次要语旨行为和首要语旨行为以恰当的方式联系起来。听者要成功理解间接言语行为,就要善于利用具体情境事实、语旨行为间的系统联系,并具有相关的经验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意在言外     
言语行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本文以言外行为为重点,分析了会话的一些特点及原则.了解这些特点及原则,有助于我们有效地构建语篇和准确地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17.
借助Panther&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揭示修辞问句所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提问和陈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场景模型,发现了提问和陈述两种行为问具有转喻关系,即提问可以通过突显修辞问句场景模型内的任一部分来转喻陈述。同时,这种转喻关系解释了为什么修辞问句的听话人能快速地解读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特殊的言语行动方式,批评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外显/同效功能和内隐/非同效功能两大范畴。对于前者,示意言行和成事言行、情感和(陪伴示意言行的)非言语信息是趋同的关系;对于后者,示意言行和成事言行、情感和非言语信息是趋异的关系。批评的内隐/非同效功能包括了明批评实赞扬和明赞扬实批评两个次范畴。  相似文献   

19.
Greetings、addresses和summons是人们实施言语始发行为的三大用语.通过对这三大用语的举例分析,说明只有依据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所用语句与语境和情景之间的关系,发话者才能有效实施言语始发行为,从而引发对方参与交际.  相似文献   

20.
略谈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语用含义和言语行为两个方面论述了语用等效的实质。语用含义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之发、示言外之力和收言后之果,其中示言外之力是言语行为的核心。语用等效的实质就是传达出言外之意。该文进一步分析了由于言外因素及言内因素导致的翻译错误,提出语用等效翻译和交际语用等效翻译的实现途径,阐明了语用等效翻译在翻译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