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它渊源流长,丰富多彩.仁德意识是传统美德的思想基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强调整体精神.弘扬爱国思想是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推崇仁爱是传统美德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义为上”是传统美德关于人生意义的价值取向.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传统美德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是中华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中华民族漫长的生存、发展实践以及道德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源流.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是中华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中华民族漫长的生存、发展实践以及道德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源流.  相似文献   

4.
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本交通过阐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提出可以并且有必要倡导和运用中华传统美德以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文章还就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概括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美德类评庞天仪传统美德,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珍贵财富。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决不能割断历史,抛弃传统。中华传统美德,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一直为历代所弘扬和传颂,并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至今...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传统美德不仅在古代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与中华传统美德之间是树根与树势、河源与河流、德本与继承者的关系。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正确把握它的内涵,深入了解它的价值。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最有价值的道德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优良的道德传统和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主要将儒家道德价值观和道家道德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在内容上具有双重性、辩证性特征,包括尊重传统而又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而又戒骄戒躁、敢于伸张正义而又热爱和平、强调爱国情怀而又开放包容、坚持原则而又灵活变通等主要内容。长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支配性影响,中华民族塑造了兼有儒家和道家特征的双重性道德人格,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能扬能抑。中华民族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坚守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即展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在道德评价方面应有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话语权。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伦理价值护航,赋予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最应该代代传承的精神血脉,同时也能够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伦理价值引领作用,给当代人类反对和抵制民族中心主义、民族利己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提供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美德与世界现代文明的成功结合,是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根本途径.科学地反思历史,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是实现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从事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为依据 ,论述了“孝”字起航 ,弘扬传统美德 ,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阐明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与核心 ;探索了从“孝”字切入 ,继承传统美德 ,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总结了坚持三个教育与三个实践相统一的高校德育工作新方法。坚持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统一 ;坚持弘扬传统美德与实践基本道德规范、贯彻大学生守则的有机统一 ,将把高校的德育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传统美德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制约和影响着国人的一生。培养美德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营造美好心理的过程。新时代的"思政人",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把中华传统美德讲明白、讲清楚,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章节中增加以孔颜乐处、义以为上、仁者爱人、自强自省、慎独自律等传统美德来分析需求心理、名利心理、交往心理、困境心理、网络心理,积极构建美好思政课。  相似文献   

11.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是对青少年乃至全民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德目体系 ,必须与现代精神相融合 ,要利用和创设一定的人文环境 ,以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精英,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目前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被弱化。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学校功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承载着厚重道德资源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是家庭美德教育弱化的原因。新时期加强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一方面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家庭美德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吸纳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要素,把家庭美德教育与弘扬“四自”精神和建设先进性别文化结合起来,构建学校、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家庭美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14.
训育在五四运动之后,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其从理论到实践的展开则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学校教育的领导和控制,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训育。铭贤学校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缩影,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训育"体系。铭贤学校本着"学以事人"的校训,拟定"敦品励行,急公好义"为"训育"的方针,在内容上注重精神、德行、体格、生活、服务等训练,在"训育"的过程中凸显了以情育人、以制束人和以义励人等特点,这些方面都始终体现着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德育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德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德育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断裂,相反,它是以对传统的扬弃为基本点,多方面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德育现代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德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应加以弘扬。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与世纪之交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的层面出发 ,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与西方文化特点的比较中 ,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作如下构想 :解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传统 ,还道德以科学的基础 ;正确认识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的辩证关系 ,树立以超越传统道德为基础的新世纪的新道德教育观 ,以学校道德教育为基础 ,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德育的情境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道德教育情境化是我国传统德育的基本特色之一。情境化是指把德育的人际、社会、自然背景转化为个体的生活情境 ,把个体的情感熔铸进人际、社会、自然的背景之中。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解析了传统德育的情境化特点 ,指出情境化德育与民族文化、心理相谐调 ,对当代德育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文德育目标有继承性,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从西周到清末的文教政策和历代教育家的言论中找到线索,这条线索的核心内容便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语文德育目标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是吹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的空气,接着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今天的语文德育目标不能割断历史,要从历代语文德育目标中吸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又要兼容其他民族的先进思想,使其既有深厚的民族精神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